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SWOT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卫永 马瞧勤 +6 位作者 程伟 蒋均 何林 郑锦雷 周欣 陈琳 柴程良 《预防医学》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10个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资料,采用SWOT分析法对防控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优势在于工作目标明... 目的分析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10个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资料,采用SWOT分析法对防控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优势在于工作目标明确,组织领导保障到位,防治措施推进有力;劣势在于艾滋病疫情基数大、疾病负担重,疾病传播防控难度大,防治能力不足;机会在于重点县区防控符合当下防治形势,创新策略的有力支持,专业团队技术支持;威胁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尚不完善,防治成效与目标要求存在差距,防控策略的科学性尚未验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创新策略提升防控针对性,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促进策略的落实。结论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重点县区防控策略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完善工作机制,实施精准防控,并探索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重点县区 防控策略 SWOT分析
原文传递
2012年浙江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检测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潘晓红 陈琳 +3 位作者 徐云 夏燕 郭志宏 杨介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 调查2012年浙江省新确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检测发现及时性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2012年浙江省所有县(市、区)新确诊且确诊后1个月内做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感染者... 目的 调查2012年浙江省新确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检测发现及时性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2012年浙江省所有县(市、区)新确诊且确诊后1个月内做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个案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检测类型和检测单位类别、常住地等,共1 894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对1 383例研究对象进行了BED HIV-1捕获酶联检测.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者判定为迟发现,BED HIV-1捕获酶联检测结果阳性者判定为早发现.使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获得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HIV检测发现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894例研究对象中,迟发现率为26.4% (500/1 894),早发现率为19.2% (361/1 883).地区分布以丽水市迟发现比例最高(36.5%,27/74),早发现比例最低(3.9%,14/7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感染途径、检测类型、常住地是研究对象HIV检测迟发现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0岁者HIV检测迟发现率是年龄<20岁的2.885倍(OR=2.885,P<0.05);异性性接触者和其他途径传播者HIV检测迟发现率分别是男男同性性接触者的1.471、2.416倍(OR=1.471、2.416,P<0.05);HIV检测早发现状况与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检测单位类别及常住地有关.年龄≥50岁者HIV检测早发现率是年龄<20岁以下者的0.432倍(OR=0.432,P<0.05);婚姻状况为已婚者早发现率低于未婚者(OR=0.603,P<0.05);与男男同性性接触者相比,异性性接触和其他途径传播者早发现率均较低(0R=0.719、0.763,P<0.05);通过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检测发现者早发现率均低于CDC发现者(OR=0.621、0.663,P<0.05).结论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存在迟发现和早发现并存的现象,年龄大、非同性传播、医院其他就诊者检测、常住地为外省是HIV检测迟发现的主要原因,年龄小、未婚、同性传播、CDC检测、常住本省城区者是HIV检测早发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浙江省263对男性HIV抗体阳性配偶间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琳 潘晓红 +5 位作者 杨介者 徐云 王憓 周欣 蒋婷婷 马瞧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的配偶间HIV传播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1—7月,以浙江省所有地区新检测发现的男性HIV阳性的单阳家庭(单阳家庭)和男性先感染HIV的双阳家庭(双阳家庭)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单... 目的分析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的配偶间HIV传播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1—7月,以浙江省所有地区新检测发现的男性HIV阳性的单阳家庭(单阳家庭)和男性先感染HIV的双阳家庭(双阳家庭)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单阳家庭210对,双阳家庭53对。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仅男性)、HIV感染意识、HIV检测意识和检测行为、性关系权利、女性的安全套使用效能、性行为等。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上述信息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HIV抗体阳性配偶间HIV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263对研究对象中,男性以30—50岁为主,占57.8%(152例),女性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79.1%(208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占41.1%(217例)。