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东萍 沈丹萍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7期62-64,共3页
介绍抗癌药物紫杉醇的临床研究进展,阐述紫杉醇卓越的抗癌功效。
关键词 抗癌药物 紫杉醇 联合用药 临床进展
下载PDF
4种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彦 《海峡药学》 2011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4种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方法选择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左西替利嗪(A组)、氯雷他定(B组)、依匹斯汀(C组)、依巴斯汀(D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 目的探讨4种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方法选择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左西替利嗪(A组)、氯雷他定(B组)、依匹斯汀(C组)、依巴斯汀(D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B、C、D组所需药品成本分别42.00、99.96、323.68、120.52元。有效率分别为78.26%、85.19%、86.36%、87.5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54、1.17、3.75、1.38。结论根据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左西替利嗪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物
下载PDF
自拟祛疣剂联合常规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小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1期14-17,共4页
目的 应用自拟祛疣剂联合常规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且均有较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尖锐湿疣复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自拟祛疣剂联合常规微波治疗,... 目的 应用自拟祛疣剂联合常规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且均有较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尖锐湿疣复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自拟祛疣剂联合常规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微波治疗,每组10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4、8、12个月后复发率仅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祛疣剂联合常规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复发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自拟祛疣剂 常规微波 复发率
下载PDF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邢政渭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6期585-586,共2页
探讨止泻药物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倡导处理腹泻的新理念,以纠正小儿腹泻的传统治疗中抗菌药物滥用严重的现象。通过对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方法与药物进行循征考证显示,口服补液与静脉输液在疗效上并无差别;限制饮食不... 探讨止泻药物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倡导处理腹泻的新理念,以纠正小儿腹泻的传统治疗中抗菌药物滥用严重的现象。通过对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方法与药物进行循征考证显示,口服补液与静脉输液在疗效上并无差别;限制饮食不能缩短腹泻的时间;抗肠蠕动药洛哌丁胺和复方地芬诺酯,吸附剂白陶土-果胶、纤维和活性炭不宜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抗分泌药消旋卡多曲与次水杨酸铋、黏膜保护剂蒙脱石、乳杆菌制剂、干扰素与锌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口服补液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应慎用抗菌药物及合理使用止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小儿 止泻药物
下载PDF
抗菌新药——利奈唑胺 被引量:2
5
作者 邢政渭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7期505-507,共3页
利奈唑胺是新型唑烷酮类广谱抗菌药 ,作用机制独特 ,不仅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而且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素 (NPSSP)等有较强抗菌活性。该文对利奈唑胺的抗菌作用机制、药... 利奈唑胺是新型唑烷酮类广谱抗菌药 ,作用机制独特 ,不仅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而且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素 (NPSSP)等有较强抗菌活性。该文对利奈唑胺的抗菌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噁唑烷酮类药物 革兰阳性菌 抗感染药
下载PDF
蕲蛇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晓晓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72-74,共3页
蕲蛇又名五步蛇、白花蛇、尖吻蝮,为蝰科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温,味甘咸,有毒,归肝经;具有搜风、通络、止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抽搐痉挛、麻风、疥癣。历代本草对其亦... 蕲蛇又名五步蛇、白花蛇、尖吻蝮,为蝰科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温,味甘咸,有毒,归肝经;具有搜风、通络、止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抽搐痉挛、麻风、疥癣。历代本草对其亦多有描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蕲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矛盾效应
7
作者 丁英儿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4期271-272,共2页
许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矛盾效应 ,如抗高血压药致高血压 ,抗心绞痛药物诱发心绞痛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 ,甘露醇、乙酰唑胺对颅内压的矛盾效应 ,利尿药引起水肿 ,氢氯噻嗪既用于利尿消肿 ,又用于抗利尿、治疗尿崩症 ,抗变态... 许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矛盾效应 ,如抗高血压药致高血压 ,抗心绞痛药物诱发心绞痛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 ,甘露醇、乙酰唑胺对颅内压的矛盾效应 ,利尿药引起水肿 ,氢氯噻嗪既用于利尿消肿 ,又用于抗利尿、治疗尿崩症 ,抗变态反应药物致变态反应 ,阿司匹林致血栓形成 ,解热镇痛药致药物热 ,青霉素的赫氏反应 ,中枢抑制药致兴奋反应 ,止血药致出血 ,多潘立酮 (吗丁啉 )对胃排空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使开方遣药做到得心应手、药效好、疗效快 ,临床医生对药物的矛盾效应、作用机制应有全面认识 ,取其利 ,避其害 ,使药物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临床应用 矛盾效应 作用机制 抗高血压药 抗心绞痛药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群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年第3期419-420,共2页
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基层医院合理用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当前很多基层医院由于认识不足、缺少人才,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不到位。文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层医院应把握新医改的良好时机,... 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基层医院合理用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当前很多基层医院由于认识不足、缺少人才,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不到位。文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层医院应把握新医改的良好时机,加强临床药学服务,通过提高认识、配置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等将工作落到实处,以提高基层医院药学服务能力和医疗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临床药学 服务开展
原文传递
我院2015年门诊抗幽门螺杆菌处方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邵燕 刘群 +2 位作者 张东萍 巫爱峰 陈丽芳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对我院抗幽门螺杆菌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我院2015年门诊抗幽门螺杆菌处方共1 019张,分析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铋剂四联疗法临床使用最多,其中铋剂+标准三联方案占... 目的对我院抗幽门螺杆菌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我院2015年门诊抗幽门螺杆菌处方共1 019张,分析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铋剂四联疗法临床使用最多,其中铋剂+标准三联方案占36.11%,单张处方金额平均为262.76元,多为7 d疗程。抗菌药物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克拉霉素缓释片,质子泵抑制剂中使用率最高的为雷贝拉唑胶囊,抗酸及胃黏膜保护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胶体果胶铋胶囊。结论抗幽门螺杆菌临床治疗方案众多且在不断改进,我院门诊处方在疗程、药品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门诊处方 处方分析
原文传递
我院2008-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彦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29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报告中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29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最高;静脉给药的ADR占58.52%,是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8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4.10%,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7.12%,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