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凝血因子Ⅻ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金艳慧 沈晓露 +4 位作者 王明山 徐晓敏 刘媚娜 赵章生 郑加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46位核苷酸C/T(C46T)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及FⅫ活性(FⅫ:C)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203例URSA患者(URSA组)和171例无不...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46位核苷酸C/T(C46T)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及FⅫ活性(FⅫ:C)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203例URSA患者(URSA组)和171例无不良妊娠史的健康妇女(对照组)FⅫ基因C46T多态性,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Ⅻ:C等凝血指标;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FⅫ:C等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URSA组和对照组妇女FⅫ基因C46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CC[分别为3.4%(7/203)和4.1%(7/171)]、CT[分别为40.9%(83/203)和26.9%(46/171)]、TT[分别为55.7%(113/203)和69.0%(118/171)]及C[分别为23.9%(97/406)和17.5%(60/342)]、T[分别为76.1%(309/406)和82.5%(282/342)],两组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CT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高,而TT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低(x^2=7.939,OR=1.884,95%CI为1.210~2.935,P〈0.05);T等位基因在URSA组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x^2=4.510,OR=1.475,95%CI为1.029~2.115,P〈0.05)。FⅫ:C在URSA组不同基因型(CC、CT、TT)患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2±13)%、(78±11)%、(59±9)%,携带T等位基因的URSA组患者FⅫ:C明显减低,以TT基因型致FⅫ:C下降最为明显。结论URSA患者的FⅫ基因C46T多态性为T等位基因时可能更易伴发低FⅫ:C,且CT基因型可能与URSA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习惯性 因子Ⅻ 多态现象 遗传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加永 徐晓敏 +3 位作者 夏虹 汪海 潘豪杰 金艳慧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URSA)是指发生连续2次以上病因不明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十分复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通过TGF—β受体(TGF.13R)传导信号发...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URSA)是指发生连续2次以上病因不明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十分复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通过TGF—β受体(TGF.13R)传导信号发挥生物学效应,是1种重要的滋养细胞的负性免疫平衡调节因子,与妊娠早期的胚胎着床及胎盘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受体基因多态性 病因不明 生物学效应 自然流产 调节因子 免疫平衡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联网+”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诸丽艳 黄小芬 +5 位作者 胡一鸣 赖亚男 王美玲 蔡文品 郑晓群 季敬璋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8年第6期860-864,共5页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高校对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日益趋高。为了适应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教育部的教学改革要求和社会的实际条件,引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高校对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日益趋高。为了适应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教育部的教学改革要求和社会的实际条件,引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加深和拓宽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的认知,培育更多具备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多领域应用和网络式教学的普及,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已经逐步得以实现。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全新医学检验教学模式,秉承“时时、处处、人人”的理念,迅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医学检验专业 “互联网+”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