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蚓激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田自有 陈赛贞 +3 位作者 徐利君 林利芬 陈华群 余翠琴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5期536-538,共3页
蚓激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近年来还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本文对蚓激酶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 蚓激酶 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与18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被引量:9
2
作者 田自有 徐仙娥 +3 位作者 陈华群 陈赛贞 徐利君 林利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汇总与舒血宁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方法以"舒血宁"或"银杏黄酮苷"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汇总2005—2013年国内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舒血宁... 目的汇总与舒血宁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方法以"舒血宁"或"银杏黄酮苷"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汇总2005—2013年国内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配伍后,会出现溶液浑浊、颜色改变等现象。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直接续接输注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建议医务人员如必须使用可采取间隔用药或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免发生配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药物配伍禁忌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桔秀 朱慧民 金礼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的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旨在为感染性休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收ICU住院治...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的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旨在为感染性休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收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CRRT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Oh)和治疗后24h、48h、72h等4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生化指标,氧合指数,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APACHEI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情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恢复及APACHEII评分的改善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P〈O.05),在治疗48h、72h时尤为明显(P〈0.01)。在治疗72h时,治疗组停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改善氧合,稳定血压,减少升压药的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感染性休克 APACHEⅡ评分 氧合指数
下载PDF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世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14,共2页
关键词 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去除外膜对血管内膜增殖及反应性的影响
5
作者 牟华明 朱慧民 祝之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去血管外膜后兔颈动脉血管内膜增殖及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情况。方法: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于术后0周及1周时取出动脉作组织学检查,血管张力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RT-PCR法测定返原型辅酶Ⅱ氧化酶P22亚单位(NADPH Oxidase P22... 目的:观察去血管外膜后兔颈动脉血管内膜增殖及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情况。方法: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于术后0周及1周时取出动脉作组织学检查,血管张力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RT-PCR法测定返原型辅酶Ⅱ氧化酶P22亚单位(NADPH Oxidase P22Phox)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果:(1)外膜去除方法对血管内皮及中层平滑肌无明显损伤;(2)外膜去除后血管内膜增生,增生成分为血管平滑肌细胞;(3)与完整外膜血管比较,去外膜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在术后即刻及1周均减弱(P<0.05),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在术后即刻增强(P<0.05);(4)与完整外膜血管比较,去外膜血管NADPH Oxidase P22Phox在1周时表达增高(P<0.05)。结论:外膜去除可致兔颈动脉内膜增生,同时引起血管舒缩反应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 血管内膜 术后 增殖 增生 颈动脉内膜 改变 收缩反应 取出 血管张力
下载PDF
隐匿性脑梗死和多血管床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柯博熙 陆蓉 +2 位作者 陈秋月 王云玲 朱慧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3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隐匿性脑梗死(SCI)和多血管床病变(PolyVD)的相关性,为识别脑梗死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6年6月入住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95例被确诊为首次隐匿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95例同期头晕、头痛... 目的研究隐匿性脑梗死(SCI)和多血管床病变(PolyVD)的相关性,为识别脑梗死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6年6月入住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95例被确诊为首次隐匿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95例同期头晕、头痛而经头颅MRI证实无梗死灶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动脉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比较各个区域血管床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烟酒史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血脂基线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外周血管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相应动脉病变检出率,脑梗死组分别为65.3%、24.2%、33.7%,21.1%、32.6%,对照组分别为49.5%、17.9%、25.3%、15.8%、24.2%,其中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P=0.028)。两组病变血管检出条数率分别为35.4%、27.4%,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8.689,P=0.003)。外周动脉、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的三个区域,两组1个区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是37.9%、72.6%,存在2个区域血管病变分别为47.4%、22.1%,存在3个区域血管病变分别为14.7%、5.3%,两组病变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1,P=0.000〈0.01)。两组Poly VD发生率分别为62.1%、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83,P=0.000〈0.01)。结论 Poly VD和SCI存在相关性,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变血管越多,导致卒中的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血管床 外周动脉 冠状动脉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伯泉 朱慧民 +2 位作者 王灵红 凌爱香 林祖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将90例≥65岁伴焦虑、抑郁、吸烟、饮酒、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指数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常规治疗+认知行为干预(CBT)(CBT组).治疗1个月后,CBT组的各心身指标除健康状... 将90例≥65岁伴焦虑、抑郁、吸烟、饮酒、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指数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常规治疗+认知行为干预(CBT)(CBT组).治疗1个月后,CBT组的各心身指标除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6个月后SF-36评分(85±16)、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04±4)、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10±4)、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12±3)、吸烟(0.6±0.2)支/d、饮酒(10.1±2.3)g/d、血压[收缩压(123±11)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7±5)mm Hg]、空腹血糖[(4.2±2.6)mmol/L]、体重指数(22.5±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结合CBT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身健康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认知疗法
原文传递
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快速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樊锦秀 朱慧民 +4 位作者 张黎明 陈琪 金国健 王爱华 朱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利用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快速、可靠的实时PCR检测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方法。方法应用Light Cyeler技术,优化主要反应条件,设计在1个PCR中可同时分析2个密码子的多态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 目的利用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快速、可靠的实时PCR检测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方法。方法应用Light Cyeler技术,优化主要反应条件,设计在1个PCR中可同时分析2个密码子的多态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中心性肥胖症133例和体检正常老年者108名为研究对象。首先以LC-Red640和LC-Red750标记两条针对突变位点为112和158的检测探针的5′端,相应的锚定探针在3′端被荧光标记,再从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中快速循环PCR特异引物扩增apoE基因265bp片段,将其与特异探针杂交后,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异源杂交的出现和错配碱基类型的熔解参数来完成和评价野生型和突变基因分型的特征性。结果峰值对应着序列特异的熔解温度点,各基因型的模板均呈现良好的峰形。中心性肥胖症组突变型以E2/3、E3/4基因型频率最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04;χ^2=6.328,P〈0.012),中心性肥胖症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E2/3型37例(27.8%)和18例(16.7%)、E3/4型33例(24.8%)和13例(12.0%)、E3/3型56例(42.1%)和74例(68.5%)、E2/4型3例(2.3%)和2例(1.9%)、E4/4型3例(2.2%)和0例(0)、E2/2型1例(0.8%)和1例(0.9%);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中心性肥胖症组apoE基因总浓度(101.2±73.6)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50.6±27.1)显著升高(t=3.359,P〈0.0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获得的各种基因类型特征性强,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快速诊断分型。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中心性肥胖症存在相关性,对携带E3/4型、E2/3型或E4/4型的个体,可提示决定个体老年中心性肥胖遗传易感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基因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聚合酶链反应 DNA探针 肥胖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