单阳家庭中,疾病病程为HIV感染者、发生男男性行为和听说过艾滋病的男性分别占61.9%(130例)、38.3%(80例)和81.9%(172例),均高于双阳家庭[47.2%(25例)、7.5%(4例)和64.2%(34例)](x^2值为3.80、18.33和7.86,P值分别为0.051、0.001和0.005);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中,最近6个月感染过性病的女性占9.3%(19例)和18.9%(10例)(x^2=3.89,P=0.049)。与疾病进程为HIV感染者的男性相比,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感染HIV的0R(95%C1)值为2.93(1.05~8.21);与感染之前未听说过艾滋病的男性相比,听说过者的配偶感染HIV的0R(95%CI)值为0.13(0.04~0.41);与未发生男男性行为者相比,发生该行为者的配偶传播HIV的OR(95%CI)值为0.14(0.03~0.73);与最近6个月未感染过性病的女性相比,感染过的女性被配偶感染HIV的OR(95%CI)值为4.86(1.23—19.11)。结论浙江省男性HIV抗体阳性家庭中,配偶感染HIV的风险与男性疾病病程、性取向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有关;女性近6个月感染过性病可能是其被配偶传播HIV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浙江省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一年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锦雷 张佳峰 +7 位作者 罗明宇 何林 丁晓贝 郭志宏 范钦 徐云 蒋均 杨介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分析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初始治疗1年的耐药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省加入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1605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初始治疗1年的耐药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省加入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1605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的耐药发生情况和耐药亚型分布。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1年后,病毒抑制失败患者27例,耐药发生14例,耐药发生比例为0.9%。14例耐药患者对19种药品的耐药分析显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物(NNRTI)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仑(EFV)的耐药率均为100.0%,高度耐药比例分别为100.0%和92.9%;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物(NRTI)中,阿巴卡韦的耐药率最高,为71.4%(10/14);蛋白酶抑制药物(PIs)均不耐药。NRTI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最多的为M184V(8个),NNRTI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最多的为K103N(6个)。病毒亚型分布中,CRF01_AE亚型占78.6%(11/14),CRF07_BC亚型占14.3%(2/14),BC亚型占7.1%(1/14)。结论浙江省MSM人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第1年耐药发生比例较低,但耐药分布不均衡,临床常用的EFV和NVP耐药比例为100.0%,PIs均不耐药。提示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男男同性恋人群 抗病毒治疗 耐药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11-201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不同人群HIV抗体检测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欣 罗明宇 +8 位作者 陈琳 杨介者 何林 张佳峰 姜婷婷 王憓 陈婉君 陈卫永 马瞧勤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了解2011—2018年浙江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求询者HIV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趋势,为优化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完成"90-90-90"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1—2018... 目的了解2011—2018年浙江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求询者HIV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趋势,为优化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完成"90-90-90"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1—2018年浙江省各VCT门诊数据,分析不同类型人群HIV抗体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情况,采用SAS 9.2软件,应用cochran-armitage trend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1—2018年共完成检测775324人次,发现筛查阳性8573人次,总体HIV筛查阳性率1.11%。HIV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67%上升到2015年的1.30%,再到2018年的1.42%。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的筛查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的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中,注射吸毒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医疗相关问题和其他类型呈下降趋势,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呈上升趋势。结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为检测发现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及时分析目标人群性行为的变化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筛查试验
原文传递
浙江省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评估结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卫永 潘晓红 +7 位作者 杨介者 蒋均 姜婷婷 陈琳 陈婉君 王憓 周欣 马瞧勤 《预防医学》 2020年第3期240-243,247,共5页
