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的性能评价
1
作者 徐亚丽 胡荣盛 +1 位作者 俞晓春 汪金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评价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分析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其他商品化的PCR检测系统相关性,并对13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测灵敏度为2.0×102Copies/ml... 目的评价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分析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其他商品化的PCR检测系统相关性,并对13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测灵敏度为2.0×102Copies/ml;最低检测界限5.00×102Copies/ml。结果在5×102~5×106Copies/ml范围内呈线性,回归方程为y=0.245+0.945 x,r=0.998。批内CV 4.3%~7.6%,批间CV 8.9%~11.8%,总CV 9.9%~14.0%。与其他商品试剂对比检测,两者相关性良好(y=0.332+0.941x,r=0.952),结果相差在0.5 log以内。2组病例中,EB病毒急性感染组的血浆EBV DNA平均载量为8.2×104Copies/ml,EB病毒急性感染组与EB病毒既往感染组的血浆EBV DNA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出血浆EBV DNA。结论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DNA载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学性能评价
下载PDF
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崇义 史训忠 +2 位作者 孙正林 朱正坤 薛静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手术病例8736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8736例送检标本发生创面感染105例,占1.20%;105例患者标本共分离病原菌237株,...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手术病例8736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8736例送检标本发生创面感染105例,占1.20%;105例患者标本共分离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0株,占59.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87株,占3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结论临床上创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来源于骨外科,感染以创伤与手术切口为主,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医师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发生,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培养及药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感染 病原微生物 细菌培养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某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振坤 俞晓春 +3 位作者 薛静俊 徐亚丽 胡荣盛 谢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541-4544,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316例,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316例,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结果 316例鼻咽拭子样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164例占51.90%,Cox A16 38例占12.03%,EV71 47例占14.87%,其他肠道病毒79例占25.00%,各型检出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6年肠道病毒、Cox A16、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7.12%、3.14%、22.51%、21.47%和59.20%、25.60%、3.20%、30.40%,除其他肠道病毒各型在年度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在性别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口病主要集中在1、2和3岁组,共占70.25%,肠道病毒核酸阳性也集中在1、2、和3岁组。结论监控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选取合适标本类型和加强其他肠道病毒分型是手足口病的诊治和防控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血浆EB病毒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荣盛 徐亚丽 +2 位作者 俞晓春 薛静俊 张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55-2857,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载量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BV抗体谱,跟踪监测33例EB病毒原发感染患儿2周,2、6个月的血浆EBV-NDA载量及EBV抗体谱变化。结果 EBV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22.2%,血浆EBV-DNA平均载量为3.72lgCopies/ml,EBV原发感染组与复发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EB病毒感染的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2.2%、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57.0%,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儿EB病毒原发感染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6.8%、特异度95.7%、诊断符合率54.4%,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BV-DNA与EBV-CA IgM检测结果一致性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EB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血浆EBV-DNA转阴率2周为84.8%、2个月为93.9%,EBV抗体谱原发感染转为既往感染率2个月为6.1%、6个月为93.9%。结论血浆EBV-DNA载量检测有助于患儿EBV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和愈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血浆 EB病毒 DNA EBV抗体谱
原文传递
958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九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俞晓春 胡荣盛 汪金云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958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958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Q热立克次体(C0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的感染情况。结果958例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九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259例,阳性率27.0%;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7.1%、7.5%、4.1%、1.4%、1.0%、0.1%、0.1%、0.0%、0.0%。单一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2.8%;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IgM抗体?昆合阳性率为4.3%。男性患儿IgM抗体阳性率(24.0%)显著低于女性(32.8%,X^2=8.52,P〈0.01)。夏、秋、冬、春季节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5%、15.4%、25.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结论本地区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首要病原体,且以冬春季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IGM抗体
原文传递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抗体谱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俞晓春 胡荣盛 +2 位作者 汪金云 徐亚丽 薛静俊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BV抗体谱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653例疑似EB病毒感染的发病儿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联合检测EBV-CA IgG抗体及亲和力、EBV-CA IgM、EBV-EA IgG、EBNA IgG,分析EBV感染时期,探讨...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BV抗体谱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653例疑似EB病毒感染的发病儿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联合检测EBV-CA IgG抗体及亲和力、EBV-CA IgM、EBV-EA IgG、EBNA IgG,分析EBV感染时期,探讨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 653例疑似EB病毒感染的发病儿童组中,发生EBV感染的病例数为1 485例(90.0%),其中EBV原发感染(急性期)301例(18.2%),EBV复发感染(急性期)423例(25.6%),EBV既往感染761例(46.0%),无EBV感染168例(10.0%)。724例患儿EBV感染(包括EBV原发感染急性期、EBV复发感染急性期)的相关疾病涉及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主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8例(32.9%),急性扁桃体炎236例(32.6%),肺炎82例(11.3%),发热查因104例(14.4%);儿童EB病毒原发感染与复发感染发生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以8岁以内患儿,尤其是4岁以内的患儿为主,所致疾病均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EB病毒复发感染比原发感染所致疾病类型更复杂。EB病毒原发感染(急性期)EBV-CA IgM抗体阳性率仅为16.0%。结论EBV抗体谱检测可以综合判断出EBV感染时期,区分EBV急性感染与既往感染,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儿童 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体谱
原文传递
儿童EB病毒感染者152例实验室检测结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金云 俞晓春 +1 位作者 徐亚丽 邱静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184-185,共2页
EB病毒(EBV)感染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可涉及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给临床诊... EB病毒(EBV)感染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可涉及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EBV感染的诊断较其他的病毒感染更为依赖实验室检测,本文主要从临床实验室的角度分析152例EBV感染患儿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实验室检测 食欲减退 淋巴结肿大 临床诊断 肝脾肿大 载量 DNA 拷贝数 白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彬 杨云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 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肾功能损害住院患者86例,测定Cys C、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值,并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以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 目的 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肾功能损害住院患者86例,测定Cys C、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值,并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以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诊断的标准,评价Cys C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ys C升高较SCr、Ccr早,Cys C、SCr、Ccr与GFR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611、-0.799,Cys C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Cys C较SCr、Ccr更能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临床工作中应在测量SCr、Ccr基础上联合检测Cys C以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俞晓春 汪金云 +1 位作者 胡荣盛 戴张峤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3期340-341,共2页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经上一级医院确诊为SL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欧蒙的抗核抗体谱印迹法条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AunA、抗Sm抗体,同时用欧蒙的间接...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经上一级医院确诊为SL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欧蒙的抗核抗体谱印迹法条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AunA、抗Sm抗体,同时用欧蒙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依据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的变化,筛选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较强指标。结果:SLE患者中的AnuA的阳性率为89%,而其他抗ds-DNA抗体以及血清S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6%,63%,同时,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在SLE组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49.8%、43.1%和90%、86%、88%。因此AnuA在SLE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对于诊断SLE有着重要的意义。治疗后抗ds-DNA抗体以及血清Sm抗体显示阳性患者的数量虽然于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unA显示阳性患者的数量相比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SLE患者的重要指标,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AnuA)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 抗DS-DNA抗体 血清Sm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