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慧平 《天津教育》 2022年第21期22-24,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融入知识探究活动,进而创新课堂教学。在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和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逻辑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融入知识探究活动,进而创新课堂教学。在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和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逻辑的重要时期,而数学语言作为学习过程中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数学知识和学生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知识探究 数学语言 数学素养 综合实践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 创新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
下载PDF
小学结构化教学及其实践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俞继忠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3年第7期193-194,181,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一堂数学观摩课的思考,对结构化教学体系进行了认知与梳理,提出了深化结构化教学实施的策略,主要是:遵循发展规律,构建知识网络;甄别方法优劣,渗透学法指导;正视数学本质,提炼思想方法等。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结构化教学 系统化知识 深化策略
下载PDF
小学音乐课堂培养高段男生歌唱自信的实践研究
3
作者 徐娃 《神州》 2017年第21期136-136,共1页
歌唱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课上女生占主角的现象在课堂上随处可见,由于男生的生理特点、性别差异、教师的偏见等等因素,造成如今的男生不会唱、不愿唱、不敢唱的现象。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在全体... 歌唱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课上女生占主角的现象在课堂上随处可见,由于男生的生理特点、性别差异、教师的偏见等等因素,造成如今的男生不会唱、不愿唱、不敢唱的现象。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在全体学生身上得到落实,引导学生合理地运用嗓子,学会自然、科学、美好、自信地歌唱,是音乐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如何培养高段男生歌唱自信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高段 男生、歌唱 自信
下载PDF
让“个性”在口语交际中闪光——农村低段“口语交际”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4
作者 马建娣 《学周刊(中旬)》 2012年第12期60-62,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本文对农村小学低段口语交际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学生个性的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本文对农村小学低段口语交际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出了深刻的探讨和尝试,为拓展口语交际的途径和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渠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潜力,使每一堂课充满活力和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汁原味 添油加醋 共同合作 注重个性
下载PDF
精选晨诗,充盈孩子童稚生命——为农村低段孩子精选晨诵诗
5
作者 马建娣 《学周刊(中旬)》 2013年第11期188-189,共2页
合适的晨诵诗,会有一种明亮的力量,引导着孩子向上,使他们成为美好事物的中心。它就像一粒种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埋在他们的心里,这粒种子的性质,决定了孩子一生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因此,我们所选的晨诵诗一定要与孩子的当前生命紧密... 合适的晨诵诗,会有一种明亮的力量,引导着孩子向上,使他们成为美好事物的中心。它就像一粒种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埋在他们的心里,这粒种子的性质,决定了孩子一生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因此,我们所选的晨诵诗一定要与孩子的当前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特别要选择那些近乎天籁的诗歌。晨诵诗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搜集、整理、推荐获得。本文笔者由晨诗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选择晨诗的要求,以及晨诗的搜集整理方法,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天籁般的晨诗中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诗要求 诗海采撷
下载PDF
一路走来,从模仿到问题提出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6
作者 王飞钢 《小学数学教师》 2019年第S01期60-64,共5页
对于“平均数”这节课,很多名师进行过深入研究。例如,俞正强老师对平均数有一个标杆性的理解,并将这样的理解用课堂演绎了出来:1.它是什么?(概念理解)2.怎么得到它?(计算方法)3.它有什么用?(问题解决)俞老师在多次执教开课的经历中发... 对于“平均数”这节课,很多名师进行过深入研究。例如,俞正强老师对平均数有一个标杆性的理解,并将这样的理解用课堂演绎了出来:1.它是什么?(概念理解)2.怎么得到它?(计算方法)3.它有什么用?(问题解决)俞老师在多次执教开课的经历中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对于“怎么得到它”和“它有什么用”,大多数学生不存在闲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教学研究 平均数 概念理解 心路历程 计算方法 标杆性 课堂演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