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夫定、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慧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4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指标、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分别为87.8%、57.1%和38.1%,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二者相辅相成,加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缓解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苦参素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
2
作者 何立东 潘国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机制。方法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IFN-γ、IL-4、IFN-γ/IL-4...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机制。方法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IFN-γ、IL-4、IFN-γ/IL-4及肝功能、HBV DNA复制、应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IFN-γ、IFN-γ/IL-4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T、TBi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12周、16周、24周、36周、48周时,观察组HBV DNA≤105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16周以后,观察组HBV DNA<103拷贝/mL多于对照组。治疗12周、16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完全应答,但观察组部分应答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36周、48周时,观察组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确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LT复常,且还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HBV DNA复制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新军 何立东 孙小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与死亡组(3...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与死亡组(35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职业、地域分布、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血白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35例,病死率35.71%;死亡组年龄>60岁患者占77.14%;感染性休克患者冬季发病率最高,占39.80%,与其他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则以夏冬季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以肺、脑、胆道疾病最常见,死亡组患者则以结肠疾病、慢性肝病、骨折长期卧位患者较高;感染性休克以肺部感染最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以腹膜炎、尿路感染较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呕吐、心率>120/min等为主;死亡组患者白细胞明显下降、CRP明显增高,PaCO2明显下降或增高及血乳酸增高与病死率增高有关,临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多见。结论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迅速,尤其是年老患者、寒冷和高温季节,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明显下降,CRP、血乳酸明显增高者,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临床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4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新军 张魁 +2 位作者 俞孟勇 吕慧萍 章国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一、临床资料例 1,女,68岁,农民,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8d于2005年7月13日入院。3个月前因股骨颈骨折服土三七治疗2个月(总剂量5000g以上,煎服2次/d)。入院查体:巩膜微黄,无蜘蛛痣,颈静脉无怒张,心无杂音,腹稍隆,无浅表... 一、临床资料例 1,女,68岁,农民,因上腹胀痛、恶心呕吐8d于2005年7月13日入院。3个月前因股骨颈骨折服土三七治疗2个月(总剂量5000g以上,煎服2次/d)。入院查体:巩膜微黄,无蜘蛛痣,颈静脉无怒张,心无杂音,腹稍隆,无浅表静脉曲张,无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阳性,下肢轻微凹陷性浮肿。腹水常规:黄清色,李凡他试验阴性,白细胞0.04×10^9/L,红细胞(+);腹水生化:蛋白21.3g/L,乳酸脱氢酶77U/L,腺苷脱氨酶6.2U/L,葡萄糖5.38mmol/L;未找到抗酸杆菌和癌细胞;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肝疾病 药物性 菊叶三七
原文传递
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病情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新军 俞孟勇 晏耀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5-636,共2页
肝小静脉闭塞病是指以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分支内非血栓性阻塞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病病因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放疗;食用含野百合碱的野植物或草药,具有肝毒性,可损伤血管内... 肝小静脉闭塞病是指以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分支内非血栓性阻塞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病病因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放疗;食用含野百合碱的野植物或草药,具有肝毒性,可损伤血管内皮及周围肝细胞;我国有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出院后长期随访,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重新进行病情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突病 疴隋 评估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介丽霞 薛亚兰 梁丽萍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率44.74%,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率10.53%,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及丙氨酸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总胆红素(72.1±4.0)μmol·L-1、天冬氨酸转氨酶(46.6±7.9)U·L-1及丙氨酸转氨酶(62.3±9.6)U·L-1指标优于对照组的(88.5±6.3)mol·L-1、(56.0±7.2)U·L-1、(79.6±14.0)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肝性脑病患者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昏迷等症状,恢复肝功能,值得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综合护理 疗效
原文传递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击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3630-363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联合应用奥曲肽与普萘洛尔,对照组仅采用奥曲肽;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联合应用奥曲肽与普萘洛尔,对照组仅采用奥曲肽;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13.25±3.67)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68±4.22)h(t=4.84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7.27%)(χ^2=4.773,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9.94±1.83)mm,小于对照组的(11.73±1.78)mm(t=4.626,P<0.05);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速度(14.67±3.11)cm/min,低于对照组的(18.23±3.03)cm/min(t=4.781,P<0.05);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量(705.15±186.46)mL/min,少于对照组的(831.56±225.66)mL/min(t=4.246,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75.77±5.87)次/min、平均动脉压(101.53±9.44) mmHg,低于对照组的(96.73±6.22)次/min,(116.57±9.56)mmHg(t=4.853,P<0.05;t=4.924,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普奈洛尔能够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普萘洛尔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