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活性氧化铝除磷性能的试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春生 邹英龙 +2 位作者 张越茜 倪芳明 诸钱芬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以硫酸铝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考察了吸附时间、pH、废水初始浓度、改性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废水中磷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活性氧化铝...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以硫酸铝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考察了吸附时间、pH、废水初始浓度、改性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废水中磷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为398.364 m2/g,提高了14.22%;吸附时间为4h时,吸附达到平衡,磷吸附量比未改性的提高了30.4%;当pH在5~7时,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随着废水中磷初始浓度的提高,磷的去除率降低;随着改性活性氧化铝投加量的增大,磷的去除率升高,当投加量为3.0 g/L,吸附效果最好;Freundlich和Langmuir二种等温线模型均能较好的反映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行为,其中Langmuir模型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改性活性氧化铝 除磷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下载PDF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9
2
作者 丁春生 黄燕 张越茜 《能源环境保护》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二级标准。运行结果表明,CODCr平均去除率为81.2%,色度平均去除率为83.3%,该工艺切实可行,具...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二级标准。运行结果表明,CODCr平均去除率为81.2%,色度平均去除率为83.3%,该工艺切实可行,具有耐冲击负荷,能耗低,易操作等优点。二沉池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保证了水解酸化池内具有一定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混凝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下载PDF
春蚕期桑叶氟化物含量变化规律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建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春蚕桑叶氟化物中毒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历年来桑叶含氟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找出春蚕期桑叶含氟量日均值变化规律 ,并对规律成因进行探讨研究 ,为春蚕防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春蚕期 桑叶 氟化物 含量 变化规律 氟化物中毒
下载PDF
逆向思考,创新思维——也谈柯西不等式一个变式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宗 徐佳月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15年第1期72-73,共2页
在中学数学中,柯西不等式的使用非常广泛,功能强大,结构和谐,在不等式应用方面非常给力,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适当地运用柯两不等式,对一些难度较高的不等式,尤其是奥赛试题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文1、文2通过柯西不等式得到一个... 在中学数学中,柯西不等式的使用非常广泛,功能强大,结构和谐,在不等式应用方面非常给力,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适当地运用柯两不等式,对一些难度较高的不等式,尤其是奥赛试题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文1、文2通过柯西不等式得到一个如下简单的变式,用之可以漂亮地解决很多国内外的不等式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西不等式 应用价值 逆向思考 创新思维 变式 中学数学 奥赛试题 国内外
下载PDF
春蚕期桑叶氟化物含量变化规律分析与研究
5
作者 吴建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75,共2页
春蚕桑叶氟化物中毒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历年来桑叶含氟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找出了春蚕期桑叶含氟量日均值变化规律 ,并对变化规律成因进行探讨 。
关键词 春蚕期 桑叶 氟化物含量 变化规律 蚕中毒
下载PDF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实践
6
作者 徐仁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7-82,共2页
通过改革生产工艺,应用先进生产设备等清洁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三废“末端处理”状况。
关键词 油酸 硬脂酸 清洁生产
下载PDF
再谈uvw变换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艳宗 徐佳月 曲峰 《福建中学数学》 2015年第3期47-48,共2页
