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段式微视频指导下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丽芳 应小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应用人工关节假体替换已病变髋关节,该技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主观疼痛感,提升关节活动度,恢复生活活动能力[1],但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多参差不齐。临床研究发现,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应用人工关节假体替换已病变髋关节,该技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主观疼痛感,提升关节活动度,恢复生活活动能力[1],但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多参差不齐。临床研究发现,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不同术后康复训练护理模式,患者的恢复情况也不同[2]。因此,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干预对巩固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意义重大。目前,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多采用口头宣教、宣传手册或电话随访指导等传统教育方法。近年来,微信已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其视频功能能详细、直观、全面观看患者训练情况并进行指导。故本次研究采用阶段微视频指导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旨在探索更便捷、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度 应用观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传统教育方法 微视频 疼痛感
下载PDF
喉罩通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江 庞正宝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6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A组喉罩通气全麻,B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并发症...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A组喉罩通气全麻,B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麻醉6 h后的VAS评分均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 min后A组MAP和HR稍低于麻醉前,但随后其值逐渐恢复麻醉前水平。麻醉5 min和内固定时以及手术结束时B组MAP和HR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麻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气指标稳定,麻醉效果优越,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喉罩通气 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5
3
作者 范玲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外伤性 护理
下载PDF
系统性康复干预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季红辉 蒋聿瑛 补灿灿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108-110,11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干预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膝关节OA患者86例,将其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以膝关节腔内注射25 mg玻璃酸钠,1次/周,连用6周。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干预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膝关节OA患者86例,将其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以膝关节腔内注射25 mg玻璃酸钠,1次/周,连用6周。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康复组加以系统性康复干预,两组均干预6周。观察两组干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变化,并比较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VAS评分下降,HSS评分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康复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康复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5.49,P<0.05)。随访半年,康复组远期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67,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干预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OA中的应用效果较肯定,能更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且远期效果亦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系统性康复干预 腔内药物注射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庞帮镭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7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年龄均>70岁),平均分别置换组与固定组各50例,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年龄均>70岁),平均分别置换组与固定组各50例,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固定组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置换组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患者手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也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适合采用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此方法具有使患者恢复快、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假体材料
下载PDF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
6
作者 梅卫婷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4期569-569,共1页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 传导功能障碍 骨折术后 神经轴索 瘢痕形成
下载PDF
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并文献回顾
7
作者 裘天强 裘人华 +2 位作者 陈祖会 崔德永 叶甫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6期692-694,共3页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深静脉,以骨盆下肢骨折及下肢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见。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术后并发 肺栓塞 文献回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循环功能障碍 下肢关节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丽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12月我科收治的5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尽早采取各种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52例患者中2例发生深...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12月我科收治的5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尽早采取各种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52例患者中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5%,经过及时治疗,患者的患肢疼痛减轻,下肢肿胀消退。结论采取合理可靠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护理 深静脉 血栓
原文传递
Wih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庞正宝 庞帮镭 +3 位作者 汤优民 刘军辉 赵凤东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76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36例)和传统正中... 目的探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76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36例)和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治疗(40例),对比术前、术后多裂肌的影像学变化、组织形态及电生理学特点,及对手术切口长度、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Wihse入路组20例(随访率:56%)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4个月;正中切口肌肉剥离组25例(随访率:62.5%)获得1年随访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术后拆内固定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后正中入路组2例病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后正中入路组与Wihse入路组相比,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程度较为严重,影像学上表现为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少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可见较多的脂肪浸润表现,组织形态学上表现为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变小,肌纤维间隙增大,肌纤维间瘢痕形成,脂肪沉积;肌电图表现为多裂肌中位频率值和平均振幅值均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MR评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均比同组术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ihse入路与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相比,置钉较为容易,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避免多裂肌的变性、萎缩、纤维瘢痕的形成,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肌电描记术 组织学 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