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城卫生资源整合后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昌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第11期1140-1141,共2页
目的:探讨城区各医院整合以后检验科管理。方法:采用加强学习,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进交流,创造和谐的科室环境;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合理使用仪器;做好实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临床沟通。结果:... 目的:探讨城区各医院整合以后检验科管理。方法:采用加强学习,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进交流,创造和谐的科室环境;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合理使用仪器;做好实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临床沟通。结果:检验科的业务收入、业务水平、人员素质、使用的设备、管理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检验科可以突破整合初期因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工作习惯、使用设备、信息管理不同带来的问题,整合后的检验科可以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整合 检验科 问题与对策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姚燕 余小春 +1 位作者 胡昌弟 洪永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95-1096,1098,共3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2年、急诊和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结果... 目的调查某医院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2年、急诊和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结果共检出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9株,均来自ICU,阴沟肠杆菌5株,占55.6%,肺炎克雷伯菌3株,占33.3%,大肠埃希菌1株,占11.1%。药敏结果显示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7%、11.1%、11.1%,患者病情凶险,临床预后较差。结论为某医院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原文传递
ICU留置导尿患者尿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燕 胡昌弟 +1 位作者 李小青 祝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0月ICU留置导尿患者的尿液标本792份,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 目的调查分析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管理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0月ICU留置导尿患者的尿液标本792份,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用ATB-Expression配套的药敏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92份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5株,其中真菌占41.9%,革兰阳性球菌占32.9%,革兰阴性杆菌占25.2%;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分离率为68.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检出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各1株;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两者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对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导尿管相关性感染 培养结果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华荣 胡建军 +1 位作者 姚燕 陆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0期3159-316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ALB)含量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外选择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 HbA1c 含量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低值组(HbA1c <...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ALB)含量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外选择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 HbA1c 含量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低值组(HbA1c <7%)、中值组(7.1%≤HbA1c≤10%)和高值组(HbA1c >10.1%)。测定各组 HbA1c、u-ALB 含量,并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 HbA1c (8.85±1.22)%、u-ALB(88.3±12.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10.88、54.25,均 P <0.05);糖尿病高、中、低值组HbA1c[(11.02±1.37)%、(8.45±2.01)%、(6.88±1.23)%]均与各自空腹血糖水平[(13.22±2.05)mmol/L、(9.25±1.28)mmol/L、(6.27±0.63)mmol/L]变化一致;糖尿病各组 HbA1c 与 u-ALB 水平呈正相关(r =0.452、0.512、0.968,均 P <0.05)。结论联合检测 HbA1c 和 u-ALB 水平对于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原文传递
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姚燕 胡昌弟 陆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ICU病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和耐药性,为ICU患者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鉴定药敏分析仪完成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工作,回顾性分析ICU患者2011年... 目的探讨ICU病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和耐药性,为ICU患者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鉴定药敏分析仪完成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工作,回顾性分析ICU患者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培养鉴定结果和药敏结果,利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MDRO 432株,检出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54.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23.8%)、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12.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离率逐年上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MDRO是我院ICU病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加强目标监测,控制和减少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陆英 胡昌弟 杨春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鉴别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感染患者150例,其中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细菌感染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外周血培养为阴性健康者50例作...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鉴别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感染患者150例,其中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细菌感染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外周血培养为阴性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液中PCT浓度,并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各种细菌感染的PCT浓度,以及各种病毒感染PCT浓度.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8.023±3.54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31±0.0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00),病毒感染组PCT水平(0.032±0.008)ng/mL,与对照组的(0.031±0.01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3,P=0.059).在不同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脓毒血症的PCT水平最高,为(27.544±4.511)ng/mL,其次为细菌性腹膜炎和感染性胰腺炎,分别为(5.131±1.231)ng/mL、(4.941±1.665)ng/mL,蜂窝组织炎的PCT水平最低,为(1.129±0.415)ng/mL.各种病毒感染患者EB病毒感染略高(0.027±0.002)ng/mL,麻疹病毒感染略低(0.021±0.002)ng/mL,整体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钙素原对于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细菌 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00份结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陆英 姚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3期3659-3660,共2页
目的通过对200份痰标本的结核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方法收集20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对200份痰涂片阳性标本进行结核杆菌培养试验,在规定时间内检测结核杆菌... 目的通过对200份痰标本的结核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方法收集20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对200份痰涂片阳性标本进行结核杆菌培养试验,在规定时间内检测结核杆菌菌株数。结果191份痰标本呈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95.5%;初治培养阳性157例,培养阳性率为96.3%;复治培养阳性34例,培养阳性率为91.9%;初治和复治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结核杆菌812管,杂菌污染15管,培养污染率为1.8%。痰标本中结核杆菌菌落开始生长的时间大多为2—3周,占90%。从第6周开始基本没有菌落开始生长。结论痰标本的处理过程以及结核杆菌培养时的操作细节均可对痰标本培养阳性率产生影响,可以对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以提高培养阳性率,降低培养污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