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肉瘤与多形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林雪平 方铣华 +2 位作者 尹满香 严蕊琳 陶正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与多形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诊断为肺癌肉瘤和多形性癌 2 7例作回顾性分析 ,并用 S- P法作了 CK、EMA、Vim等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诊断肺癌肉瘤 7例 ,其中肉瘤部分为骨肉瘤 4例 ,软骨肉瘤 1例 ,横纹肌肉瘤 ...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与多形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诊断为肺癌肉瘤和多形性癌 2 7例作回顾性分析 ,并用 S- P法作了 CK、EMA、Vim等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诊断肺癌肉瘤 7例 ,其中肉瘤部分为骨肉瘤 4例 ,软骨肉瘤 1例 ,横纹肌肉瘤 2例 ,肺多形性癌 2 0例。结论 肺癌肉瘤和多形性癌多发生在老年男性患者 ,可能与吸烟有关。两者肿块体积较大 ,有较强的侵袭性 ,预后较差。在发病年龄、肿块大小、病程等方面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肉瘤 多形性癌 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龙德云 杜开齐 +3 位作者 柳杰 张联合 叶孝权 陈和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2-97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PTL患者行MR平扫,对其中3例行MR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及T2W、脂肪抑制T2W(T2W+FS),扫描方位为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层厚2~4mm,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信... 目的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PTL患者行MR平扫,对其中3例行MR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及T2W、脂肪抑制T2W(T2W+FS),扫描方位为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层厚2~4mm,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9例为单侧睾丸发病,1例为双侧睾丸发病;10例睾丸肿瘤均呈弥漫性占位,T1WI均呈等低信号,T2WI呈均匀低信号5例,4例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等高信号;睾丸鞘膜积液5例,附睾或精索受侵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例。结论 PTL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nm23-H1基因在肺多形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林雪平 陶正义 +2 位作者 尹满香 唐丽 方铣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回顾性分析 2 0例肺多形性癌组织中 nm2 3- H1基因表达 ,并结合肺多形性癌的转移、侵袭力、肿块大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m2 3- H1基因在肺...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回顾性分析 2 0例肺多形性癌组织中 nm2 3- H1基因表达 ,并结合肺多形性癌的转移、侵袭力、肿块大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m2 3- H1基因在肺多形性癌中表达阳性率 ,有淋巴结转移组 (2 5 .0 %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87.5 % ) (P<0 .0 1) ,有侵犯周围组织组 (12 .5 % )低于无侵犯周围组织组 (10 0 % ) (P<0 .0 1) ,肿块直径 >6 cm组 (4 2 .8% )与肿块直径 <6 cm组 (5 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nm 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侵袭力强弱关系密切 ,而与肿块大小无关。 nm 2 3- H 1基因高表达预示肺多形性癌转移及侵袭力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肺多形性癌组织 表达 病理学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经鼻腔长期输送骨髓基质细胞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4
作者 王洋 沈慧娟 +4 位作者 朱群娥 王飞 许卫珍 俞千 曾宪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7期5072-5075,共4页
背景:经鼻腔黏膜给药是一种可以克服血脑屏障、减少外周不良反应、效能高的脑内给药方式。目的:验证经鼻腔长期输送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随机... 背景:经鼻腔黏膜给药是一种可以克服血脑屏障、减少外周不良反应、效能高的脑内给药方式。目的:验证经鼻腔长期输送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鼻腔滴入骨髓基质细胞,对照组同法给予磷酸盐缓冲液,隔天1次,共4周。每周进行1次行为学评价,最后1次行为学评价后进行脑病理学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从第2周开始神经病学严重程度评分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行为学逐步改善(P<0.05,P<0.01)。与行为学改善相一致,缺血再灌注导致对照组CA1区海马细胞数量减少了66%,而实验组CA1区细胞丢失明显要少,只丢失了25%(P<0.01)。说明了经鼻腔长期输注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 鼻腔 血脑屏障 缺血再灌注 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