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瓜菜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毓洪 黄芸萍 +2 位作者 丁伟红 李林章 古斌权 《中国瓜菜》 CAS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消费需求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要求周年生产供应种类品种多、质量好、安全卫生而富有营养的无污染产品。从蔬菜生产的角度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的日益扩大,蔬菜栽培面积、分...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消费需求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要求周年生产供应种类品种多、质量好、安全卫生而富有营养的无污染产品。从蔬菜生产的角度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的日益扩大,蔬菜栽培面积、分布范围也日益扩大,随着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的广泛普及,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是广大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合理安排茬口,选择最适宜的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宁波市 瓜菜 蔬菜生产 农村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 无污染产品 保护地栽培
下载PDF
宁波市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继群 黄芸萍 《中国种业》 2018年第11期33-34,共2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种质资源中一些优异性状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尤其是可以增强农作物抗病耐逆性以及改善农产品品质。长期的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证明,一个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往往...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种质资源中一些优异性状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尤其是可以增强农作物抗病耐逆性以及改善农产品品质。长期的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证明,一个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往往来自于一个特异性状基因的利用,一个优异特性的基因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产业,正如小麦、水稻种质资源中少数几个矮秆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引发了世界第一次绿色革命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 农作物产量 利用现状 宁波市 矮秆基因 作物种质资源 新品种选育 农产品品质
下载PDF
宁波地区网纹甜瓜秋季大棚网纱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菊芬 王毓洪 +1 位作者 黄芸萍 李林章 《中国瓜菜》 CAS 2006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网纹甜瓜品种 宁波地区 覆盖栽培技术 大棚 秋季 蔬菜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阿鲁斯达琳 多点试验 种植效益
下载PDF
宁波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安学君 王祥兆 +1 位作者 赵海棠 胡浩峰 《中国西瓜甜瓜》 2005年第2期30-31,共2页
西瓜是本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的发展,大棚设施的利用,西瓜采收期从一次性采收延长到3-5次多次采收,产量、品质明显提高;并呈现"利用各自优势,抢季节以早取胜,创品牌以优取胜,出新招以特取胜"的态势.因此,根据近年... 西瓜是本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的发展,大棚设施的利用,西瓜采收期从一次性采收延长到3-5次多次采收,产量、品质明显提高;并呈现"利用各自优势,抢季节以早取胜,创品牌以优取胜,出新招以特取胜"的态势.因此,根据近年本市西瓜市场供大于求的新形势和人们买瓜"看品牌"的新需求,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种及掌握关键的栽培技术,是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效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大棚栽培 西瓜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播种育苗 园艺管理
下载PDF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被引量:41
5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11 位作者 龙厚元 常勇 李杰 张洪程 马荣荣 王晓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邓张泽 明庆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47-2158,共12页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低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先增后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不断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和一次枝梗结实率不断降低,除产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外其它与每穗粒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穗粒数的提高由中等穗型到偏大穗型,主要依靠一次枝梗的贡献,而由偏大穗型到大穗型以及特大穗型和超大穗型,则主要依靠二次枝梗的贡献。在满足一定穗数和具备稳定的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充分利用大穗型杂交粳稻获取超高产的关键;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增加产量的基础,而提高库容量是增加产量的重点,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还需兼顾千粒重的稳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杂交粳稻每穗粒数250左右时穗粒结构合理,群体颖花量高,库容充实足,产量最理想。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适值还将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大穗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穗部构成特征 超高产
下载PDF
葫芦耐湿涝遗传改良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旭 王毓洪 王迎儿 《中国瓜菜》 CAS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培育高耐湿涝的葫芦品种是一项应对湿害和涝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葫芦科作物在耐湿涝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葫芦耐湿涝野生资源及其进化,基于生理的包括根的形态、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指标与... 培育高耐湿涝的葫芦品种是一项应对湿害和涝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葫芦科作物在耐湿涝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葫芦耐湿涝野生资源及其进化,基于生理的包括根的形态、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指标与相关分子标记的葫芦耐湿涝鉴定,加快葫芦耐湿涝的选育进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转入包括活性氧清除、胁迫蛋白等在内的外源基因,提高葫芦的耐湿涝性。并对目前葫芦耐湿涝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遗传改良 分子标记 生理指标 耐涝性
