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区块链技术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小丽
-
机构
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2-46,共5页
-
文摘
基于分布式存储和共识算法的区块链技术将开创旅游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围绕区块链数字身份,提出构建数据准确、透明、可追溯的旅游公共服务联盟链,将游客、涉旅服务企业、监管部门上链。区块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区块链电子存证准确记录旅游活动,以旅游消费管理和统计、旅游行为管理、旅游产品规划和信息化服务支持四大工具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监管效能,实现对旅游安全、旅游交通、旅游消费、涉旅服务的管理。研究表明:区块链旅游公共服务可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无缝旅游体验并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范围覆盖、全过程记录、全数据监管。最后展望并分析了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
-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旅游公共服务
旅游行为监管
旅游统计
旅游行为管理
-
分类号
F590.1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具身认知与译者具身主体观的建构
- 2
-
-
作者
张小丽
-
机构
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
-
出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译论研究的中国叙事:生态翻译学构成性特征及其学术定位研究”(21NDJC190YB)。
-
文摘
源于笛卡尔身心二元论视阈,各翻译学派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或缺失或片面。即便有翻译学派凸显译者主体性研究,仍囿于“离身”视角。译者主体的具身观以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依据,使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内涵和本质得以体现与细化。译者作为具身主体,在与翻译生态环境的互动耦合中生成翻译认知并进行翻译实践;生成性使译者形成独特的生命姿态,译者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翻译也由此呈现不确定性、关系性、偶然性和差异性;“技术”对翻译的介入使译者的“身体”技能得到延展,译者具身实践的方式更多样,译者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丰富传统意义上的译者角色。
-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具身主体
生成
延展
-
Keywords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embodied subject
extendedness
enactedness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文化记忆的美学经验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高长江
-
机构
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43,共8页
-
文摘
集体文化记忆的传播动力与效果问题,从史家古代社会回忆文化的考证、人类学家小型社会的民族志研究到文化哲学的理性思辨,焦点几乎都锚定在记忆的信息、媒介以及形体的意义层面,但文化记忆理论的这一"意义"迷思有些理想化。事实上,集体文化记忆传承的精神效能不仅在于信息与媒介的意义陈述以及媒介实践的象征所指,更在于传递的信息与媒介以及媒体操演所涌现的美学魅力,在于文化记忆的传播—接受过程的审美经验。作为人文学科汇流的文化记忆理论,若欲在人类文化研究与知识生产上有所作为,必须突破其经典的意义图式,以美学重构其理论范型。
-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节日
意义图式
审美经验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宗教文化传播的美学之维
- 4
-
-
作者
高长江
-
机构
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
浙江旅游学院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5-173,共9页
-
文摘
宗教文化不仅是古代世界人类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主要媒介与形体。对于宗教学、神学和历史学而言,宗教文化传播的精神驱力和影响力主要源于传播者的“神爱”意识、普度众生的超凡精神以及接受者寻求救赎的心灵渴望,但这不完全是事实。宗教“真理”传播力的基质,还在于神圣传言的信息、形式以及媒体的审美形质,正是审美体验构成了宗教传播力的“内在精神力”,并藉此升华人们追求真与善的精神力量。
-
关键词
宗教传播
信息
形式
媒介
审美经验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