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助力小学科学可视化实验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1
作者 吴韦春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第6期87-91,共5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力争做到课程资源与科学教学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科学问题置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探寻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力争做到课程资源与科学教学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科学问题置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探寻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在线学习、微课自学、智能检索等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学习深度融合,为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教学网站或资源库,以及各种网络平台或工具,开展网络研修或科学教学信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网络研修 在线学习 网络资源建设 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网站 智能检索
下载PDF
爱岗敬业 潜心研究 不懈追求——记浙江省德清县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敏
2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0年第4期4-5,共2页
1985年,徐敏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担任了兼职自然常识课教师。1993年,她开始从事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学工作。源于她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热爱与执着,2008年8月,德清县教育局安排她担任县小学科学教研员。
关键词 科学课 德清县 小学 爱岗敬业 教研 浙江省 师范学校 教学工作
下载PDF
以STEAM理念玩转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从数据的准确测量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韦春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0年第10期82-85,共4页
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素养,重视跨学科实践。在教学中,将科学问题置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探寻科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学... 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素养,重视跨学科实践。在教学中,将科学问题置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探寻科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科的融合。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素养 综合培养 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实践中学习 科学知识 书本知识 跨学科实践
下载PDF
表达·关联·论证:小学科学课堂深度研讨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春建 吴中君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10期72-76,共5页
深度研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科学概念。但目前的课堂研讨多停留在浅层交流阶段,深度不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研讨习惯、讨论方式、论证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中,可通过“表达”“关联”“论证”三条策略... 深度研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科学概念。但目前的课堂研讨多停留在浅层交流阶段,深度不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研讨习惯、讨论方式、论证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中,可通过“表达”“关联”“论证”三条策略对课堂研讨进行优化。实践表明,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从浅层交流走向深度研讨,促进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和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课堂研讨 深度研讨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启发学生自主提问
5
作者 袁和林 《小学科学》 2023年第13期1-1,共1页
担任小学科学教研员近二十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和思考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机会。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相信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之所以重新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下我们的课堂很少给... 担任小学科学教研员近二十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和思考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机会。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相信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之所以重新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下我们的课堂很少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做了近二十年的教研员,我听过的科学课没有三千节,也肯定超过两千节。在这些课中,有多少教师给过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呢?又有多少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呢?实事求是地说,很少。在我统计的近两年听课记录中,给学生提问题机会的课大约不到三分之一;让学生研究自己提出问题的课,更少,不到十分之一。从这些统计数据来看,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不强。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担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员 小学科学 听课记录 引导启发 学生自主提问 统计数据 三分之一 近二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