目的评价浙江省第三轮9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指标完成情况及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和现场专题调查收集资料,根据《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终期评估... 目的评价浙江省第三轮9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指标完成情况及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和现场专题调查收集资料,根据《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终期评估方案》要求,对9个国家级示范区和3个省级示范区2014年和2018年23项指标进行评价,并对示范区与其他地区艾滋病疫情和检测发现等工作资料进行比较,综合评估示范区工作成效。结果12个示范区23项指标达标率在91.30%~100.00%之间。组织保障和探索创新领域的6项指标均达标。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的17项技术指标,达标数均在15个以上;未达标指标主要是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和预防干预指标;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干预和治疗随访达标率分别从2014年的55.56%、79.17%、79.76%和65.00%提升到2018年的91.67%、100.00%、90.48%和100.00%;2018年示范区HIV抗体检测人次占所在地常住人口的30.94%,高于其他地区的20.70%(P<0.05)。示范区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占全省总数的50.87%,平均增幅为4.48%,低于其他地区的9.95%。结论浙江省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综合防治 示范区 评估
原文传递
浙江省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18年主要工作指标质量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卫永 潘晓红 +8 位作者 陈婉君 杨介者 陈琳 蒋均 郑锦雷 倪志侃 周欣 王憓 马瞧勤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作用,研究解决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工作,实施期为5年(2014-2018年)[1]。浙江省有国家级示范区9个,杭州、宁波、台州...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作用,研究解决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工作,实施期为5年(2014-2018年)[1]。浙江省有国家级示范区9个,杭州、宁波、台州3个城市和鹿城区、德清县、秀洲区、柯桥区、普陀区、义乌市6个县市区;省级示范区3个,永康市、柯城区、青田县。全省示范区工作主要围绕"健机制、强体系、推措施、促创新",通过示范引导,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2]。为了评估全省示范区艾滋病防治效果,结合国家第三轮示范区终期评估工作,对2018年全省示范区主要工作指标质量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综合防治示范区 指标质量
原文传递
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低档暗娼肛交行为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卫永 马瞧勤 +5 位作者 潘晓红 周欣 陈婉君 陈琳 姜婷婷 王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低档暗娼与嫖客发生肛交行为的相关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在浙江省2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低档暗娼调查。以最近1个月是否与嫖客发生过肛交为因变量,其他行为感知、行为特征等为自变量,采... 目的分析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低档暗娼与嫖客发生肛交行为的相关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在浙江省2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低档暗娼调查。以最近1个月是否与嫖客发生过肛交为因变量,其他行为感知、行为特征等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档暗娼肛交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低档暗娼2645人,≥26岁占67.9%(1796/264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9.9%(2378/2645)、已婚占58.4%(1546/2645)、外省籍占78.2%(2068/2645)、月均收入≤4000元的占68.6%(1814/2645);最近1个月与嫖客肛交发生率为5.03%(133/26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档暗娼最近1个月与嫖客发生肛交的影响因素包括:性服务类型为发廊/按摩店、路边店和其他场所服务,分别是站街服务的7.31倍(95%CI:2.27~23.59)、7.89倍(95%CI:2.27~27.40)和4.65倍(95%CI:1.23~17.53);性服务地区数量≥4个县(区)是性服务仅固定在1个县(区)的1.68倍(95%CI:1.01~2.81);最近1个月嫖客年龄段仅为中年及以上是青年和中年及以上嫖客的0.45倍(95%CI:0.30~0.66);有STD感染风险意识者是无STD感染风险意识者的2.00倍(95%CI:1.20~3.32);最近1个月与嫖客发生口交者是与未发生口交者的7.29倍(95%CI:4.78~11.12)。结论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低档暗娼与嫖客的商业性行为存在肛交现象,发生口交的低档暗娼更容易发生肛交。应重点关注低档暗娼的肛交及危险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肛交 商业性行为 低档
原文传递
"十三五"浙江省艾滋病防治进展与对策的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卫永 马瞧勤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3-87,共5页
依照国家"十三五"艾滋病防治工作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3个90%"的防治目标,浙江省采取了以"扩大检测发现、扩大宣传干预、扩大规范治疗"为核心的综合防治策略,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依照国家"十三五"艾滋病防治工作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3个90%"的防治目标,浙江省采取了以"扩大检测发现、扩大宣传干预、扩大规范治疗"为核心的综合防治策略,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全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也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复杂性问题。此文对全省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相应的三个方面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防治工作的实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防治进展 对策
