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输卵管检查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敏飞 刘丽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779-78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ipingography,HSG)与腹腔镜输卵管检查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效果。方法对6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36条输卵管)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输卵管检查,将两种方法对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结果进行对...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ipingography,HSG)与腹腔镜输卵管检查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效果。方法对6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36条输卵管)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输卵管检查,将两种方法对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美蓝通染液试验(CLP)结果显示本组68例患者的136条输卵管中输卵管通畅84条,输卵管通而不畅26条,输卵管阻塞26条。以CLP检查结果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结果方面与CLP比较无明显差异。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输卵管在判断输卵管梗阻部位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结论 HSG操作便捷、费用低廉,能较好的反映子宫输卵管全貌及梗阻部位,可以作为输卵管性不孕症检查的初筛;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金标准",两者联合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腹腔镜 输卵管性不孕症
下载PDF
克罗恩病^(18)F-FDG PET/CT显像病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庆 徐俊彦 胡四龙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资料 患者,男性,50岁,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8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可自行缓解,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3周前疼痛加重,按急性阑尾炎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后肠镜提示升结肠起始部隆起性病变,遂转至本院,拟诊为盲肠癌.入院查体... 资料 患者,男性,50岁,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8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可自行缓解,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3周前疼痛加重,按急性阑尾炎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后肠镜提示升结肠起始部隆起性病变,遂转至本院,拟诊为盲肠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未扪及表浅淋巴结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数和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超声示:阑尾附近包块;超声内镜示:病变累及1~5层,肠壁明显增厚.腹部CT示:右半结肠病变,阑尾包块伴周围浸润.结肠镜示:盲肠一隆起性病变,3 cm×4 cm,呈菜花状,易出血,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18F-FDG PET/CT 分析
下载PDF
CT联合MRI在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许永明 马炎旭 +1 位作者 王德顺 陈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4例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4例患者CT原发征象:1)肠壁增厚;2)肠壁密度增高。CT继发征象:1)肠腔狭窄...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4例华法林致非创伤性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4例患者CT原发征象:1)肠壁增厚;2)肠壁密度增高。CT继发征象:1)肠腔狭窄;2)肠壁积气;3)肠周改变及其他伴发征象。MRI表现:T_(1)黏膜下层高信号,T_(2)信号不同程度增高,DWI呈弥漫高或稍高信号,T_(2)^(*)呈低信号。治疗情况:未经正确治疗的3例复查均表现为原征象无改善或加重。正确治疗的11例复查,10例原征象减轻或消失。结论对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突发腹痛伴凝血功能异常,CT显示肠壁增厚及密度增高、腹腔积血,伴肠腔狭窄、肠梗阻、肠周和肠系膜区积血,高度提示本病可能,MRI上T 1WI呈同心环或弹簧样高信号,DWI呈弥漫高信号,T_(2)^(*)呈低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小肠壁内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特征及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铁军 杨登法 +3 位作者 王君松 陈莉莉 王加伟 徐雷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总结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探索其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患者年龄10~68岁,中位年龄28岁;男14例、女22例... 目的总结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探索其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患者年龄10~68岁,中位年龄28岁;男14例、女22例;病程1 d至8年;病变部位包括四肢20例、背部6例、胸壁3例、颈部1例、臀部6例。临床分期采用Church分期方法。MR平扫3例,平扫加增强33例。分析病灶部位、最大径、邻近结构受侵犯情况、强化程度及MRI征象。行常规SE序列、FSE序列矢状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脂肪抑制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T1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21例。比较2组MRI特征,包括筋膜尾征、触须征、脂肪分离征、病灶周围低信号环和邻近结构侵犯。连续性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临床分期与复发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病灶相对于骨骼肌,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2例、混杂高信号34例,内均见裂隙状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22例,中度强化7例,轻度强化4例。Ⅰ期9例,其中复发组1例;Ⅱ期12例,其中复发组4例;Ⅲ期8例,其中复发组4例;Ⅳ期7例,其中复发组6例。每例MR影像表现均可见以下两种及以上征象;条带征36例,术后复发15例;触须征18例,术后复发15例;脂肪分离征12例,术后无复发病例;筋膜尾征15例,术后复发13例;病灶周围低信号环21例,术后复发2例。术前病灶侵犯邻近结构14例,术后复发13例;术后复发和未复发肿瘤的MR征象统计分析显示:MR征象中筋膜尾征、触须征、脂肪分离征、病灶周围低信号环和邻近结构侵犯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424、25.714、12.857、21.424、24.699,P值均<0.05);性别、发病部位及病灶强化程度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6、0.823、3.465,P值均>0.05)。术后复发与病程、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7.264,r=0.994,P<0.05)。结论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MRI特征为筋膜尾征、触须征、脂肪分离征、病灶周围低信号环和邻近结构侵犯。术前肿瘤影像表现邻近结构侵犯、触须征和筋膜尾征征象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表现周围低信号环征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表现脂肪分离征征象本组无复发;病程长的肿瘤及Ⅲ期、Ⅳ期肿瘤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排粪造影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24例分析
5
作者 苏振清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肥厚症 排粪造影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