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以听说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烨绩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倡导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思路,它将评价设计前置于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达成教、学、评一致性。具体到听说课中,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应先基于《义教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倡导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思路,它将评价设计前置于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达成教、学、评一致性。具体到听说课中,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应先基于《义教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设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再设计评价任务,进而以评价任务为驱动设计教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 听说课 初中英语
下载PDF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英语听后评价活动的设计
2
作者 金卉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第5期61-66,共6页
听后输出环节是检验学生听的学习效果、反映学生听的实际获得的环节,常以小组对话交流形式展开。“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后评价活动可以从听力文本主题、脉络、语法知识和交际意图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及时检测教学目标... 听后输出环节是检验学生听的学习效果、反映学生听的实际获得的环节,常以小组对话交流形式展开。“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后评价活动可以从听力文本主题、脉络、语法知识和交际意图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及时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反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后评价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英语
下载PDF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的实验探究
3
作者 郑成明 《文理导航》 2024年第8期4-6,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科学“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实验探究教学中,以“生态缸”模拟实验为例的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以生态缸类型决定,如“淡水生态缸”涵盖了水生植物、小型鱼类和水质等指标的测定,旨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科学“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实验探究教学中,以“生态缸”模拟实验为例的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以生态缸类型决定,如“淡水生态缸”涵盖了水生植物、小型鱼类和水质等指标的测定,旨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稳态与调节的关系,培养科学分析能力并提高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实验 “生态缸”
下载PDF
探理 察形 勤练 品悟——例析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包围结构的教学
4
作者 汤佳镠 黄海晔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练写基本笔画的基础,因此书写时更需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可以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为依托,针对包围结构,从归纳书写要领、关注间架结构、自主迁移运用、提升审美品位等维度出发,层层推进,由扶到放...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练写基本笔画的基础,因此书写时更需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可以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为依托,针对包围结构,从归纳书写要领、关注间架结构、自主迁移运用、提升审美品位等维度出发,层层推进,由扶到放,帮助学生掌握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学段 写字教学 包围结构
下载PDF
一道新定义的命制过程
5
作者 李珊珊 《福建中学数学》 2023年第2期1-2,共2页
1试题展示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我们知道: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差是90°,这个三角形叫做幸福三角形.
关键词 直角三角形 判定方法 命制过程 定义
下载PDF
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以《查找与替换》一课为例
6
作者 柯芸芸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第14期68-70,共3页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关注,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聚焦信息科技课堂深度学习,以《查找与替换》一课为具体课例,通过对学生的“纵横”分析,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系统实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关注,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聚焦信息科技课堂深度学习,以《查找与替换》一课为具体课例,通过对学生的“纵横”分析,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系统实施深度教学设计,及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以期能够建构深度学习的信息科技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下载PDF
对项目化学习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倩倩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28-30,共3页
小组合作是项目化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化学习小组合作中,存在部分学生旁观、平等深入参与不充分、效果评价不全面等情况。提升小组合作有效性,可以合理划分成员角色,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在组内找到归属感;通过跨组交流实现组间... 小组合作是项目化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化学习小组合作中,存在部分学生旁观、平等深入参与不充分、效果评价不全面等情况。提升小组合作有效性,可以合理划分成员角色,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在组内找到归属感;通过跨组交流实现组间有序化学习;采用链式评价机制,以多主体评价倒逼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小组合作 学生角色 有序化学习 多主体评价
下载PDF
例谈“四环一线”式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燕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8-20,共3页
指向思维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关注学科核心概念与思维品质养成,以问题为驱动,强调项目来源生活化、实施方式分体化、知识运用系统化,最终成果可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学习四大环节,并一以贯之以明确的思维培养指向为主... 指向思维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关注学科核心概念与思维品质养成,以问题为驱动,强调项目来源生活化、实施方式分体化、知识运用系统化,最终成果可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学习四大环节,并一以贯之以明确的思维培养指向为主线,构成“四环一线”式学习设计并进行案例设计,使探索更具实操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力 学科项目化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 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以《鸦片战争》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干学展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5期27-30,共4页
