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李星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3期94-96,100,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运动疗法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FMA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电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明芬 贾杰 +5 位作者 吴毅 刘烨 张丽清 唐朝正 Ander Romas-Murguialday 刘斯尧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机接口(BCI)电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例脑卒中患者并采用基于BCI电刺激技术对其上肢功能进行康复训练(共训练1次),观察入选患者康复训练前、后在执行运动想象(MI)任务时的... 目的探讨基于脑机接口(BCI)电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例脑卒中患者并采用基于BCI电刺激技术对其上肢功能进行康复训练(共训练1次),观察入选患者康复训练前、后在执行运动想象(MI)任务时的在线准确率(CA)以及事件相关去同步电位(ERD)。结果5例入选患者康复训练前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的平均在线准确率为50.70%,康复训练后其在线准确率提升至58.94%;康复训练前2例患者两侧中央运动区均表现ERD特征,康复训练后该2例患者两侧中央运动区ERD特征较治疗前明显增强,并且患侧中央运动区ERD特征亦明显强于健侧中央运动区,1例脑卒中患者在训练前无明显ERD特征,经康复训练后患侧中央运动区表现出ERD特征,另外2例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其双侧中央运动区均无明显ERD特征。结论基于BCI电刺激技术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患侧运动相关脑区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肩吊带联合冷热水交替浸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纪红 茆红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约12.5%~2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1~4个月中发生肩手综合征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肩痛、手浮肿、腕部疼痛、皮温升高及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部分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后可自愈,但部分患者疼痛仍持续存在,且以夜间尤甚,以至于... 约12.5%~2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1~4个月中发生肩手综合征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肩痛、手浮肿、腕部疼痛、皮温升高及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部分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后可自愈,但部分患者疼痛仍持续存在,且以夜间尤甚,以至于使患者拒绝肩部任何活动,结果导致肩部及手部肌肉发生萎缩,甚至挛缩,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我们对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吊带联合冷热水交替浸浴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浸浴疗法 疗效观察 治疗 热水 吊带 脑卒中患者 腕部疼痛
原文传递
盐酸米多君治疗不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纪红 李放 李天一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不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斜床起立角度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米多君治疗(... 目的初步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不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斜床起立角度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米多君治疗(5 mg,po,tid)。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平卧位及斜床站立30°6、0°位时的血压。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4周后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和B超残余尿量测定。结果不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治疗前及经盐酸米多君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卧位时的血压无明显变化。治疗4周后斜床站立位的血压,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可耐受最大斜床站立角度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中1例因卧位高血压,不能耐受退出研究;1例出现竖毛反应,未予特殊处理;1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停药护肝治疗后好转;1例残余尿轻度增加,予间歇导尿后改善。结论盐酸米多君可明显改善不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盐酸米多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