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中介体复合物在心血管发育和疾病中的转录调控作用
1
作者 张元 赵语婷 +1 位作者 庄乐南 贺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3-397,共15页
哺乳动物心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形态发生过程的精细协调对于形成成熟且功能齐全的心血管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过程出现异常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发育缺陷。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命运的决定和维持在很大程度... 哺乳动物心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形态发生过程的精细协调对于形成成熟且功能齐全的心血管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过程出现异常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发育缺陷。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命运的决定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RNA聚合酶Ⅱ (Pol Ⅱ)转录活性的时空精确调控,而转录中介体(Mediator)在Pol Ⅱ转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Mediator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多亚基蛋白质复合体,包括头部、中部、尾部和激酶部四个部分,是转录因子和基础转录机器之间的功能联系的桥梁。近年来,鉴于Mediator在基因表达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人类心血管疾病被证实与特定的Mediator基因突变相关,如心脏瓣膜缺陷、大动脉转位、DiGeorge综合征及一些与能量稳态失衡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本文就Mediator在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Mediator对转录调控的影响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旨在为与Mediator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疾病的研究提供广阔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中介体复合物 转录调控 心血管系统发育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俞佳慧 巩倩 庄乐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81-397,共17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肺血管重构引起血管阻力增大的临床综合征,若不治疗将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关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治疗方法未能有效改善预后或降低死亡率。为了深入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更加安...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肺血管重构引起血管阻力增大的临床综合征,若不治疗将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关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治疗方法未能有效改善预后或降低死亡率。为了深入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建立合适的疾病动物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必不可少。本文概述了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特征,并总结了各类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同时阐述了近5年内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在3种治疗途径及相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药物评估
下载PDF
PCSK9单克隆抗体:12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应航鹰 王嘉程 周斌全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PCSK9是一种属于枯草杆菌蛋白酶亚族,由肝脏合成并负责调控蛋白质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有研究发现,鼠科动物实验中PCSK9过表达能引起LDL-R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减少,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同时人群中PCSK9功能缺失突变降低LDL-... PCSK9是一种属于枯草杆菌蛋白酶亚族,由肝脏合成并负责调控蛋白质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有研究发现,鼠科动物实验中PCSK9过表达能引起LDL-R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减少,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同时人群中PCSK9功能缺失突变降低LDL-C水平。而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PCSK9抑制剂迅速成为血脂管理的新热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单抗主要有Alirocumab (阿利西尤单抗)、Evolocumab (依洛尤单抗)和Bococizumab。虽然PCSK9在临床血脂控制上有很大的潜力,但仍存在影响认知功能及血糖波动无法忽视的等副作用。本文完整地归纳总结了PCSK9的作用机制、临床转化、临床副作用及临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K9抑制剂 阿利西尤单抗 依洛尤单抗
下载PDF
线粒体靶向钙离子探针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俞梅 赖东武 傅国胜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8期1672-1683,共12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线粒体在心肌细胞和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钙稳态失衡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是众多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为线粒体功能研究中的重要...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线粒体在心肌细胞和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钙稳态失衡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是众多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为线粒体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一环,线粒体靶向Ca^(2+)探针可特异性指示线粒体Ca^(2+)水平变化,对深化疾病状态下线粒体钙稳态失衡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对线粒体靶向Ca^(2+)探针的应用进行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线粒体 钙稳态 钙离子探针
原文传递
组蛋白H3K36甲基化与心血管发育及疾病的关系
5
作者 巩倩 贺津 庄乐南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4期664-675,共12页