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历史的项目式学习方式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其课堂实践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参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订合理的项目任务和实践目标。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 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历史的项目式学习方式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其课堂实践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参考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订合理的项目任务和实践目标。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可概括为合理规划项目、有效推进实施、落实核心素养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历史解释 初中历史
下载PDF
将“六顶思考帽”应用于学科思维力培养
10
作者 郑燕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7,共3页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口。思维力是人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它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搭建桥梁,建立学生...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口。思维力是人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它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搭建桥梁,建立学生与客观世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相互交互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崇德 发展智力 思维力 六顶思考帽 核心成分 培养思维品质 情感与理智 搭建桥梁
下载PDF
巧用牛顿三定律 化解科研三疑惑
11
作者 陈倩倩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77,共2页
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借用牛顿三定律,巧妙化解科研疑惑,可以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让科研真正助力教师成长。对此,可以用"思考惯性"解决"我要研究什么"之惑,用"加速度"解决"我要怎么开... 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借用牛顿三定律,巧妙化解科研疑惑,可以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让科研真正助力教师成长。对此,可以用"思考惯性"解决"我要研究什么"之惑,用"加速度"解决"我要怎么开展研究"之惑,用"反作用力"解决"研究课题有什么用"之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能力 惯性 加速度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下载PDF
在磨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阳光的传播》磨课体会
12
作者 马贤斌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年第2期91-91,共1页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个人的磨课经历的呈现,阐述在磨课时,“导入”“教学设计”“学情”“教学流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且在磨课中反思总结,以期促...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个人的磨课经历的呈现,阐述在磨课时,“导入”“教学设计”“学情”“教学流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且在磨课中反思总结,以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课 反思 总结
下载PDF
从《平方根》说课到对教材解读的思考
13
作者 李珊珊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年第8期152-153,共2页
在教学中,教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教材的解读将会对教学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文中,结合《平方根》说课,针对教材的解读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改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说课 教材解读 教材
下载PDF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浅谈如何高效复习中考化学解答题
14
作者 马贤斌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1年第2期96-96,共1页
自从宁波进行中考改革后,加大了解答题的分值,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学情分析,学生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多数学生看到解答题就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失分、低分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中考成绩。如何让学生在解答题... 自从宁波进行中考改革后,加大了解答题的分值,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学情分析,学生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多数学生看到解答题就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失分、低分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中考成绩。如何让学生在解答题上多得分、得高分以及化学解答题如何复习才能高效,这是复习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新课程 化学 解答题 高效 复习
下载PDF
践行自主学习 推进深度拓展--以“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线’”为例
15
作者 陈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6期10-12,共3页
以直角三角形“三线”的拓展课为例,探究开放自主的数学拓展课教学。通过学生先行、教师引导,让学生经历探究、验证和拓展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直角三角形过直角顶点的“三线”与斜边的关系,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拓展课的深度教学。
关键词 直角三角形 三线 深度拓展
下载PDF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以“原始先民的足迹”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干学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年第13期45-48,共4页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特别是学习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教师教给学生合理选择、辨析、解读史料的方法,进而...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特别是学习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教师教给学生合理选择、辨析、解读史料的方法,进而认识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初中历史 课堂实践 史料实证 再现历史 原始先民 基本素材 史前时代
原文传递
运用“综合”思维建构“中和”课堂
17
作者 干学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年第19期61-64,共4页
“中和”课堂是一种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内容构成、成效反馈等和谐共生的课堂,“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和”即协调、和谐。它是由浙江省特级教师金亚素老师在对一线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新的教学主... “中和”课堂是一种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内容构成、成效反馈等和谐共生的课堂,“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和”即协调、和谐。它是由浙江省特级教师金亚素老师在对一线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新的教学主张。作为人事交织共生的课堂,只有各要素相互协调、平衡推进、适宜运作,达到“中和”,才能实现有效、和谐和优化的教学。笔者认为:“中和”课堂应用于复习课时,强调内容构成既要体现融“合”,又要“合”到恰当;教学目标既要回顾已有知识,又要提升新的层次;教学方法既能点拨引领,又能启迪自主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特级教师 课堂应用 教学主张 师生关系 思维建构 教学方法 和谐共生 自主探究
原文传递
高度·宽度·厚度: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课教学为例
18
作者 干学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年第13期14-17,共4页
初中阶段的历史复习课不仅要"温故",更应该"知新"。这个"新"可以是回顾旧知基础上的新框架、新观点等,只有"新"的复习课,才是有活力、有效的复习课。对于如何呈现这样的复习课,笔者以自编复习... 初中阶段的历史复习课不仅要"温故",更应该"知新"。这个"新"可以是回顾旧知基础上的新框架、新观点等,只有"新"的复习课,才是有活力、有效的复习课。对于如何呈现这样的复习课,笔者以自编复习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例,通过"中和""整合" "史料"三个维度建构实施,实现学生"温故而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 初中阶段 旧知 共产党 维度建构 新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