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M2-P53反馈调节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邹习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8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MDM2和P53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联性。方法:大肠癌88例为研究组,取大肠癌样本制备切片,采用SABC法对MDM2和P53染色,对每一切片染色深度和阳性细胞数比例进行评估,最后采取综合评定方法分析结果。并与同期正常组织(对照Ⅰ组)... 目的:探讨MDM2和P53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联性。方法:大肠癌88例为研究组,取大肠癌样本制备切片,采用SABC法对MDM2和P53染色,对每一切片染色深度和阳性细胞数比例进行评估,最后采取综合评定方法分析结果。并与同期正常组织(对照Ⅰ组)、大肠腺瘤样息肉(对照Ⅱ组)作比较。结果: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研究组比较,MDM2与P53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B期与C期、D期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和P53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 P53 反馈调节 大肠癌 病理学研究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如君 许朝阳 项晶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结肿瘤 肉瘤 树突细胞 诊断 淋巴结病变
下载PDF
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宣逸群 许朝阳 +1 位作者 鲍传勇 王惠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4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农民。因吞咽时梗噎感2个月余于2009年3月19日来院门诊。2个月前进食固体食物后稍感梗噎感,进食液态食物时则不明显。无腹痛、恶心、呕吐及黑便史。其父因食管癌病故。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未见黄染,左右锁...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农民。因吞咽时梗噎感2个月余于2009年3月19日来院门诊。2个月前进食固体食物后稍感梗噎感,进食液态食物时则不明显。无腹痛、恶心、呕吐及黑便史。其父因食管癌病故。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未见黄染,左右锁骨上未及淋巴结肿大,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多原发癌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睾丸绒毛膜癌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邹习明 项晶晶 吴能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0-751,共2页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绒毛膜癌 淋巴转移
下载PDF
磷酸化的Stat3对人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启航 刘斌正 +5 位作者 王晓军 曹冲 许梦情 陶林 李述刚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中的表达,探讨p-Stat3在胃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中的表达,探讨p-Stat3在胃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中Stat3和p-Stat3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10 ng/m L IL-6刺激前后,Stat3在MGC-803和BGC-823细胞中的表达基本不变,而p-Stat3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且BGC-823细胞中p-Stat3的表达量高于MGC-803细胞(P <0. 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划痕48 h后BGC-823细胞的瘢痕愈合面积明显大于MGC-803细胞(P=0. 031); 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BGC-82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MGC-803细胞(P <0. 001)。结论 p-Stat3表达增加增强MGC-803和BGC-823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磷酸化 侵袭和迁移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宫颈TCT检测结合病理活检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黎玉仙 许朝阳 凌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在宫颈早期病变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80岁2 614例患者的宫颈TCT结果结合宫颈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及以上病变89例(3.40%),其中ASC-US 35例...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在宫颈早期病变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80岁2 614例患者的宫颈TCT结果结合宫颈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及以上病变89例(3.40%),其中ASC-US 35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1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8例。80例进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30例ASC-US组织学证实阳性8例(26.67%),CIN1 5例(17%),CIN2 1例(3%),CIN3 2例(7%);9例ASC-H中CIN1 1例(11%),CIN2 1例(11%),CIN3 5例(55%)。LSIL、HSIL与组织病理学一致率分别是59.10%、94.11%。2例细胞学阴性,活检诊为鳞癌。结论:LSIL、HSIL的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较高,ASC-US则较低,其准确性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组织学为对照,有利于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病理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