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述王好古的学术思想
1
作者 沈敏南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9,共3页
作者根据王好古的几部代表作,论述其主要学术思想:探索《伤寒》精华,既有阐发,又有弥补;创立阴证学说,既述病因,又论治法;注重方剂研究,化裁经方,颇多新创。
关键词 阴证 王氏 阳气 内消 仲景 外越 外粤 王好古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糖链抗原153与人附睾分泌蛋白4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海英 高金珠 +1 位作者 吴玉珍 吴晓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3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糖链抗原153(CA153)与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癌组(36例)、宫颈良性病变组(36例),并将同... 目的:分析血清糖链抗原153(CA153)与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癌组(36例)、宫颈良性病变组(36例),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3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三组血清CA153和HE4的含量。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CA153含量为(79.6&#177;14.8)U/mL,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t=5.17,P〈0.05)和对照组(t=7.3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患者血清HE4含量为(216.3&#177;8.1)pmol/L,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t=9.71,P〈0.05)和对照组(t=11.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527,P〈0.05);宫颈癌组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A153和HE4的水平分析显示,芋/郁期患者的血清中CA153和HE4要显著高于Ⅰ期Ⅱ期(P〈0.05)。结论 CA153与HE4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53 HE4 宫颈癌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明代伤寒三大家之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敏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5-8,共4页
在金元时代医家争鸣的影响下,伤寒学在明代也出现了争鸣局面。最有代表性的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王肯堂《证治准绳·伤寒》、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他们立足于临床辨证研究之,各具特色,推动了伤寒学的发展,现简述于下... 在金元时代医家争鸣的影响下,伤寒学在明代也出现了争鸣局面。最有代表性的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王肯堂《证治准绳·伤寒》、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他们立足于临床辨证研究之,各具特色,推动了伤寒学的发展,现简述于下。理论上各树一帜方有执认为三纲学说是《伤寒论》理论的精华,也是方氏“竭二十余年精力,寻求端绪,排比成编,矫正前失,以见仲景之真”之依据。从此出发,方氏始用三纲学说研究伤寒。三纲学说基本内容有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学 方有执 景岳全书 三纲 风伤卫 方氏 太阳病 金元时代 太阳经 直中三阴
下载PDF
民国伤寒学史——概况与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敏南 《新疆中医药》 1989年第3期22-23,11,共3页
概况明清时期,因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创错简重订之端,与其他伤寒学者进行学术争鸣,产生了各别的学术见解和不同的研究法,形成了伤寒学派。民国时期有若干学者继承、发展明清伤寒学,较有代表有以下三种: 一、维护旧论:明代张遂辰创立维... 概况明清时期,因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创错简重订之端,与其他伤寒学者进行学术争鸣,产生了各别的学术见解和不同的研究法,形成了伤寒学派。民国时期有若干学者继承、发展明清伤寒学,较有代表有以下三种: 一、维护旧论:明代张遂辰创立维护旧论的研究法,认为王叔和完整保存仲景《伤寒论》的原文,后世不能移动只字,后许多伤寒学者赞成此说。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刊于1924年。恽氏赞同陈修园的九篇浩本之说,认为“仲景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派 民国 边缘科学 自己经验 多种学说
下载PDF
大黄药对十一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敏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51-52,45,共3页
大黄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明代张景岳称为“药中四维”之一。按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导,大黄不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明显的抑菌、中和毒素,而且还有致泻、止泻、止血、抗凝血,促进免疫、抑... 大黄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明代张景岳称为“药中四维”之一。按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导,大黄不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明显的抑菌、中和毒素,而且还有致泻、止泻、止血、抗凝血,促进免疫、抑制免疫的双相调节作用,所以大黄是临床中的常用药,正确运用大黄无疑是提高疗效的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临床应用 中药配伍 配伍 方剂
下载PDF
兼备法在难治病辨治中的运用
6
作者 沈敏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2,共2页
