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诉讼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非羁码”使用为视角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添 李洋 《中国检察官》 2021年第7期33-37,共5页
"非羁码"作为非羁押数字监控系统的初步成果,用于管控可能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它依托城市大脑数据管理平台,以定位打卡、划定电子围栏等方式开展监管,量化积分形成监管码以评估被监管对象的风险,增强... "非羁码"作为非羁押数字监控系统的初步成果,用于管控可能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它依托城市大脑数据管理平台,以定位打卡、划定电子围栏等方式开展监管,量化积分形成监管码以评估被监管对象的风险,增强了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约束力,显著节约了司法资源,有效降低羁押率。但该系统高度依赖大数据平台,且存在"人机分离"等问题,应根据各地数字技术发展水平逐步推广,并与电子手环等搭配适用形成立体式的数字监控体系。同时还要细化管理规范,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最终实现以数字监控的方式践行"科技强检"和"少捕慎诉"的检察工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羁押数字监控 少捕慎诉 取保候审 动态管控 人机分离
原文传递
网络犯罪案件办理程序若干节点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鹰 徐剑锋 +4 位作者 史笑晓 董彬 周浩 张爽 姜琪 《人民检察》 2021年第10期28-32,共5页
网络社会给传统程序法的适用带来了冲击。网络犯罪案件办理程序研究应扎根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将完善法律和运用数字技术相融合,以优化的程序设计,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网络犯罪地的复杂性给传统地域管辖带来的挑战,应探索... 网络社会给传统程序法的适用带来了冲击。网络犯罪案件办理程序研究应扎根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将完善法律和运用数字技术相融合,以优化的程序设计,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网络犯罪地的复杂性给传统地域管辖带来的挑战,应探索建立以行为人为核心的管辖原则和“云上”报案系统;针对网络犯罪中海量证据的提取和审查困境,应合理运用抽样验证方式,并设置科学、规范、高效的区块链取证和审查程序。此外,治理网络犯罪还需借助有效的行政监管,在数字化改革中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智能构建行刑联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程序问题 证据审查 行刑衔接
原文传递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价值与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翁跃强 文晓晴 +1 位作者 姜琪 温一浩 《人民检察》 2022年第11期27-30,共4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法律监督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可促使法律监督理念向协同监督转变,法律监督目标向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转变,法律监督方式向类案监督、能动履职转变。具体路径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法律监督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可促使法律监督理念向协同监督转变,法律监督目标向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转变,法律监督方式向类案监督、能动履职转变。具体路径是,以大数据法律监督实现“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法律监督跨条线、跨部门融合,推进数据互联、实现对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法律监督 赋能 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非羁码”监控措施的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雨晴 罗澜 《人民检察》 2022年第10期73-73,共1页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探索新型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措施,借鉴“健康码”对个人基本信息、行程信息等数据集成分析的治理经验,研发了“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系统”(又称“非羁码”)。“非羁码”的应运而生,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共卫生应急事...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探索新型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措施,借鉴“健康码”对个人基本信息、行程信息等数据集成分析的治理经验,研发了“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系统”(又称“非羁码”)。“非羁码”的应运而生,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共卫生应急事态下非羁押人员的监管难题,更为我国非羁押诉讼制度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基本信息 诉讼制度 数字监控系统 治理经验 数据集成 非羁押 监控措施 探索与创新
原文传递
利用大数据挖掘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线索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翁跃强 文晓晴 +1 位作者 姜琪 温一浩 《人民检察》 2022年第15期45-50,共6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和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既面临新挑战,也面临新机遇。大数据能为自侦案件线索发现提供新的思路,在刑事侦查和民事执行领域,可运用要素筛查、数据碰撞、关联分析、异常统计等监督模型发现... 在数字经济时代和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既面临新挑战,也面临新机遇。大数据能为自侦案件线索发现提供新的思路,在刑事侦查和民事执行领域,可运用要素筛查、数据碰撞、关联分析、异常统计等监督模型发现违法下行、以罚代刑、制造假案、执行异常等问题,挖掘出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线索。不同的监督模型并非排斥对立,可以整合运用、灵活配置。但数据的获取和共享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应通过主动监督的实战成果赢得各方认同,在监督办案中逐步打破数据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司法工作人员 职务犯罪侦查 线索挖掘
原文传递
利用抓包软件篡改计算机交易数据的行为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光 李洋 谢添 《中国检察官》 2022年第16期71-74,共4页
一、基本案情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温某某利用“夜神”手机模拟器和“fiddler4”抓包软件等计算机特殊工具,抓取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软件“千牛”APP发送的充电指令相关参数数据信息,并在闲鱼交易平台上发布... 一、基本案情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温某某利用“夜神”手机模拟器和“fiddler4”抓包软件等计算机特殊工具,抓取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软件“千牛”APP发送的充电指令相关参数数据信息,并在闲鱼交易平台上发布、出售低价充电信息。温某某通过上述计算机抓包技术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后,故意篡改“千牛”APP后台用户ID、充电桩编号以及充电金额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交易平台 参数数据 抓包 网络科技 定性分析 交易数据 新能源汽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