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阮建波 方金平 林巧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 60例...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 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单发性骨折43例,多发骨折17例;23例为粉碎性骨折,37例发生骨折移位。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15例,其中髁状突骨折8例;颧弓骨折15例,其中伴眼眶、鼻骨及副鼻窦骨折9例;上颌骨骨折17例,其中13例伴上颌窦前壁塌陷及眶下壁、鼻骨、碟骨、筛骨等多处骨折;单纯鼻骨骨折13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及3D-SSD与MPR、MIP、VR相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颌面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论CT常规临床应用
2
作者 赵文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4期50-,共1页
随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在临床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愈来愈紧密,从X线到CT,CT到MR,对临床的疾病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提高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普通CT到螺旋CT再到双排及多排,甚至多层CT的发展,... 随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在临床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愈来愈紧密,从X线到CT,CT到MR,对临床的疾病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提高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普通CT到螺旋CT再到双排及多排,甚至多层CT的发展,对疾病的微小病变发现越来的准确,本文主要介绍的是CT对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食管癌 胆囊癌 脏器损伤 优越性 螺旋CT
下载PDF
探讨CT窗口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方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方金平 阮建波 +4 位作者 李冬冬 郑登峰 李宏斌 刘飞斌 卢艳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2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CT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临床高度可疑脑梗死的67例患者在发病6 h内行常规CT检查后,采用2种改良窗口技术与常规CT窗口技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常规CT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临床高度可疑脑梗死的67例患者在发病6 h内行常规CT检查后,采用2种改良窗口技术与常规CT窗口技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经随访证实37例脑梗死中,常规窗口技术①(W:90 Hu,C:35 Hu)敏感性为29.7%,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②(W:80 Hu,C:50 Hu)敏感性为40.5%,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③(W:50 Hu,C:50 Hu)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100%。3种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改良窗口技术③与常规窗口技术①比较,改良窗口技术③与改良窗口技术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窗口技术①与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CT窗口技术能有效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窗宽 窗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