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水量超声评估新方法与羊水指数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成规 张琍萍 +2 位作者 张雅红 陆凤华 曹宠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512-51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羊水暗区方法对预测羊水量多少的最精确方法。方法:回顾性选择例分娩前2小时产妇,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四个象限最大垂直径和横径,四个象限最大垂直径之和即羊水指数(AFI),四个象限最大垂直径及横径的八值之和作为羊水量...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羊水暗区方法对预测羊水量多少的最精确方法。方法:回顾性选择例分娩前2小时产妇,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四个象限最大垂直径和横径,四个象限最大垂直径之和即羊水指数(AFI),四个象限最大垂直径及横径的八值之和作为羊水量超声评估新方法(八值法)。采用目前最常用的羊水指数(AFI)和羊水量超声评估新方法(八值法)两种方法评估羊水量多少,分别与产后实际羊水量比较。结果:两种方法预测羊水量过少差异有显著性,羊水量超声评估新方法(八值法)符合率(91.1%)高于羊水指数法(AFI)符合率(67.1%),P<0.05。结论:羊水量超声评估新方法(八值法)更能反映羊膜腔内羊水的实际情况,预测羊水量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量 超声评估 新方法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评价晚孕子宫瘢痕愈合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琍萍 杨成规 +2 位作者 张雅红 陆凤华 王勤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8期96-9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晚孕子宫瘢痕愈合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晚孕子宫瘢痕,经腹低频、高频超声分别检查后,测量瘢痕厚度并观察回声的变化,其结果与手术诊断相对照。结果手术诊断为子宫切口愈合良好孕妇中。超声低频诊断符合率为74.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晚孕子宫瘢痕愈合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晚孕子宫瘢痕,经腹低频、高频超声分别检查后,测量瘢痕厚度并观察回声的变化,其结果与手术诊断相对照。结果手术诊断为子宫切口愈合良好孕妇中。超声低频诊断符合率为74.4%,高频诊断符合率为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诊断为子宫瘢痕缺陷孕妇中,超声低频诊断符合率为69.2%,高频诊断符合率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高频超声检查安全、简便,能更客观地反映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是诊断子宫瘢痕愈合情况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高频超声 瘢痕子宫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阴道超声监测卵泡与子宫内膜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玉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监测卵泡与子宫内膜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诊断不孕症的148例已婚患者分为两组,A组88例为自然排卵周期组,B组60例为促排卵周期组,两组均行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变化。结果:A组:正常卵泡排...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监测卵泡与子宫内膜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诊断不孕症的148例已婚患者分为两组,A组88例为自然排卵周期组,B组60例为促排卵周期组,两组均行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变化。结果:A组:正常卵泡排卵者卵泡平均每天增长1.6mm,成熟卵泡直径18~25mm,平均(19.9±0.35)mm;B组:正常卵泡排卵者卵泡平均每天增长2.4mm,成熟卵泡直径20~29mm,平均(22.8±0.15)mm。妊娠59例中排卵期子宫内膜表现为三线征55例(93.2%)。结论:阴道超声可直接观察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变化,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指导夫妻性生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雌)性 子宫内膜 卵泡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与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亚梅 管益国 +3 位作者 熊永瑞 赵明珠 马翼 曹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门诊健康体检者及住院患者共5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筛查颈动脉斑块,将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门诊健康体检者及住院患者共5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筛查颈动脉斑块,将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作为斑块阳性组,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作为斑块阴性组。比较两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DDI、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阳性组患者年龄、性别、DDI、FIB、LDL-C、TC相关水平明显高于斑块阴性组(t=18.191、8.597、3.669、7.403、3.822、6.591,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斑块阴性组(t=6.562,P<0.01)。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DI、FIB为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凝指标、HDL-C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早期监测、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二聚体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