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
作者 袁文勤 任月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年第9期614-616,共3页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两家医院收治的采取手术治疗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采取腹腔镜手术终止妊娠为观察组,37例采取开腹手术终止妊娠为...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两家医院收治的采取手术治疗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采取腹腔镜手术终止妊娠为观察组,37例采取开腹手术终止妊娠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尿管置留时、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大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情况及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性生活、工作、家务劳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尿管置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发生率(4.6%)低于对照组(10.8%)(P<0.05),无一例切口感染及肠麻痹,该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12h疼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术后24h、36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性生活、恢复工作、恢复家务劳动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更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异位妊娠
下载PDF
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如惠 余深锁 《健康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466-467,共2页
回顾分析62例在我院自然分娩出现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及其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孕妇自然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及时正确的快速处理分析,积极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可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原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CD_(44)V_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金彩娥 王晓宏 石麒麟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8期1032-1033,共2页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CD44V6 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组化方法 跨膜糖蛋白 细胞表面 介导细胞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宫颈糜烂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蔡如惠 袁慧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07-2708,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258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2例接受妇科检查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以确定有无SPI感染,并采用杂交捕获实...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258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2例接受妇科检查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以确定有无SPI感染,并采用杂交捕获实验II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结果:258例宫颈糜烂患者中SPI阳性66例,阳性率25.6%,52例正常女性患者中SPI阳性2例,阳性率3.7%,两组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糜烂组不同分型、不同分度的患者SPI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I阳性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为68.4%,明显高于SPI阴性者(P<0.01)。结论:SPI在宫颈糜烂人群中比例较高,并且SPI阳性者高危型HPV的检出率高,故应加强宫颈糜烂人群的随访与管理,尤其是该人群中的SPI阳性患者,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HPV亚临床感染 阴道镜 HR-HPV
原文传递
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余深锁 束龙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895-2897,共3页
目的:了解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68例阴道炎患者,对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主要病原体进行药敏实验。结果:68例阴道炎患者中,假丝酵母菌、滴虫、细菌阳性者共45... 目的:了解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68例阴道炎患者,对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主要病原体进行药敏实验。结果:68例阴道炎患者中,假丝酵母菌、滴虫、细菌阳性者共45例,阳性检出率66.2%。68例阴道炎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218株,其中最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两种真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等药物均比较敏感;单纯UU型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司帕沙星均比较敏感,UU和MH混合型的菌株对阿奇霉素、环丙霉素、克拉霉素、多红霉素的耐药性都比较强;粪肠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四环素有着极强的耐药性,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有着极强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以及一些头孢类药物有一定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强。结论:不同的致病菌对于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在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应充分考虑到病原体的耐药性,做到对因治疗,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病原学 药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