哺乳动物心脏发育受心脏特异基因转录组以空间/时间的方式精确编码调控。表观遗传因素在心肌细胞的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这些因素中,组蛋白甲基化是真核生物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中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H3K36)... 哺乳动物心脏发育受心脏特异基因转录组以空间/时间的方式精确编码调控。表观遗传因素在心肌细胞的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这些因素中,组蛋白甲基化是真核生物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中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H3K36)的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激活相关,标记了染色质结构中的开放区域。H3K36甲基化的稳态受多种酶和表观因子的协同影响,包括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也称“writer”)、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也称“eraser”)和甲基化组蛋白结合因子(也称“reader”)。H3K36甲基化在神经系统、脂肪组织、心脏及其他器官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H3K36甲基化还参与心脏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心肌肥厚和腹主动脉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综述了组蛋白H3K36甲基化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H3K36甲基转移酶和H3K36去甲基化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36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心血管发育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希浦系统起搏生理性心脏同步化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叶炀 吴圣杰 +3 位作者 陈学颖 苏蓝 傅国胜 黄伟剑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传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即双心室起搏(BVP)通过经冠状静脉窦(CS)心外膜单点或多位点起搏,利用各种算法达到起搏与自身融合,实现部分宽QRS患者心脏电与机械再同步,改善临床预后;但对于自身窄QRS波,则无法保持其同步性。目前已开展的... 传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即双心室起搏(BVP)通过经冠状静脉窦(CS)心外膜单点或多位点起搏,利用各种算法达到起搏与自身融合,实现部分宽QRS患者心脏电与机械再同步,改善临床预后;但对于自身窄QRS波,则无法保持其同步性。目前已开展的希浦系统起搏(HPCSP)主要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最具生理性。对自身窄QRS波患者,HBP可维持心室电和机械同步性;对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HBP可纠正其传导,恢复心室电和机械同步性,但多数患者起搏电极无法真正跨越阻滞位点,起搏阈值高及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成功率较低。近年来LBBP技术通过直接夺获左束支,维持或恢复左心室内同步性。因近端左束支传导系统是宽的网状结构,且起搏导线电极位于左心室间隔内膜下,往往可跨越传导阻滞位点,故左束支夺获阈值低且稳定,感知良好,并均伴有较好左心室同步性的左心室间隔起搏作为备份起搏。HPCSP也可通过与自身传导束融合,在单点HPCSP无法达到心脏完全同步化(如调整AV间期,消除左束支起搏的右束支阻滞图形),或双心室无法实现自身融合等患者(心房颤动,长PR间期和房室传导阻滞)中实现更好的心脏同步化。期待在植入技术的完善、专用器械改进及更多的循证医学之后,HPCSP在生理性心脏同步化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生理性心脏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数字化图像处理为房性早搏定位的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翔 周砚田 孙雅逊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房性早搏是最常见在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高且危害大。与室性早搏不同,由于心房波在心电图上振幅较小,对融合在前一个ST段或T波上的房性早搏,通过体表心电图定位较困难。近年来,数字化图像的研究快速发展,经数字化图像处理使其分离出来,... 房性早搏是最常见在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高且危害大。与室性早搏不同,由于心房波在心电图上振幅较小,对融合在前一个ST段或T波上的房性早搏,通过体表心电图定位较困难。近年来,数字化图像的研究快速发展,经数字化图像处理使其分离出来,有望为房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带来帮助。本文旨在阐述心电图在应用数字化图像处理中对房性早搏定位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前期收缩 早搏定位 数字化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在合并巨大右心房起搏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轶文 张杰芳 +5 位作者 盛夏 王敏 徐添添 孙雅逊 杨莹 傅国胜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CSP)在有起搏适应证且合并巨大右心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巨大右心房患者155例,分为3组:希... 目的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CSP)在有起搏适应证且合并巨大右心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巨大右心房患者155例,分为3组:希氏束起搏(HBP)组53例,男35例,年龄(69.5±11.7)岁;左束支起搏(LBBP)组72例,男44例,年龄(71.3±8.6)岁;右心室起搏(RVP)组30例,男20例,年龄(69.5±10.3)岁。评估和比较术中及随访期间导线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收缩压(RVSP)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成功行HBP 45例(84.9%,45/53),成功行LBBP 68例(94.4%,68/72);RVP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②与RVP组比较,HBP组术中阈值及R波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随访期间阈值、感知、阻抗较术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P组和LBBP组术前及随访期间LVEF和LVE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VSP均较基线下降[HBP组:(44.0±19.9)mmHg(1 mmHg=0.133 kPa)对(50.1±25.4)mmHg,P=0.04;LBBP组:(41.8±15.7)mmHg对(51.7±19.8)mmHg,P=0.03]。RVP组在随访期间LVEF较基线下降(45.1%±18.2%对50.8%±19.9%,P=0.04),LVEDD及R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CSP在巨大右心房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有起搏适应证的巨大右心房患者,HPCSP可能是较优选择,可通过鞘管塑形或使用"鞘中鞘"等技术提高植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巨大右心房
原文传递
应用平板运动试验METs评估PCI术后患者心功能
9
作者 范林燕 李晓东 +1 位作者 何方田 孙雅逊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所测代谢当量(METs)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平板运动试验所测最大代谢当量(METs)在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多种心功能指标的... 目的探讨和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所测代谢当量(METs)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平板运动试验所测最大代谢当量(METs)在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多种心功能指标的比较。结果平板运动试验METs评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95.45%(p=0.003);BNP敏感性为37.5%,特异性为90.90%(p=0.06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METs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平板运动试验 METS LVEF BN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