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平衡类试题错因分析及突破策略——以几道浙江高考真题为例
1
作者 金雄鹰 沈旭东 《教学考试》 2024年第45期54-57,共4页
近年来浙江高考化学平衡常出现反“思维定式”的试题,此类试题的特点:一是信息呈现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相结合;二是要依据定性、定量证据进行逻辑推理,证明或证伪化学结论;三是重视知识、问题、情境、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需建... 近年来浙江高考化学平衡常出现反“思维定式”的试题,此类试题的特点:一是信息呈现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相结合;二是要依据定性、定量证据进行逻辑推理,证明或证伪化学结论;三是重视知识、问题、情境、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需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从学生答题中常见错因角度归纳思维定式以及突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策略 三重表征 信息呈现 化学平衡 逻辑关系 错因分析 思维定式 思维方法
原文传递
过程结果并重,图形算式贯通 被引量:1
2
作者 巩子坤 赵雨晴 《教育视界》 2019年第16期31-32,共2页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话题,也是公开课中老师们喜欢选择的课题。为什么?因为这样的课题具有开放性与生成性,更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也正因为如此,上好这样的课,创新这样的课,并不容易。
关键词 算式 图形 小学数学教材 《找规律》 公开课 生成性 挑战性 课题
下载PDF
重构文本价值,《海燕》教学策略浅探
3
作者 潘安琪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第4期21-23,共3页
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教读课文。为了解决外国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海燕》中值得深究的地方重新探讨了课文的文本价值,分别从四个方面设想了这首诗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课堂教学提... 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教读课文。为了解决外国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海燕》中值得深究的地方重新探讨了课文的文本价值,分别从四个方面设想了这首诗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价值 《海燕》 教学策略 部编本教材
下载PDF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个例题的探讨
4
作者 戎松魁 汪一敏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年第12期4-5,共2页
2022年4月,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出版发行,与前两版相比,内容有所增加,特别是“附录”中的实例,从2011年版的82个增加到了2022年版的93个。第107页的例16就是新增的实例之一... 2022年4月,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出版发行,与前两版相比,内容有所增加,特别是“附录”中的实例,从2011年版的82个增加到了2022年版的93个。第107页的例16就是新增的实例之一。这个实例值得我们探讨。在《课标(2022年版)》第24页中指出:“(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例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具体情境 课标 整数除法
原文传递
“高危”是“高而险”吗?
5
作者 袁巧儿 周掌胜 《语文月刊》 2021年第6期83-83,共1页
人教版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教材注释:“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将“高危”一词拆分解释成“高而险”,把“危”理解成了“危险”。这... 人教版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教材注释:“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将“高危”一词拆分解释成“高而险”,把“危”理解成了“危险”。这犯了以今释古的训诂错误。从文意上看,“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说的正是因为君位尊高,所以才需要唐太宗谦虚谨慎并加以自我约束,避免走向专断。若是将“高危”解释为君位高而危险,不仅不符合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现实,而且跟同句的“思谦冲以自牧”不相照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自牧 道德修养 唐太宗 教材注释 人教版 以今释古 政治清明
原文传递
构造方程巧解竞赛题
6
作者 陈恒耘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2年第1期46-47,34,共3页
构造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它是创造力的较高表现形式.在求解某些竞赛试题时,若能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根据题目的特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则能巧妙、简捷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竞赛试题 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维方法 巧解 竞赛题 构造法 表现形式 创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