下载PDF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孟天瑶 李晓芸 +7 位作者 李超 韦还和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以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类型品系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9、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和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在穗部特征、叶片形态以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两年中的产量表现,将其分成高... 以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类型品系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9、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和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在穗部特征、叶片形态以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两年中的产量表现,将其分成高产品系(产量>10.5 t/hm2)和中产品系(产量<10.5t/hm2)。两年中,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品系为甬优2638、甬优2640、甬优1610、甬优1612和甬优1640,中产品系为甬优1851、甬优1852、甬优7753、甬优1763和甬优5854。产量构成因素方面,不同类型品种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常规粳稻最高,每穗粒数以高产品系最高。2)穗长以杂交籼稻最高,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高产品系最高;除穗下部二次枝粳籽粒数以杂交籼稻最高外,穗部其余5部位籽粒数均以高产品系、中产品系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且籽粒数以上部二次枝粳和中部二次枝粳的增加最为明显。3)上三叶的叶长和叶宽为中产品系>杂交籼稻>高产品系>常规粳稻,高产品系上三叶的卷曲率高于对应的中产品系;上部第1、2叶的叶基角和披垂角以高产品系最低。4)高产品系株高为118.7cm,高于常规粳稻(96.6cm),低于杂交籼稻(132.9cm)和中产品系(144.1cm);上部第1、2、3节间长度以中产品系最高、常规粳稻最低;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均以高产品系最低。单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茎秆单位节间干质量以高产品系最高。提出了甬优籼粳交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选育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 甬优 高产 穗部特征 株型 水稻
下载PDF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的穗部特征及籽粒灌浆特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10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58-1869,共12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将穗部分成上部一次枝粳籽粒(UP)、上部二次枝粳籽粒(US)、中部一次枝粳籽粒(MP)、中部二次枝粳籽粒(MS)、下部一次枝粳籽粒(LP)、下部二次枝粳籽粒(LS)6个部分,...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将穗部分成上部一次枝粳籽粒(UP)、上部二次枝粳籽粒(US)、中部一次枝粳籽粒(MP)、中部二次枝粳籽粒(MS)、下部一次枝粳籽粒(LP)、下部二次枝粳籽粒(LS)6个部分,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的穗部特征和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两年中甬优538平均产量为12.5 t hm–2,较中浙优1号和镇稻18分别高17.6%和15.2%;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以甬优538最高。(2)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甬优538最高;甬优538穗部6个部位的籽粒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且以上部二次枝粳籽粒和中部二次枝粳籽粒数增加最为明显。(3)甬优538中,UP与MP、MS与US、LP与LS为同步灌浆,但两两之间为异步灌浆。中浙优1号和镇稻18中,UP、US和MP为同步灌浆,而UP、US、MP与LP、LS为异步灌浆。品种类型间,穗部6个部位米粒终极生长量的平均值以镇稻18最高,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的平均值为中浙优1号>镇稻18>甬优538,有效灌浆时间为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品种 甬优538 穗部特征 籽粒灌浆
下载PDF
施硅量对甬优系列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相关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10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7-445,共9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和甬优1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对甬优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其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甬优12和甬优15产量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和甬优1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对甬优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其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甬优12和甬优15产量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硅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因素穗数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之递减。(2)甬优12和甬优15在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茎蘖成穗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225 kg hm^(-2)处理最高。(3)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硅处理显著增加了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也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4)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长和叶宽随之递增,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基角和披垂度随之递减。此外,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硅处理显著提高了茎、鞘干重及单位节间干重。文章还讨论了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硅肥高效施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籼粳交超级稻 产量 产量形成特征
下载PDF
水稻甬优12产量13.5t hm^(–2)以上超高产群体的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5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戴其根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6-897,共12页
