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材料的乳腺癌检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1
作者 樊凯 郑岩 +2 位作者 李杜娟 苏畅 王高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6期525-531,共7页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对女性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达全球第二。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以及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领域展现的优势,各种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得到应用。这使得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在乳腺癌快速检测...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对女性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达全球第二。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以及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领域展现的优势,各种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得到应用。这使得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在乳腺癌快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该文介绍了针对乳腺癌检测的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和各个部件在乳腺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在乳腺癌检测中的性能表现和对其应用前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检测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下载PDF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菊饮片表面微生物污染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车阳 李樱红 +8 位作者 李宏 刘淑艳 高雯雯 武雅文 王焕英 孙玲莉 邱晓力 方序 王庭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49-1955,共7页
目的 建立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菊表面微生物含量的方法,检测市售中药饮片胎菊微生物污染情况,探索微生物污染途径和来源。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市售胎菊样品培养组与非培养组之间的表面微生物检出差异,并运用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建立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胎菊表面微生物含量的方法,检测市售中药饮片胎菊微生物污染情况,探索微生物污染途径和来源。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市售胎菊样品培养组与非培养组之间的表面微生物检出差异,并运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2款胎菊商品的表面微生物含量。检测杭州原种场和桐乡新鲜胎菊样品的表面微生物种类,并比较新鲜样品与商品表面微生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结果 相较于培养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从非培养组中检出更多真菌和古菌。2款胎菊商品表面均检出条件致病菌,饮片表面的微生物与同产地新鲜胎菊样品表面微生物组成相近,表明污染可能来自于种植环境。结论 市售胎菊商品中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可以有效检测胎菊饮片表面微生物,可作为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监测、中药饮片污染微生物数据库构建的有力工具,进而为提高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菊 宏基因组测序 表面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中药饮片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风险评估方法初探 被引量:15
3
作者 史亚 赵红霞 +1 位作者 刘程智 陈欢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考察11种常用中药饮片微生物携带状况,评估安全风险,初步建立饮片微生物数据库。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白芍等11种常用中药饮片中所携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统计其微生物种类组成。结果 11种饮片共检测到涵盖细菌、真菌、病毒... 目的考察11种常用中药饮片微生物携带状况,评估安全风险,初步建立饮片微生物数据库。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白芍等11种常用中药饮片中所携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统计其微生物种类组成。结果 11种饮片共检测到涵盖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的174个微生物鉴定结果,其中细菌占75.29%。通过整理和分析174株微生物信息,初步建立了饮片污染微生物数据库。饮片中沙门菌和耶尔森菌的检出率均为45.45%(5/11),志贺菌36.36%(4/11)。多个样本检出条件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63.63%(7/11),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45.45%(5/11),铜绿假单胞菌9.09%(1/11)。结论中药饮片中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需要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中药饮片微生物数据库信息,保障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微生物污染数据库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不同16S rRNA片段长度在微生物鉴定中鉴定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美霞 李宏 +7 位作者 李珏 范晓季 张力 郑小玲 马云婷 庞襄伟 车阳 王庭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894-2900,共7页
目的 比较不同16S rRNA片段长度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区别。方法 收集公共数据库NCBI中药典控制菌及相关细菌的16S rRNA序列,使用不同引物组合将16S rRNA序列截取为500 bp、1 000 bp、全长(~1 500 bp)的片段,通过BLAST进行序列比对并注... 目的 比较不同16S rRNA片段长度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区别。方法 收集公共数据库NCBI中药典控制菌及相关细菌的16S rRNA序列,使用不同引物组合将16S rRNA序列截取为500 bp、1 000 bp、全长(~1 500 bp)的片段,通过BLAST进行序列比对并注释,获得相似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S rRNA基因序列500 bp、1 000 bp、全长(~1 500 bp)均可以100%对药典控制菌及相关细菌鉴定到属水平,种水平的鉴定能力随着片段长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500 bp长度可鉴定到90.73%的序列,1 000 bp可鉴定到94.04%的序列,全长(~1 500 bp)可鉴定到96.36%的序列。梭菌属、沙门氏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使用3种片段长度均可满足药典控制菌的鉴定需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使用全长(~1 500bp)的鉴定效果最佳。结论 16SrRNA序列片段长度越长鉴定效果越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成本因素推荐1 000 bp片段长度。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实际鉴定中可能鉴定程度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微生物鉴定 药典控制菌 一代测序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葡萄糖溶液配制及输注方法探索
5
作者 张俊丽 蔡诗琪 +3 位作者 方莉 吕芳芳 俞云松 周志慧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合适的溶媒pH值、缓冲液、终溶液浓度、输注方法等。方法测量不同规格、批号的5%葡萄糖注射液pH,测量不同pH和体积的5%葡萄糖加入缓冲液剂量pH,测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输注液以及加入不同体积缓冲液溶液pH,并观察外观...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合适的溶媒pH值、缓冲液、终溶液浓度、输注方法等。方法测量不同规格、批号的5%葡萄糖注射液pH,测量不同pH和体积的5%葡萄糖加入缓冲液剂量pH,测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输注液以及加入不同体积缓冲液溶液pH,并观察外观等。结果有61.11%批次的5%葡萄糖pH不在两性霉素B配制要求范围内,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1 mL均可将不同体积及pH的5%葡萄糖调至5.0以上;浓度4 mg/100 mL~10 mg/100 mL的两性霉素B终溶液pH值为6.00~7.60,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03 mL~0.15 mL可将不同浓度250 mL 5%的葡萄糖pH调至6.00~7.50,无沉淀、结晶现象;不管葡萄糖溶液初始pH值,配制浓度0.1 mg/mL的AMB终溶液pH值7.10~7.70,未见混浊现象。