原文传递
应用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浙江省湖州市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传播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婉君 潘晓红 +5 位作者 范钦 罗明宇 李婧 蒋均 杨中荣 张佳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78-1283,共6页
目的应用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浙江省湖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传播特征。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7年新报告现住址在湖州市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并从系统中获得其人口学特征、感染... 目的应用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浙江省湖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传播特征。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7年新报告现住址在湖州市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并从系统中获得其人口学特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等基本信息,采集研究对象全血6~8 ml,完成测序者共138例。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邻接系统进化树进行亚型分析,使用TN93模型计算所有序列两两之间的基因距离,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筛选样本的分子传播网络图,对入网的主要传播簇病例开展专题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特征,以及与HIV传播相关的信息。结果男性为123例(89.1%);19~24、25~39、40~59、≥60岁者分别为28(20.3%)、45(32.6%)、48(34.8%)和17例(12.3%)。亚型分析结果显示,CRF07_BC亚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3.5%(60例),其次为CRF01_AE亚型,为33.3%(46例),此外还发现4例CRF01_AE和CRF07_BC亚型的重组型,1例B和C亚型的重组型。以1.0%作为基因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共形成18个分子簇,入网病例56例(40.6%),其中CRF07_BC亚型在网络中的构成比最高,为66.1%(37例);该亚型共形成了9个传播簇,占CRF07_BC亚型所有病例数的61.7%(37/60),其中最主要传播簇包含了11例病例,且有9例是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的,发生首次男男性性行为的时间为2010—2016年,同性性伴网络数的M(P25,P75)为6(3.5,8.5)名,以安徽户籍且从事服装行业者(5例)居多;9例男男性行为对象中,8例通过手机软件寻找非商业临时性伴,1例通过公园寻找非商业临时性伴。结论湖州HIV亚型构成复杂多样,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主要传播簇本地新发感染构成比例高,且存在小范围特定人群的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分子流行病学 分子分型 分子传播网络 传播特征
原文传递
浙江省HIV感染者梅毒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何林 潘晓红 +3 位作者 杨介者 郑锦雷 程伟 柴程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随访>1年HIV感染者梅毒感染及相关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浙江省、HIV确证时间>1年、年龄≥15岁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病毒载量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信... 目的了解浙江省随访>1年HIV感染者梅毒感染及相关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浙江省、HIV确证时间>1年、年龄≥15岁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病毒载量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梅毒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33734例HIV感染者,梅毒感染率为5.6%(1879/33734)。在梅毒感染病例中,男性、25~34岁年龄组、未婚者、同性性传播者、外省户籍者和HIV确证前有STD史者的梅毒感染率分别为6.4%(1774/27934)、7.5%(640/8543)、7.6%(1025/13423)、8.3%(1239/14862)、6.9%(214/3080)和9.6%(602/62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OR=2.19,95%CI:1.77~2.72)、25~34岁年龄组(aOR=1.80,95%CI:1.47~2.20)、同性性传播(aOR=1.67,95%CI:1.49~1.88)、外省户籍(aOR=1.26,95%CI:1.09~1.47)、HIV确证前有STD史(aOR=1.98,95%CI:1.78~2.20)为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已婚(aOR=0.79,95%CI:0.68~0.92)为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浙江省随访>1年HIV感染者的梅毒感染率较高,建议对男性、同性性传播和有STD史的HIV感染者加强梅毒监测和筛查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梅毒 感染 筛查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性取向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感染相关行为差异性分析
12