文[1]利用UVW变换简单地证明了一些国内外不等式问题,方法之巧妙,思维之灵活,引起一些老师的兴趣.这一方法自提出到如今,UVW变换在解决一些国际不等式难题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在应用uvw变换的过程中,既可利用u,v,w的有效增... 文[1]利用UVW变换简单地证明了一些国内外不等式问题,方法之巧妙,思维之灵活,引起一些老师的兴趣.这一方法自提出到如今,UVW变换在解决一些国际不等式难题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在应用uvw变换的过程中,既可利用u,v,w的有效增设关系,也可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不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使用,这也显示出uvw变换法巨大的生命力.本文给出uvw变换在这方面的几个应用,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式证明 变换法 应用 不等式问题 常用方法 国内外 利用 显示
下载PDF
藻类吸附剂对六价铬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岩 代群威 +2 位作者 陈国华 高超 王先念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69-1774,共6页
以浮游藻类制成的生物吸附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液相起始pH、吸附剂用量Cm和不同吸附时间t等因素对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吸附前后藻类吸附剂进行了FTIR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在起始pH=1.0,吸附剂... 以浮游藻类制成的生物吸附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液相起始pH、吸附剂用量Cm和不同吸附时间t等因素对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吸附前后藻类吸附剂进行了FTIR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在起始pH=1.0,吸附剂用量Cm=6.0 g/L,吸附时间t=180 min,吸附温度T=30℃时吸附效率达到了92.10%;藻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ΔG0均为负值,说明实验条件下藻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红外图谱显示在1 261~1 537 cm-1和1 034~1 053 cm-1区域峰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其为细胞上的多糖、蛋白质等成分更多地参与了对Cr(Ⅵ)的吸附过程。由此可见,利用中水里生长的藻类制成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具有可行性,吸附速率较高,吸附平衡时间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吸附剂 生物吸附 Cr(Ⅵ) 中水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红壤胶体颗粒对DNA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敏 谢晓梅 +5 位作者 方舒 裘晓白 陈娜 徐雅倩 姜春燕 陈雪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4-770,共7页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含有机质粗粘粒、去有机质粗粘粒、含有机质细粘粒和去有机质细粘粒4种红壤胶粒对DNA的吸附特征及其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4种红壤胶粒对DNA的吸附是快反应过程,Langmuir吸附方程可较好地描述4种红壤胶体对DNA的等温吸附...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含有机质粗粘粒、去有机质粗粘粒、含有机质细粘粒和去有机质细粘粒4种红壤胶粒对DNA的吸附特征及其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4种红壤胶粒对DNA的吸附是快反应过程,Langmuir吸附方程可较好地描述4种红壤胶体对DNA的等温吸附,相应拟合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4、0.991、0.958和0.975.最大吸附量表现为含有机质细粘粒>去有机质细粘粒>含有机质粗粘粒>去有机质粗粘粒.电解质浓度和种类及吸附体系pH是影响红壤胶体对DNA吸附的重要因子,一定电解质浓度范围(NaCl<60mmol·L-1,CaCl2<10mmol·L-1)内,DNA在红壤胶体表面的吸附量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其中钙离子的促进作用大于钠离子,但随着吸附体系pH的上升而显著降低.含有机质胶粒对DNA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而去有机质胶粒对DNA的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红壤胶粒对DNA的吸附反应过程是一个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DNA 土壤胶体
原文传递
以曲代曲证明不等式——切线法的深化与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艳宗 徐佳月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4年第10期24-27,共4页
对于处理满足条件^n∑(i=1)xi=A(≥A,≤A),证明形如^n∑(i=1)f(xi)≥M(≤M)(A,M均为常数)的一类对称型不等式,不少文章提出了“切线法”。其应用的一般步骤是:构造函数f(x)在均值x=A/n处的切线y=g(x),然后证明f(x)... 对于处理满足条件^n∑(i=1)xi=A(≥A,≤A),证明形如^n∑(i=1)f(xi)≥M(≤M)(A,M均为常数)的一类对称型不等式,不少文章提出了“切线法”。其应用的一般步骤是:构造函数f(x)在均值x=A/n处的切线y=g(x),然后证明f(x)≥g(x)(或f(x)≤g(x)),将构造的不等式f(x)≥g(x)(或f(x)≤g(x))累加,以获得原不等式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式 切线法 证明 构造函数 对称型 均值
原文传递
一道联盟杯不等式赛题的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宗 徐佳月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6年第10期63-64,F0003,F0004,共4页
这是2016年第11届联盟杯数学竞赛的第一题,结构对称,形式优美.笔者对其进行了一番探究,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旨在与各位交流.
关键词 联盟 不等式 数学竞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