结论配制前关注5%葡萄糖注射液pH值,若pH<4.20,建议加缓冲液,若临床两性霉素B需求较大,可考虑订购pH≥4.20的5%葡萄糖注射液;建议输注液终浓度0.04~0.1 mg/mL(不超过0.1 mg/mL),该浓度下可不用调整葡萄糖注射液初始pH值;根据总剂量平衡调整输液时间(推荐4~8 h),基线肾功能不全患者、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等肾功能不全风险较大患者可适当延长,但不建议超过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堵管现象 5%葡萄糖注射液 5%碳酸氢钠注射液 pH值 输注浓度 输注速度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中药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程智 王莹 +2 位作者 梁倩 周琢艳 陈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828-834,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中药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med、知网等平台分别以"microbiome""microbiot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英文关键词和以"中药""疾病"和"...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中药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med、知网等平台分别以"microbiome""microbiot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英文关键词和以"中药""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等为中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中药和肠道菌群的研究报道,对肠道菌群和中药的关系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将搜集到的文献根据作用对象进行归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为互作关系,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中药和菌群结构之间关系。一方面,中药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或者促进不同种类肠道微生物生长来实现对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调节,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转化,调节生物利用度和活性,在一些情况下也存在减弱药效或者增强毒副作用的可能。[结论]中药及中药活性成分与菌群的互作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了肠道菌群在发现中药新用途及指导个性化用药等中药开发活动中的价值,而互作的机制仍有待通过联系到具体的菌株或者酶、群落功能分析,代谢状态分析等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生物转化 益生元 多糖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7
作者 李珏 王银环 +5 位作者 王庭璋 张林爽 陈欢 李钧 郑小玲 王知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0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简称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旨在建立一种能够... 目的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简称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PCR方法。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生物学信息,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所特有的多个候选序列片段,设计能同时检出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探索了LAMP法、基于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优化筛选出最佳退火温度,并采用39株实验菌株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检测方法开展了验证研究。结果采用LAMP法无法实现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有效检出,采用SYTO 9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可以实现对20多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有效检出,而TaqMan探针法扩增效率更高,检测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更好,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TaqMan探针快速检测方法,相较于LAMP法和SYTO 9染料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性高等优点,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 TAQMAN探针 qPCR法
原文传递
1株屎肠球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高雯雯 王莹 +4 位作者 梁倩 孙玲莉 肖海龙 李宏 刘程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39-2646,共8页
目的对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出的1株屎肠球菌进行功能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屎肠球菌菌株的益生性和安全性特征,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分离菌株具有抗菌活性、维生素代谢等益生性相关功能基... 目的对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出的1株屎肠球菌进行功能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屎肠球菌菌株的益生性和安全性特征,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分离菌株具有抗菌活性、维生素代谢等益生性相关功能基因,同时具有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等相关功能基因,揭示该分离菌株对人体具有益生功能,同时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此外,该菌株的毒力因子与可移动元件(插入序列)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具有潜在的传播风险。结论屎肠球菌菌株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结合基因组和表型数据分析,以避免或遏制益生菌产品的潜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比较基因组分析 功能评价 安全性评估
原文传递
冠状病毒基因组资源库介绍
9
作者 王庭璋 马云婷 +10 位作者 沈泓 吴俊 李珏 李钧 孙宝昌 洪烨 洪文杰 王美霞 陈欢 俞云松 刘程智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297-301,共5页
冠状病毒基因组资源库(Coronavirus Tracing,CoVTrac)是通过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2019 novel coronavirus resource,2019nCoVR)、全球流行性感冒病毒数据库(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和美国国家生物... 冠状病毒基因组资源库(Coronavirus Tracing,CoVTrac)是通过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2019 novel coronavirus resource,2019nCoVR)、全球流行性感冒病毒数据库(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等多个数据平台及自测方式收集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利用Java、Spring、Angular和MySQL等技术搭建的在线数据平台。CoVTrac数据库整合了包含α、β、γ、δ4个冠状病毒属共456条基因组序列,实现了数据提交、数据展示、进化溯源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和辅助分子实验设计等功能。CoVTrac数据平台可为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科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快速检测、药物研发等行业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新型冠状病毒 进化 引物设计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莹 沈泓 +7 位作者 高雯雯 郑金琪 武雅文 刘程智 郑成 龚青 陈碧莲 陈欢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疫情防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从SARS-CoV-2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机制等方面,对SARS-CoV-2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整理。结果与结论基于基因组序列...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疫情防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从SARS-CoV-2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机制等方面,对SARS-CoV-2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整理。结果与结论基于基因组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病毒基因组现阶段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异和重组,但在人际传播和感染过程中病毒可能发生一定的适应性进化,这对检测和药物研发可能存在影响。未来需要对覆盖全球的患者病毒分离株和野外动物携带病毒株进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和进化分析,监控病毒变异和解析适应性进化机制,这有助于疫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