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林月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4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癌 双吻合器 保肛术 护理
下载PDF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严美娟 楼小侃 +2 位作者 屠世良 葛云芬 骆晓攀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8期695-696,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治疗组1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治疗组2给予芬太尼0.1μg·kg-1静脉注射+异丙酚静脉注射,治疗组3...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治疗组1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治疗组2给予芬太尼0.1μg·kg-1静脉注射+异丙酚静脉注射,治疗组3给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微泵维持+异丙酚静脉注射,待患者进入4级镇静状态时开始进镜,肠镜进入回盲部开始退镜时停止用麻醉药。观察3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异丙酚用量,记录检查前、进镜时、肠镜进入肝曲时和检查结束时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停用麻醉药后睁眼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呼吸抑制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1异丙酚用量最大;治疗组3血流动力学波动最大。但3组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3睁眼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最短。3组间呼吸抑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纤维结肠镜检查静脉麻醉时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用量,联合瑞芬太尼时能使患者苏醒时间缩短,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大肠癌IFN-γ基因+87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费保莹 吕火祥 +1 位作者 陈永伟 杨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22-20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IFN-γ基因+874位点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 PCR对健康者132例和大肠癌患者92例IFN-γ基因+874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结果...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IFN-γ基因+874位点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 PCR对健康者132例和大肠癌患者92例IFN-γ基因+874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结果:大肠癌患者IFN-γ+874位点AA基因型频率为70.6%,显著高于正常人中的57.6% (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IFN-γ+874位点AA基因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关.结论:IFN-γ+874位点AA基因型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大肠肿瘤 多态性
下载PDF
侧方皮下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181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陈永伟 陈达恭 +1 位作者 邓高里 徐慧英 《浙江医学》 CAS 1999年第7期436-437,共2页
1985~1998年,我们采用侧方皮下内括约肌切开术(即皮下法)治疗肛裂1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75例,女106例;年龄17~70岁;病程6个月~9年。肛裂位置以后位最为多见(65.7%),其次是前后位2处裂开(17.7%),... 1985~1998年,我们采用侧方皮下内括约肌切开术(即皮下法)治疗肛裂1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75例,女106例;年龄17~70岁;病程6个月~9年。肛裂位置以后位最为多见(65.7%),其次是前后位2处裂开(17.7%),前位占7.7%,其他占8.9%。伴哨痔64例,混合痔62例,肛门瘙痒症6例,直肠息肉2例,肛乳头肥大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内括约肌切开术 皮下法
下载PDF
200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体会
5
作者 徐慧英 邓高里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外 结肠造口术 直肠癌
下载PDF
纤维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32例报告
6
作者 屠世良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27-27,共1页
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大肠疾病,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经发现,多主张摘除。以往剖腹手术是大肠息肉唯一的治疗手段,所造成的痛苦使大多数病人不愿接受。随着内窥镜技术在大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腔内治疗已成为大肠息肉主要的治疗手... 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大肠疾病,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经发现,多主张摘除。以往剖腹手术是大肠息肉唯一的治疗手段,所造成的痛苦使大多数病人不愿接受。随着内窥镜技术在大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腔内治疗已成为大肠息肉主要的治疗手段,使大部分息肉患者免于剖腹手术。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日本Olympus光学株式会社生产的纤维结肠镜及其附件治疗大肠息肉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治疗手段 纤维结肠镜 剖腹手术 腔内治疗 常见 内窥镜技术 大肠疾病 大肠癌 脑疾病
下载PDF
复方角菜酸酯栓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毛建波 郑伯安 黄银伟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2期2100-2101,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醋栓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肛裂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角菜酸醋栓,疗程均为14d。比...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醋栓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肛裂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角菜酸醋栓,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及祛腐时间、疗效、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创面水肿评分、术后创面面积。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后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及祛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疼痛评分和创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醋栓外用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角菜酸酯栓 肛裂 创面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黄晓红 邓高里 +2 位作者 屠世良 董全进 徐慧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0期850-850,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体会 直肠 肠黏膜 治疗 切除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31例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9