为探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2013—2014年,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生育期植... 为探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2013—2014年,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生育期植株含磷量,不同产量水平群体间无显著差异;拔节期磷素吸收量呈高产群体>更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而抽穗期和成熟期磷素吸收量则呈超高产群体>更高产群体>高产群体。播种至拔节期的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的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甬优12超高产群体抽穗期茎鞘、叶片和穗部磷素积累量分别为41.4、8.5和8.9 kg hm^(–2),高于更高产群体(37.9、7.6和8.1 kg hm^(–2))和高产群体(32.3、6.8和7.0 kg hm^(–2))。抽穗期植株叶片、茎鞘和穗部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甬优12超高产群体成熟期茎鞘、叶片和穗部磷素积累量分别为14.5、4.4和62.3 kg hm^(–2),高于更高产群体(13.6、3.3和55.9 kg hm^(–2))和高产群体(11.2、2.7和48.7 kg hm^(–2))。成熟期植株叶片、茎鞘和穗部磷素积累量与实产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花后茎鞘磷素转运量亦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两年中,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籽粒生产率(kg grain kg^(–1))和偏生产力(kg kg^(–1))分别为171.5、92.7,低于更高产(173.2、99.6)和高产群体(173.5、100.4);超高产群体磷收获指数为0.768,显著高于更高产(0.761)和高产(0.758)群体。与对照相比,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吸收具有拔节前较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高的特点。播种至拔节期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利用效率较低,在其超高产栽培管理中应重视磷素的高效利用。在本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 群体 磷素营养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10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以甬优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和甬优7176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4,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两年中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平... 以甬优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和甬优7176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4,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两年中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1.5 t hm^(–2)(11.3~11.7 t 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7.8%和10.4%(两年平均值)。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8.9 t 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19.1%和26.9%(两年平均值)。(2)不同类型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花后天数(抽穗当天为0 d)均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均大于0.990);各品种花后干物重积累速率均呈先平缓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花后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和平均干物重积累速率呈杂交籼稻>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达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花后42~44 d,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在花后26~28 d;籼粳杂交稻在花后渐增期天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渐增期干物重积累速率以杂交籼稻最高。常规粳稻在花后快增期和花后缓增期天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籼稻,快增期和缓增期干物重积累速率则以杂交籼稻最高。本研究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较强的干物质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花后渐增期,而花后渐增期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渐增期持续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籼粳杂交稻 不同类型品种 花后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水稻甬优12超高产群体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韦还和 李超 +9 位作者 张洪程 孙玉海 孟天瑶 杨筠文 马荣荣 王晓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9-1829,共11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3.0 t hm–2)和高产(>12.0 t hm–2)群体,以高产群体作为对照,对分蘖挂牌追踪,比较研究超高产群体分蘖发生成穗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3.0 t hm–2)和高产(>12.0 t hm–2)群体,以高产群体作为对照,对分蘖挂牌追踪,比较研究超高产群体分蘖发生成穗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分蘖产量及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1.53 t hm–2和87.77%,高产群体分别为10.59 t hm–2和87.40%。超高产和高产群体的分蘖利用都以一次和二次分蘖为主,超高产群体一次和二次分蘖的产量均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一次分蘖产量的贡献率略低于高产群体,二次分蘖产量的贡献率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一次分蘖发生在第1至第9叶位,第4至第7叶位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以1/3、2/3、3/3、2/4、1/5蘖位优势较强。对于高产群体而言,一次分蘖以第4至第7叶位分蘖优势较强,二次分蘖以1/3、2/3、3/3优势较强,三次分蘖发生叶位数明显多于超高产群体,但成穗率较低。超高产群体成穗分蘖的穗长、单穗重、总粒数、着粒密度的平均值高于高产群体,结实率却略低于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 分蘖特性
下载PDF
水稻甬优12产量13.5t hm^(–2)以上超高产群体的生育特征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晓燕 韦还和 +10 位作者 张洪程 孙健 张建民 李超 陆惠斌 杨筠文 马荣荣 许久夫 王珏 许跃进 孙玉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49-2159,共11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超稀植(12.45×104穴hm–2)栽培,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及干物...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超稀植(12.45×104穴hm–2)栽培,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及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由高产(10.5~12.0 t hm–2)到更高产(12.0~13.5 t hm–2)再到超高产(>13.5 t hm–2),群体的颖花量不断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略微下降。与高产和更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茎蘖数起点较高,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够苗,至拔节期群体茎蘖数稳步增长,达高峰苗,此后群体茎蘖数平缓下降,成穗率近60%;群体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小,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9.17,此后平缓下降,成熟期在4.0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略低,此后各生育时期均升高,抽穗期为14.38 t hm–2,抽穗至成熟期为9.73 t hm–2,成熟期为24.11 t hm–2;群体根系干重、根冠比及单茎伤流强度在后期(抽穗至成熟期)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 群体特征
