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EB病毒载量的IM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德胜 严如金 楼世贵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7期840-843,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不同EB病毒载量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浙江省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EB病毒-DNA检测均为阳性,根据患儿外周血E... 目的分析外周血不同EB病毒载量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浙江省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EB病毒-DNA检测均为阳性,根据患儿外周血EB病毒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低载量组(13例)、中载量组(26例)与高载量组(17例)。比较各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EB病毒载量的IM患儿与实验室检查、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热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F值分别为11.05、8.58、6.83、13.06,均P<0.01)。中载量组、高载量组外周血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较低载量组均明显升高(q值分别为13.08、10.57,均P<0.05)。高载量组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计数(LN)及白细胞计数(WBC)的水平较低载量组均显著升高(q值分别为16.79、4.95、4.37,均P<0.05),且ESR的水平较中载量组显著升高(q=8.69,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IM患儿EB病毒载量与热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9、0.63、0.46、0.55,均P<0.01)。结论 EB病毒感染致IM患儿外周血EB病毒载量与患儿临床转归存在一定关系,因此通过监测EB病毒载量可用于评估患儿转归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儿童 临床转归
下载PDF
探讨常见炎性指标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振华 楼世贵 +1 位作者 丁苗 章怀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S0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见炎性指标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脑出血组)和脑梗死患者42例(脑梗死组),另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常见炎性指标的水平。采... 目的探讨常见炎性指标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脑出血组)和脑梗死患者42例(脑梗死组),另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常见炎性指标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差异指标在脑出血和脑梗死中的作用。结果脑出血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比例(LYM%)、单核细胞比例(MO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CRP、SAA、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LYM%、MONO%、CRP、SAA均高于脑出血组(P<0.05),WBC、NEUT%水平均低于脑出血组(P<0.05)。SAA对评估脑出血的效能最高,ROC下面积(AUC)为0.766,最佳临界值为11.03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8%和95.9%;SAA对评估脑梗死的效能最高,AUC为0.891,最佳临界值为12.4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98.0%;MONO%对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效能最高,AUC为0.739,最佳临界值为4.8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64.8%。结论炎性指标,尤其是SAA和MONO%,在评估脑出血和脑梗死时具有较好的效能,可为初步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单核细胞比例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自制质量控制品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蓉 陈素峰 马筱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抗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 目的探讨实验室抗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以下冰箱保存。检测20瓶质控品以及连续检测20次同瓶质控品计算变异系数(CV)值来测定混合血清的瓶间差。37℃水浴储存条件下每天检测10次求出偏差,来判断37℃条件下的稳定性。-20℃冷冻储存,每周检测1次,求出每月CV值,来判断长期稳定性。结果37℃条件下,在长达8 d的时间中,抗CCP抗体的偏倚都小于±20%的偏倚要求,AKA、APF的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在瓶间差测试中,抗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20%的瓶间差要求,而AKA、APF的瓶间差可视为0。在-20℃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结果,抗CCP抗体总CV为10.6%,<20%的要求,AKA、APF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CCP、AKA、APF这3种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也为其他自身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