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区域气候模式预估
1
作者 王政琪 高学杰 +2 位作者 韩振宇 吴佳 徐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在联合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的框架下,使用全球气候模式MPI-ESM-MR(简称MPI)的模拟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 version 4),开展了在中等温室气体排... 在联合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的框架下,使用全球气候模式MPI-ESM-MR(简称MPI)的模拟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 version 4),开展了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路径RCP4.5下的东南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试验。试验中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为25 km×25 km,积分时间为1981~2099年。模式对东南亚区域当代(1986~2005年)气候的模拟结果表明:MPI与RegCM4对这一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相比于全球模式,高分辨率的RegCM4提供了空间分布上更为精细的气候信息,但其模拟的气温存在系统性冷偏差,对降水的模拟则普遍偏多。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显示,MPI与RegCM4预估的未来气温均一致表现为增加,至21世纪末期(2081~2099年),预估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分别为1.8℃和1.7℃。二者对降水的预估则存在较大差异,MPI预估的年平均降水有不同程度增加,而RegCM4则出现减少现象,特别是在海洋大陆地区。两者预估的21世纪末期区域年平均降水变化分别5%(90 mm)和−6%(−147 mm)。RegCM4对极端温度指数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东南亚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将持续增多,极端冷事件相应减少;在海洋大陆地区,降水强度和连续无雨日数出现同时增加现象,表明该地区洪涝和干旱风险未来均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南亚地区 区域气候模式 极端事件
下载PDF
不同初始场下金沙江下游“6·28”暴雨的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宁 师义成 +2 位作者 王成鑫 李颖 林青 《科技通报》 2023年第9期15-23,118,共10页
本文分别采用ERA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不同初始场驱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较好再现了2012年金沙江下游一次极端暴雨过程,重点探讨了Morrison方案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云微物理特征差异... 本文分别采用ERA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不同初始场驱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较好再现了2012年金沙江下游一次极端暴雨过程,重点探讨了Morrison方案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云微物理特征差异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ERA方案暴雨模拟效果显著好于FNL方案。ERA方案中的冰晶、雪、霰和雨水粒子含量都高于FNL方案,ERA方案有更强的冷云过程,FNL方案则以暖云过程为主。两方案云微物理转化项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为ERA方案有更强的冰晶、雪和霰相关转化项。机制分析表明:不同初始场的动热力条件差异,可以造成云微物理过程的显著差异。ERA方案初始场有更强的对流层中层辐合、水汽输送、垂直速度和风速,导致其有更旺盛的对流云系发展,因而冰相过程更多,降水率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云微物理特征 不同初始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