作者 陈琳 徐杰 +3 位作者 陈婉君 徐云 何林 柴程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4-729,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性取向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差异。方法2022年3—7月在浙江省4个项目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和金华市)由社会组织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年龄≥18岁的在校大学生MS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 目的了解不同性取向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差异。方法2022年3—7月在浙江省4个项目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和金华市)由社会组织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年龄≥18岁的在校大学生MS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户籍、学校所在地、年级、性取向、网络临时性行为、物质滥用、艾滋病知识、暴露前后预防和艾滋病检测等。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招募682名在校大学生MSM,回收671份有效问卷。同性性取向、双性性取向/性取向不确定者分别占73.3%(492/671)、26.7%(179/671)。与同性性取向者相比,双性/性取向不确定者出柜比例低,[50.8%(91/179)vs.60.2%(296/492)];首次男男性行为发生时间间隔在1年以内的比例高,[48.8%(81/166)vs.37.4%(176/470)],首次男男性行为为被诱导或被胁迫比例高[27.4%(49/179)vs.16.5%(81/492)],最近1次网约临时性行为使用助性剂rush popper比例高[40.7%(33/81)vs.27.1%(64/236)];获得安全套同伴教育比例低[70.9%(127/179)vs.79.1%(389/492)];既往自我检测次数≥1次比例低,[64.4%(112/174)vs.76.0%(364/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性性取向与双性性取向/性取向不确定大学生MSM在出柜、首次男男性行为时间间隔及发生类型、rush popper等物质滥用、安全套同伴教育和HIV自我检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加强针对性干预降低该人群HIV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大学生 危险行为 性取向
原文传递
浙江省在校大学生自述最近1年有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卫永 周欣 +3 位作者 陈婉君 姜婷婷 王憓 马瞧勤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0-872,共3页
近年来,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_([1-2])。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婚前性行为普遍发生,并伴有一定比例的不安全性行为,对疾病传播的危险与影响也在加剧^([3-4])。有研究显示,通过知行改变,促进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新... 近年来,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_([1-2])。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婚前性行为普遍发生,并伴有一定比例的不安全性行为,对疾病传播的危险与影响也在加剧^([3-4])。有研究显示,通过知行改变,促进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新发感染的重要策略^([5])。因此,准确了解有性行为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等特征,对于制定干预措施以防止HIV在这一群体中传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浙江省在校大学生最近1年性行为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性行为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通过HIV溯源和分子网络分析推动艾滋病精准发现与防控 被引量:9
14
作者 洪航 潘晓红 许国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96-2099,共4页
当前我国新发现HIV感染者经性传播模式较为复杂。开展HIV溯源和分子网络分析,尽可能早期发现传染源并开展精准防控,对遏制艾滋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期重点号结合目前HIV溯源、分子网络分析、精准发现与精准防控进展,重点报告2017-202... 当前我国新发现HIV感染者经性传播模式较为复杂。开展HIV溯源和分子网络分析,尽可能早期发现传染源并开展精准防控,对遏制艾滋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期重点号结合目前HIV溯源、分子网络分析、精准发现与精准防控进展,重点报告2017-2020年宁波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通过HIV溯源调查分析HIV/AIDS与其性伴的HIV传播关系,将社会网络和分子网络相结合分析HIV传播模式,为我国艾滋病精准发现和精准防控的应用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艾滋病的科学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溯源 分子网络 精准医学
原文传递
浙江省重复报告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15
作者 蒋均 杨介者 +5 位作者 徐云 周欣 程伟 潘晓红 秦倩倩 柴程良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9-955,共7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HIV/AIDS患者报告卡,根据报告卡识别编码、性别和出生日期等条件筛选纳入本研究的HIV/AIDS... 目的了解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HIV/AIDS患者报告卡,根据报告卡识别编码、性别和出生日期等条件筛选纳入本研究的HIV/AIDS患者,他们的首次和第二次确证报告记录被纳入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描述并比较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特征。结果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累计报告82881条HIV/AIDS患者记录,因重复报告原因删除9107条,占11.0%。根据筛选流程,共有2509例HIV/AIDS患者的首次和第二次报告记录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04例(75.9%),外省户籍1180例(47.0%),主要来自西南(547例,21.8%)和中南(261例,10.4%)省份。跨年重复报告共1812例,占72.2%。在浙江省同一县区、省内不同县区和省内外报告过的分别占12.6%(317例),53.1%(1332例)和34.3%(860例)。与两次都在浙江省内报告的研究对象相比,跨省重复报告的HIV/AIDS患者更为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483例,56.2%),且两次都在医疗机构报告的比例更低(396,46.0%)。研究对象中10.5%(264例)的第二次在性病门诊检测发现。结论浙江省重复报告HIV/AIDS患者主要为跨年重复报告,存在跨省流动、性行为活跃的特征。建议优化报告流程,减少重复报告工作量,强化已确证HIV/AIDS患者健康教育,降低HIV再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重复报告 艾滋病病毒传播
原文传递
2015和2021年浙江省某职业高中已发生性行为学生性安全知识和性行为变化情况
16