1 兼备法的渊源 成无己曰:“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兼备法隶属复方之范畴,是用数方或数法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张仲景的鳖甲煎丸、吴又可的清瘟败毒散、吴鞠通的化癥回生丸是其典范。清代名医曹仁伯早已指出:兼备法为治疗疑难杂... 1 兼备法的渊源 成无己曰:“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兼备法隶属复方之范畴,是用数方或数法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张仲景的鳖甲煎丸、吴又可的清瘟败毒散、吴鞠通的化癥回生丸是其典范。清代名医曹仁伯早已指出:兼备法为治疗疑难杂病的方法之一。“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合数方为一方融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学 治法 兼备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疑难病用药六法
7
作者 沈敏南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10,共2页
提高疑难病的疗效,正确的用药是关键。笔者在临床中积累了六种用药方法,简介于下。少量药物夺隘法该法是用单味或少量药性猛烈的药物,
关键词 中药 药性学 疑难病
下载PDF
《伤寒方论》评述
8
作者 沈敏南 《中医研究》 1989年第3期16-17,共2页
《伤寒方论》(以下简称《方论》)系清代伤寒著作,作者至今未定。该书于1984年7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按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书(汪午桥秘藏方书版)印行。《方论》共记载伤寒方112首,分五类,不采《伤寒论》原文,进行逐方研究。笔者读后殊觉:... 《伤寒方论》(以下简称《方论》)系清代伤寒著作,作者至今未定。该书于1984年7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按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书(汪午桥秘藏方书版)印行。《方论》共记载伤寒方112首,分五类,不采《伤寒论》原文,进行逐方研究。笔者读后殊觉:方论简洁实用,辨证精当可取,注重病因、传变,不但是研究《伤寒论》方剂之佳著,而且又是研究伤寒学的优作。笔者不揣简陋,评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学 中医古籍 藏方 误下 半夏泻心汤 寒邪 中医研究院 脉促 阳明腑证 桂枝去芍药汤
下载PDF
人流术后腹痛的辨治
9
作者 沈敏南 《新中医》 CAS 1987年第11期13-14,共2页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广泛发展,人流术后腹痛之疾患较为常见。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角度分析,既异于痛经,又不同于产后腹痛,有一定的特异性,较其他妇科腹痛,更为难治,为此,笔者进行讨论并列验案,以就正于同道。一、病因病机人工...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广泛发展,人流术后腹痛之疾患较为常见。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角度分析,既异于痛经,又不同于产后腹痛,有一定的特异性,较其他妇科腹痛,更为难治,为此,笔者进行讨论并列验案,以就正于同道。一、病因病机人工流产是从子宫中刮出胎儿。子宫(胞宫)属奇恒之府,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冲、任二脉起于胞中,冲脉为血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 肝肾 冲任 术后腹痛 气虚 虚证 古今医鉴 虚实相兼 胞宫 炙甘草 恶露不尽 加减治疗
下载PDF
大黄的临床运用
10
作者 沈敏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35-36,共2页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祛瘀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笔者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为大黄可适用于虚实不同的病证。假如施用得当,确能起重病、振痼疾;施用不当,使疾病加重。现简介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关键词 大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评述《重订通俗伤寒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敏南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2-33,共2页
《重订通俗伤寒论》(以下简称《重订》)是经五人编著的伤寒著作。清末俞根初以外感病立说,撰写时仅三卷;民国何秀山注解其义,加上按语;其孙何廉臣纠其误,补其缺,增为十二卷,1932年曾初版命为《通俗伤寒论》;曹炳章删其繁芜。现代徐荣斋... 《重订通俗伤寒论》(以下简称《重订》)是经五人编著的伤寒著作。清末俞根初以外感病立说,撰写时仅三卷;民国何秀山注解其义,加上按语;其孙何廉臣纠其误,补其缺,增为十二卷,1932年曾初版命为《通俗伤寒论》;曹炳章删其繁芜。现代徐荣斋撮其枢要,纠其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通俗伤寒论 重订
全文增补中
寒热药并用法八种
12
作者 沈敏南 《山西中医》 1990年第2期12-14,共3页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虽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基本法则之一,但只适用于部分病证,特别是有些久病、重病、复杂病用此法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寒热药并用法治之,疗效尚佳。现对寒热药并用法归其类,质其因,举其例,以就正于同道。一、寒热互结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虽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基本法则之一,但只适用于部分病证,特别是有些久病、重病、复杂病用此法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寒热药并用法治之,疗效尚佳。现对寒热药并用法归其类,质其因,举其例,以就正于同道。一、寒热互结证:阴阳二邪互结于同一病位,形成了寒热互结证。其成因有三:(一)阴阳二邪同时侵入一病位,如湿温病气分证,其病位在中焦,既有湿邪,又有热邪。(二)阴邪侵入人体后,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药并用法 中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