下载PDF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花后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10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550,共11页
以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特征以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氮素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两年中,甬优538平均产量为12.5t hm^(–2),显著高于对照。抽... 以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研究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特征以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花后氮素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两年中,甬优538平均产量为12.5t hm^(–2),显著高于对照。抽穗期、成熟期及抽穗–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均呈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以镇稻18最高,甬优538最低;氮肥偏生产力则以甬优538最高,镇稻18最低。甬优538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穗部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2)镇稻18和甬优538花后各时期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中浙优1号,且各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与花后天数均以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均大于0.995)。分析特征参数,花后最大氮素积累速率、花后平均氮素积累速率及花后到达最大氮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均呈镇稻18>中浙优1号>甬优538,花后氮素有效吸收时间则呈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花后氮素积累渐增期、缓增期的持续天数、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以镇稻18最高、甬优538最低,快增期的持续天数和积累量以甬优538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表明,甬优538花后较强的氮素积累优势集中在快增期,此期氮素积累量占其花后氮素积累总量的86.1%(两年平均值)。且甬优538在花后快增期较强的氮素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快增期持续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超级稻 品种类型 花后氮素积累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的茎瘤芥(榨菜)品种与栽培模式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秋峰 汪炳良 +2 位作者 胡美华 王毓洪 任锡亮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5-46,共2页
茎瘤芥(Brassica]unceavar.tumidaTsenetLee)是茎用芥菜的一种,其膨大的瘤状茎主要用于加工榨菜。发展榨菜生产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通过加工可大大提高茎瘤芥的附加值。根据产区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茎瘤芥主要有两个... 茎瘤芥(Brassica]unceavar.tumidaTsenetLee)是茎用芥菜的一种,其膨大的瘤状茎主要用于加工榨菜。发展榨菜生产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通过加工可大大提高茎瘤芥的附加值。根据产区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茎瘤芥主要有两个栽培类型,一个是春茎瘤芥,主产区有浙江北部的桐乡、海宁和浙江东部的余姚、上虞等地,栽培面积约3万hm2;另一个是冬茎瘤芥,主产区为四川、重庆(约6.7万hm2)、浙江温州(约2000hm2)等地。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类型的茎瘤芥品种特性与栽培模式进行了总结,供相关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茎瘤芥 生态类型 品种特性 榨菜 浙江北部 主产区 茎用芥菜
下载PDF
水稻甬优12产量13.5t hm^(–2)以上超高产群体的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5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戴其根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3-1373,共11页
为探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的氮素吸收与积累特征,2013—2014年,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氮素吸收与积累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高产和更高产群体相... 为探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的氮素吸收与积累特征,2013—2014年,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氮素吸收与积累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高产和更高产群体相比:(1)超高产群体拔节期植株含氮率较低,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率高于对照。超高产群体拔节期氮素吸收量较低,抽穗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较高。(2)超高产群体播种至拔节期氮素积累量和积累比例低于对照;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对照。播种至拔节期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3)超高产群体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叶片和穗部氮素吸收量较高,且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和穗部氮素积累量也较高。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与实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穗部氮素积累量与实产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4)甬优12超高产群体氮素吸收利用参数为,籽粒生产率50.8 kg grain kg^(–1)、百千克籽粒吸氮量1.97 kg、氮肥偏生产力42.1 kg kg–1、氮收获指数0.552。本研究表明,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甬优12超高产群体氮素吸收具有拔节前较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高的特点;促进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甬优12超高产群体百千克籽粒吸氮量2.0 kg左右,其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在其超高产栽培管理中应重视氮素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群体 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
下载PDF
超级稻甬优12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钾素营养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5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戴其根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7-1057,共11页
