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洋 潘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2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的角度对60例GIST进行分析。结果: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三组之间肿瘤的直径平均值有...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的角度对60例GIST进行分析。结果: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三组之间肿瘤的直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D117、CD34的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117与CD34可能是诊断GIST的特异性抗体,具有比较重要的诊断意义,但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并不能对判断间质瘤的良恶性起决定性作用,间质瘤的良恶性与其直径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肿瘤直径 CD117 CD34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1期1307-1308,1325,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PEG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营养保证,且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重型颅脑外伤 肠内营养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Dieulafoy病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盛显仓 屠玲丽 张卫中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肠血管畸形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下载PDF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玄杰 吴振兴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4期681-682,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合用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阿莫西林胶...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合用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治疗1周后连服2周奥美拉唑胶囊20 mg,1次/d。B组同上法口服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胶囊,另外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1次/d,治疗1周后连服2周泮托拉唑胶囊40 mg,1次/d。考察Hp根除情况,比较A、B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Hp清除率A组为80.2%,B组为83.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P>0.05),其中,A组无效2例(2.90%),改善13例(18.84%),有效48例(69.57%),痊愈6例(8.70%),B组如上指标分别为3例(4.35%),19例(27.54%),44例(63.77%)和3例(18.84%)。不良反应是A组3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晕;B组1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恶心/呕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5)。结论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联合运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一次性多瓶塞穿刺器式输液器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5
作者 袁油仙 盛显仓 +2 位作者 陈红萍 周海萍 王慧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17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多瓶塞穿刺器式输液器恒速恒压滴注的给药方法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常规输液器给药,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多瓶塞...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多瓶塞穿刺器式输液器恒速恒压滴注的给药方法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常规输液器给药,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多瓶塞穿刺器式输液器、恒速恒压滴注法给药。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后均用海普林软膏外涂治疗。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和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0.3%,观察组为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94,P〈0.05);对照组Ⅰ级静脉炎护理疗效率为69.2%,观察组Ⅰ级静脉炎护理疗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1,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多瓶塞穿刺器式输液器、恒速恒压滴注法的给药方法,提高了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更经济、更简便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非小细胞肺 化疗 恒速恒压 一次性多瓶塞穿刺器式输液器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彭玄杰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检查确诊的102例GERD患者,按Hp检测结果分为Hp(+)组和Hp(-)组,以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组Hp根除后与Hp(-)组在6、12个月后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H...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检查确诊的102例GERD患者,按Hp检测结果分为Hp(+)组和Hp(-)组,以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组Hp根除后与Hp(-)组在6、12个月后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Hp(+)组和Hp(-)组重度GERD检出率分别为35.3%和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GERD患者Hp根除后6、12个月食管炎总复发率为66.1%与Hp(-)组GERD4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者重度GERD发病率高于Hp(+)者,Hp(+)GERD患者Hp根除后12个月,其复发率较高,Hp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原文传递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腹水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彭玄杰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腹水待查入院的124例患者的病史,按出院诊断分为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70例)和非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54例);以同一天测定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腹水白蛋...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腹水待查入院的124例患者的病史,按出院诊断分为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70例)和非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54例);以同一天测定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腹水白蛋白水平计算SAAG,比较两组SAAG与诊断的关系。结果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的SAAG[(24±7)g/L]显著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组[(8±4)g/L](P<0.01)。以SAAG≥11 g/L为界限值,诊断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期值为98.5%,阴性预期值为94.6%。结论SAAG鉴别法的鉴别符合率明显高于传统腹水鉴别法,但不能取代腹水有核细胞计数和细胞学等检查。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腹水原因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