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栓形成患者LPA、MDA、SOD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自由基在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CT组)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PA的浓度情况,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5例)、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自由基在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CT组)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PA的浓度情况,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5例)、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血清中SOD的浓度,CT组(治疗前)低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TIA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清中MDA的浓度,CT组(治疗前)高于TIA组和对照组(P<0.01),TIA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清中LPA的浓度,CT组(治疗前)高于TIA组(P<0.01),TIA组高于对照组(P<0.05)。CT组治疗后,疗效显效组血清中SOD浓度明显高于非显效组(P<0.05),显效组血清中MDA浓度明显低于非显效组(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清中LPA、MDA的浓度显著升高,SOD的浓度显著降低。LPA可能参与促进了脑血栓的形成过程,而氧自由基可能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环节加剧了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溶血磷脂酸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氧自由基、细胞因子、Cortisol与ACVD应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皮质醇(Cortisol)与ACVD患者应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应激状态下A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ortisol的含...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皮质醇(Cortisol)与ACVD患者应激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应激状态下A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ortisol的含量情况,并和无应激反应ACV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SOD含量,应激反应组低于无应激反应组(P<0.05),无应激反应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DA、IL-6、TNF-α和Cortisol含量,应激反应组都高于无应激反应组(均P<0.05),无应激反应组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氧自由基、IL-6、TNF-α、Cortisol共同参与了ACVD应激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可以通过监测外周静脉血中SOD、MDA、IL-6、TNF-α和Cortisol的含量作为预测ACVD应激性并发症的指标,同时亦可将其作为临床干预效果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氧自由基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皮质醇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汉取 《海峡药学》 2009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其间无出血和过敏反应,头颅CT复查无梗死后出血现象。结论氯吡格雷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ET-1、IL-6、TNF-α...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ET-1、IL-6、TNF-α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但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CSS评分下降、BI评分升高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ET-1、IL-6、TNF-α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通心络 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应斌 王冰洁 李运潮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680-681,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血清丙二醛(MDA)、超...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MDA、SOD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1个疗程后,CS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通过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循环中MDA、SOD的浓度,从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银杏达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脑出血后静滴甘露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包春菊 蔡秀水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1047-1047,共1页
通过对脑出血后静滴甘露醇的循证据理,对66例脑出血后静滴甘露醇的最合适时机、副作用及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给予具体指导,制定最佳的干预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静滴甘露醇 循证护理 脑出血 临床评估 干预措施 总结报告 并发症 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