2013—2014年,以超级稻甬优12不同产量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研究甬优12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钾素吸收与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甬优12超高产、... 2013—2014年,以超级稻甬优12不同产量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研究甬优12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钾素吸收与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甬优12超高产、更高产和高产群体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2.6和10.8 t hm^(–2)。(2)拔节期植株含钾量呈高产群体>更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钾量呈超高产群体>更高产群体>高产群体;拔节期3个产量群体间钾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超高产群体抽穗期和成熟期钾素吸收量分别为364.1 kg hm^(–2)和374.6 kg hm^(–2),显著高于更高产(326.7kg hm^(–2)、331.1 kg hm^(–2))和高产群体(282.8 kg hm^(–2)、284.1 kg hm^(–2))。(3)随产量上升,植株钾素积累量播种至拔节期随之下降,而拔节至抽穗期随之增加。播种至拔节期钾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拔节至抽穗期钾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4)与对照相比,甬优12超高产群体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叶片和穗部钾素吸收量较高且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5)与对照相比,尽管甬优1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总量较高,但其籽粒生产率和钾素偏生产力较低,表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钾素利用率较低,在今后甬优12超高产栽培管理中应重视钾肥的高效利用。最后就提高甬优1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利用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甬优12 不同产量群体 钾素吸收和积累
下载PDF
水稻甬优12不同产量群体的株型特征 被引量:29
18
作者 韦还和 李超 +9 位作者 张洪程 孙玉海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60-2168,共9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比较研究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群体的株型特征。结果表明,穗长、穗粒数、一次和二次枝梗数,超高产群体分别为21.56、356.34、20.46和73...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比较研究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群体的株型特征。结果表明,穗长、穗粒数、一次和二次枝梗数,超高产群体分别为21.56、356.34、20.46和73.98(两年平均值),均高于对应的高产和更高产群体,但一次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略微降低。超高产群体上部三叶的长、宽以及卷曲率高,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卷曲率分别为1.84、1.47、1.26,叶基角和披垂度小,抽穗后的主茎绿叶数多。超高产群体株高为143.50 cm,分别较更高产、高产群体高1.98%和3.83%,上部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增加,穗长加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高,分别为39.84%和37.75%;基部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缩短,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增加,茎、鞘干物重以及K、Si含量高,提高了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同时降低了倒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 株型特征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物质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10 位作者 李超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1214,共14页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的适宜钾肥用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538为试材,设不同钾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0 kg hm–2)相比,两年中施钾处理使甬优12增产9.2%~14...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的适宜钾肥用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538为试材,设不同钾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0 kg hm–2)相比,两年中施钾处理使甬优12增产9.2%~14.0%,甬优538增产9.8%~15.0%,以钾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处理显著增加了群体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2)随钾肥用量的增加,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植株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拔节至抽穗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抽穗至成熟期阶段光合势亦递增;抽穗至成熟期干物重呈先增后降趋势,以钾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最高。(3)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钾处理显著增加了花后各时期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根系伤流强度。(4)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钾处理显著增加了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氮素和钾素吸收量。随钾肥用量增加,植株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和钾素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以钾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下最高。施钾处理下,钾素偏生产力、钾素籽粒生产率和钾素农艺效率均随钾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甬优籼粳交杂交稻 产量
下载PDF
薄皮甜瓜不同砧木嫁接效应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珠群 许林英 +3 位作者 黄一青 王毓洪 吴华新 胡仕孟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6期34-35,共2页
采用圣砧1号和新士佐2种南瓜砧木嫁接当地薄皮甜瓜品种花皮脆瓜,试验结果表明,2种砧木的嫁接苗亲和性表现均佳,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抗枯萎病效果极佳;圣砧1号嫁接苗生长速度快于新土佐嫁接苗,且第1雌花开放早1d左右,盛花期早2d左右;圣... 采用圣砧1号和新士佐2种南瓜砧木嫁接当地薄皮甜瓜品种花皮脆瓜,试验结果表明,2种砧木的嫁接苗亲和性表现均佳,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抗枯萎病效果极佳;圣砧1号嫁接苗生长速度快于新土佐嫁接苗,且第1雌花开放早1d左右,盛花期早2d左右;圣砧1号嫁接组合产量表现略逊于新土佐嫁接组合,2种砧木对果实口感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皮脆瓜 圣砧1号 新土佐 嫁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