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品德课程切忌单纯的知识传授——《神奇的电话》教例反思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岩波
施吉章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年第4期40-40,共1页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品德与社会》融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许多领域的内容,实则上已成为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牢牢地把握品德的生活外延和情感内核,构筑完整的情感教学策略。
关键词
知识传授
工作人员
品德
应急电话
课程体系
综合课程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情感
人文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进真实的道德活动空间——浅谈品德教学中归宿性回归的达成
2
作者
马燕群
施吉章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课程是学生的全部的生活经验,应该把课内课外看做是一个整体,不能相互脱离。除了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合,对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达成归宿性回归。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品德教学通过借助课外践行的延伸,加...
课程是学生的全部的生活经验,应该把课内课外看做是一个整体,不能相互脱离。除了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合,对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达成归宿性回归。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品德教学通过借助课外践行的延伸,加强道德实践训练,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使课堂教学中业已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世界中得以践履和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时空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归宿性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课程切忌单纯的知识传授——《神奇的电话》教例反思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岩波
施吉章
机构
浙江省
慈溪市
周巷镇
精忠
小学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金穗小学
出处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年第4期40-40,共1页
文摘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品德与社会》融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许多领域的内容,实则上已成为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牢牢地把握品德的生活外延和情感内核,构筑完整的情感教学策略。
关键词
知识传授
工作人员
品德
应急电话
课程体系
综合课程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情感
人文性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进真实的道德活动空间——浅谈品德教学中归宿性回归的达成
2
作者
马燕群
施吉章
机构
浙江省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
小学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金穗小学
出处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文摘
课程是学生的全部的生活经验,应该把课内课外看做是一个整体,不能相互脱离。除了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合,对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达成归宿性回归。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品德教学通过借助课外践行的延伸,加强道德实践训练,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使课堂教学中业已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世界中得以践履和彰显。
关键词
教学时空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归宿性回归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品德课程切忌单纯的知识传授——《神奇的电话》教例反思
吴岩波
施吉章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走进真实的道德活动空间——浅谈品德教学中归宿性回归的达成
马燕群
施吉章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