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2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和4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RBP、LDL-C、尿素(U-rea)、肌酐(Scr)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2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和4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RBP、LDL-C、尿素(U-rea)、肌酐(Scr)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RBP、LDL-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5);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RBP、LDL-C、Urea、Scr阳性率分别为88%、47%、16%、3%以及94%、87%、35%、32%。结论血清RBP、LDL-C是DM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对DN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童钰铃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8期509-509,F0003,共2页
目的:探索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搜索MEDLINE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于1984年第一篇报道至2011年12月发表的病例报道,统计分析该病临床资料。结果:共搜索出文献141篇患者630名,其中22.6%患者无症状,77.4%有症状:右上腹痛49.2%,... 目的:探索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搜索MEDLINE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于1984年第一篇报道至2011年12月发表的病例报道,统计分析该病临床资料。结果:共搜索出文献141篇患者630名,其中22.6%患者无症状,77.4%有症状:右上腹痛49.2%,肝脾肿大24.2%,消瘦15.0%等为常见表现;检验提示76.8%的患者有肝功能异常。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文献回顾 系统分析
下载PDF
血清IgE水平对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艳 徐其渊 项美香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IgE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n=147)和非冠心病组(non-CHD,n=93),其中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3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83)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3)... 目的探讨IgE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n=147)和非冠心病组(non-CHD,n=93),其中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3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83)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3)。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gE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IgE高于non-CHD组(99.55±9.84 vs 62.21±5.69,P<0.01),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提示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IU/mL):AMI组(133.63±26.28),UAP组(97.72±12.41),SAP组(68.18±15.76)。AMI组依次高于UAP组(P>0.05)、SAP组(P<0.01)和non-CHD组(P<0.01)。UAP组依次高于SAP组和non-CHD组(P均<0.05)。结论 IgE是提示冠脉斑块稳定性的一个独立的生化指标,其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肥大细胞
下载PDF
全髋全膝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隐性失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苏南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0期530-531,共2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在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失血(hidden bloodloss),隐性失血量可达术后总失血量的40%以上,通常导致患者下床行走的时间推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在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失血(hidden bloodloss),隐性失血量可达术后总失血量的40%以上,通常导致患者下床行走的时间推迟,关节功能恢复延缓,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其真实机制尚未明确。对隐性失血机制的正确研究可大大提高临床评估能力,有助于关节置换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开展关节功能锻炼。本文试对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作一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乳腺癌ER、PR、Her-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宇明 《哈尔滨医药》 2013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检测ER、PR、Her-2在10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103例,分别取原发性乳腺癌初次手术后病理组织与复发后再次手术后的病理组织,检测ER、PR、Her-2水平。... 目的检测ER、PR、Her-2在10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103例,分别取原发性乳腺癌初次手术后病理组织与复发后再次手术后的病理组织,检测ER、PR、Her-2水平。对其中87例患者随访2年。结果 103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70例、浸润型混合癌21例、粘液腺癌12例;ER、PR、Her-2的总改变率依次为12.6%、20.4%、1.0%。87例随访患者中,9例死亡。ER、PR、Her-2的阳性存活率分别为94.3%、96.1%、90.0%和90.3%,对应的阴性存活率分别为82.4%、80.6%、89.4%和91.1%,其中ER、PR阳性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ER、PR、Her-2均为重要的乳腺肿瘤标记物及预后因子,受治疗影响较大的是PR,ER次之;ER、PR的阳性患者生存率较高,两者联合可评估乳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家族性心源性猝死1例
6
作者 冯玮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2期676-678,共3页
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率大约在1/1000,发病者中部分为青年人。大多数引起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和遗传缺陷有关,其中,单基因缺陷为猝死的主要原因。这些缺陷可以导致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发... 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率大约在1/1000,发病者中部分为青年人。大多数引起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和遗传缺陷有关,其中,单基因缺陷为猝死的主要原因。这些缺陷可以导致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发生。由于青年人心源性猝死通常潜藏而突发,尸检也无法明确病因,所以它的发生往往给病人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如何使发病者的家庭成员不再受到心源性猝死的威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近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安置植入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及时处理那些隐藏的心脏疾病。本文报道了一个家族性心源性猝死的个案,意在通过对患者诊疗过程的介绍和发病原因的研究,揭示出患者家系的特殊性:即发病的性别倾向和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原性猝死 家族性
下载PDF
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
作者 莫红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8期201-201,202,共2页
目的:分析11例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导尿管气囊内液体能否抽出,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结果11例拔管困难患者经过针对性处理后,均顺利拔除导尿管。结论对留置导尿患者,应当熟练掌握... 目的:分析11例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导尿管气囊内液体能否抽出,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结果11例拔管困难患者经过针对性处理后,均顺利拔除导尿管。结论对留置导尿患者,应当熟练掌握正确的导尿、拔管方法,并采用适当的导尿管外固定装置,能有效减少拔管困难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 拔管困难 护理对策
下载PDF
重叠延伸PCR法构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质粒标准品 被引量:3
8
作者 余玲玲 冯晶晶 +2 位作者 田可港 王慧燕 郑晓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构建含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28(A>G)与IVS-2-654(C>T)突变基因的质粒标准品。方法:以含β珠蛋白野生型基因的质粒DNA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sion PCR,OE-PCR)定点诱变后行TA克隆的方法分别构建含-28(A>... 目的:构建含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28(A>G)与IVS-2-654(C>T)突变基因的质粒标准品。方法:以含β珠蛋白野生型基因的质粒DNA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sion PCR,OE-PCR)定点诱变后行TA克隆的方法分别构建含-28(A>G)与IVS-2-654(C>T)突变基因的质粒。结果:DNA测序表明:重组质粒1的确含β地贫-28(A>G)突变基因,β珠蛋白-28处的碱基已由A突变成G,其余序列与野生型完全相同;重组质粒2的确含IVS-2-654(C>T)突变基因,β珠蛋白IVS-2-654处的碱基已由C突变成T,其余序列与野生型完全相。成功实现了定点诱变。结论:分别成功地构建了含β地贫-28(A>G)与IVS-2-654(C>T)突变基因的质粒标准品,进一步为HRM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突变方法的建立及该病其它基因诊断与筛查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重叠延伸PCR 定点诱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