作者 周恒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癌 误诊 原因分析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外剥内扎内括约肌松解治疗嵌顿痔26例
10
作者 吴立慧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7-7,共1页
我院采用外剥内扎、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嵌顿痔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括约肌 外剥内扎 嵌顿痔 松解治疗 松解术 疗效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伯安 邹寿椿 +2 位作者 邓高里 董全进 张成武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组予以卡培他滨口服和放疗后再手术。结果综合治疗组于放化疗结束后检查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组予以卡培他滨口服和放疗后再手术。结果综合治疗组于放化疗结束后检查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动度增加,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延长0.8~1.5(平均1.2)cm;手术切除标本见大片坏死组织、细胞变性、癌周浸润消失以及肿块旁淋巴结大部分坏死和癌周血管闭塞。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P<0.05;保肛率分别为34.3%和82.9%,两组比较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9%和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综合治疗 术前放疗 肿块 卡培他滨 联合放疗 联合化疗
原文传递
1075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晓霞 逯晓波 +3 位作者 刘建利 李科 董全进 王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82-2002年收入院的1075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病例统计的量化表格及其相应的Foxpro6.0+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将统计结果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整理,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患... 目的研究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82-2002年收入院的1075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病例统计的量化表格及其相应的Foxpro6.0+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将统计结果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整理,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年龄58岁,40岁以上者占90.8%。右结肠癌占64.7%,高、中分化腺癌占69.8%,黏液癌占13.6%。肿瘤TNM分期Ⅰ期8.1%,Ⅱ期45.0%,Ⅲ期26.5%,Ⅳ期20.3%。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9%和53.0%。结论40岁以后患结肠癌风险明显加大,右结肠患病率高于左结肠,总体生存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右结肠癌 临床病理分析 癌患者 数据库结构 临床病理特征 10年生存率 40岁以上 中分化腺癌 TNM分期
原文传递
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建华 赵仲生 +8 位作者 胡庭扬 茹国庆 俞文强 陈方宏 罗祖炎 毛颖民 邓高里 董全进 屠世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肠癌术前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 0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 ,介入化疗后 5~ 30d(平均 12d)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切除标本作组织学疗效观察和细胞凋亡测定 ,其中介入治... 目的 观察大肠癌术前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 0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 ,介入化疗后 5~ 30d(平均 12d)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切除标本作组织学疗效观察和细胞凋亡测定 ,其中介入治疗前 2 2例肠镜活检标本和 2 5例正常肠黏膜 (标本正常肠切缘 )作对照。结果 肿瘤组织学疗效Ⅰ级 2 0例 ,Ⅱ级 2 1例 ,Ⅲ级 9例。肿瘤凋亡细胞密度介入化疗前为 (31 4 7± 5 5 8)个 /网格 ,介入化疗后为 (76 6 9± 17 12 )个 /网格 ,正常肠黏膜为 (8 0 1± 3 39)个 /网格。凋亡细胞密度介入治疗后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 (t =13.70 1,P <0 0 0 1) ,腺癌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 (t=5 0 .978,P <0 0 0 1)。 5 0例中 5例失访 ,4 5例获得随访结果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1%、71 1%和 4 8 5 %。不同病理分期的组织学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6 96 ,P >0 30 )。组织学化疗反应和肿瘤细胞凋亡之间呈正相关 (F =7.73,P <0 0 1)。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0 .392 7,P >0 0 5 )。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的细胞凋亡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t=0 .0 0 1376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肿瘤组织学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导管化疗 大肠癌 组织学 细胞凋亡 抗癌药物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气血方、养阴方、健脾方联合化疗预防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柴可群 陈淼 +7 位作者 余志红 应栩华 陈嘉斌 林建江 盛勤松 李德川 柴瑞 陈会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观察气血方、养阴方、健脾方对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选择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03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2例及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4~9个周期奥沙... 目的:观察气血方、养阴方、健脾方对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选择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03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2例及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4~9个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CapeOx)方案辅助化疗,试验组根据证型加用气血方、养阴方、健脾方,观察两组1、2、5年无病生存率(DFS)、卡氏评分(KPS)、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281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190例,对照组91例。经过4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试验组中74例(38.9%)出现复发,对照组中40例(44.0%)出现了复发,试验组1、2、5年DFS分别为94.2%(179/190)、84.2%(160/190)、61.1%(116/190),优于对照组的91.2%(83/91)、81.3%(74/91)、56.0%(51/91)。亚组分析中,试验组阴虚证患者干预后5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气血方、养阴方、健脾方联合化疗可降低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阴虚证患者是应用中医药抗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气血方 养阴方 健脾方 无病生存率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双重造影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成忠 范小明 +3 位作者 王力 屠世良 董全进 马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直肠腔内灌注胃肠超声造影剂和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行超声造影(双重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边界、形态以及微循环灌注等情况,根据肿瘤与肠壁层次的关系进...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直肠腔内灌注胃肠超声造影剂和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行超声造影(双重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边界、形态以及微循环灌注等情况,根据肿瘤与肠壁层次的关系进行T分期,分别将单纯灌注造影和双重造影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术前灌注超声造影T分期总准确率71.8%,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72.7%、50.0%、74.4%、76.9%;双重造影T分期总准确率85.9%,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90.9%、75.0%、87.1%、84.6%.超声双重造影T分期准确性高于灌注超声造影(P<0.05).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能清晰显示直肠癌的边界、形态和微循环灌注情况,对肿瘤术前T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超声双重造影诊断直肠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力 范小明 +4 位作者 彭成忠 屠世良 叶瑞忠 陈双喜 陈源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后肿块灰阶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后肿块灰阶超声特征,及患者静脉内注射微泡造影剂后病灶微循环灌注特点。按照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级,包括极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其中极低度危险性与低度危险性为低危组,中度危险性与高度危险性为高危组。对照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评估不同危险度间质瘤的不同超声表现。结果 11例直肠间质瘤中,低危组7例(63.6%),超声表现为肿瘤直径<5 cm,形态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低回声为主,整体均匀低增强,液化坏死少见;高危组4例(36.4%),表现为体积≥5 cm,形态不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整体不均匀高增强,见丰富或粗大血管,液化坏死区常见。直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内部有无液化坏死、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与病灶边界、形态无关。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90.9%(10/11);超声灌注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72.7%(8/11)。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可对直肠间质瘤定性并评估其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直肠间质瘤
原文传递
大肠癌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费保莹 吕火祥 +1 位作者 陈永伟 杨建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1-682,共2页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免疫遗传素质与大肠癌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细胞因子,有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及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本文...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免疫遗传素质与大肠癌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细胞因子,有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及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本文对浙江地区汉族人群TNF-α和IL-1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的相关性,阐明TNF-α和IL-1基因多态性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介素 大肠癌 多态性研究 基因多态性分布 1基因 免疫调节作用 消化道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IL-1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全进 陈达恭 +4 位作者 邓高里 陈永伟 徐慧英 屠世良 郑伯安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24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进行术后结果分析.随访观察。手术时间10~25min.术后3~5d出院。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显示...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24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进行术后结果分析.随访观察。手术时间10~25min.术后3~5d出院。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显示.使用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操作方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直肠黏膜内脱垂 痔上黏膜环切术 吻合器 手术时间 并发症 术后 显示 结果分析
原文传递
经腹直肌腹膜外隧道平脐乙状结肠平坦型造口的设计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屠世良 王辉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4期30-31,共2页
为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方法,设计腹膜外隧道经腹直肌平脐平坦型乙状结肠造口89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造口感染2.6%,造口回缩0.3%,造口坏死0.1%,造口狭窄0.6%,造口粘膜糜烂出血0.5%,造口粘膜或肠管脱出0.2%,造口... 为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方法,设计腹膜外隧道经腹直肌平脐平坦型乙状结肠造口89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造口感染2.6%,造口回缩0.3%,造口坏死0.1%,造口狭窄0.6%,造口粘膜糜烂出血0.5%,造口粘膜或肠管脱出0.2%,造口疝0.1%,明显低于其它造口方法。结果表明:腹膜外隧道经腹直肌平脐平坦型乙状结肠造口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效减少了造口近、远期并发症,临床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直肌 腹膜外隧道 乙状结肠平坦型造口 设计 临床评价 直肠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直肠类癌12例分析
20
作者 周恒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1年第1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类癌 直肠肿瘤 诊断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