作者 赵湘 黄玉 王憓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了解2015和2021年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已发生性行为学生性安全知识、拒绝无套性行为自我效能、对学校性教育和HIV/STD预防教育评价和性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2015和2021年对浙江省中部地区某区同一所职高一年... 目的了解2015和2021年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已发生性行为学生性安全知识、拒绝无套性行为自我效能、对学校性教育和HIV/STD预防教育评价和性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2015和2021年对浙江省中部地区某区同一所职高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采用同一问卷、同样调查方法分别开展匿名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对在单因素分析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继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2015年和2021年分别调查职高学生1 839人和1 960人,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4.5%(266/1 839)和6.5%(128/1 9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经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认为性接触是HIV主要传播途径(OR=16.73,95%CI:9.25~30.24),认为得了STD更容易感染HIV(OR=9.66,95%CI:5.67~16.44),认为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STD感染(OR=15.50,95%CI:8.58~28.00)和HIV感染(OR=10.21,95%CI:8.03~17.64),能拒绝发生无套性行为(OR=2.71,95%CI:1.65~4.42),接受过学校性教育和HIV/STD预防教育并评价其为"好"(OR=6.51,95%CI:3.46~12.27);研究对象发生过口交(OR=2.62,95%CI:1.58~4.33)和肛交(OR=2.20,95%CI:1.14~4.46)、坚持安全套使用(OR=2.70,95%CI:1.58~4.61)、曾经采用安全套避孕(OR=4.07,95%CI:2.34~7.08),2021年的比例显著高于2015年,而自己或性伴怀孕经历(OR=0.19,95%CI:0.04~0.96)则相反。结论 2021年与2015年比较,已发生性行为职高学生的性安全知识、拒绝无套性行为自我效能、对学校性教育和HIV/STD预防教育评价以及性行为发生了正向变化,但这些正向变化的影响还不足以达到预防和阻断HIV/STD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职业高中 学生 性安全知识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浙江省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我检测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陈婉君 何林 +5 位作者 陈琳 姜婷婷 陈卫永 郑锦雷 王憓 柴程良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0-714,共5页
目的了解MSM HIV自我检测现况及相关因素,为扩大MSM HIV自我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HIV检测行为特征等... 目的了解MSM HIV自我检测现况及相关因素,为扩大MSM HIV自我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HIV检测行为特征等内容。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对最近一年HIV自我检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招募806名MSM,平均年龄(35.1±10.1)岁,25~39岁占51.2%,本省户籍占62.0%,最近3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占90.3%。最近一年MSM做过HIV自我检测比例为42.7%(344/806)。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aOR=2.21,95%CI:1.41~3.48),性角色为“仅插入方”(aOR=1.97,95%CI:1.30~2.99),HIV相关知识全部知晓(aOR=2.29,95%CI:1.65~3.18),最近3个月通过互联网交友(aOR=2.84,95%CI:1.40~5.75),既往在医疗机构做过HIV检测(aOR=2.04,95%CI:1.46~2.84)的MSM最近一年进行HIV自我检测的比例更高。结论浙江省MSM HIV自我检测比例为42.7%,建议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尤其是MSM交友软件开展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对低文化水平MSM开展HIV检测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促进MSM高危行为后进行HIV自我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自我检测
原文传递
浙江省男男性行为者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无保护异性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陈婉君 雷泽恺 +4 位作者 何林 姜婷婷 陈卫永 柴程良 陈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 依托杭州市、金华市、嘉兴市、宁波市的社会组织, 以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1 993名MS...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 依托杭州市、金华市、嘉兴市、宁波市的社会组织, 以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1 993名MSM开展调查, 选取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情况、艾滋病知识、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特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993名MSM, 其中38.7%(772/1 993)发生过异性性行为, 14.7%(293/1 993)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最近6个月女性性伴侣数量为1人者占93.2%(273/293), 2~5人者占6.1%(18/293), >5人者占0.7%(2/293)。91.1%(267/293)仅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 58.0%(170/293)发生过无保护异性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拥有女性性伴侣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已婚、有过婚姻或同居(OR=1.925, 95%CI: 1.114~3.550)、最近6个月压力不大(OR=1.988, 95%CI: 1.114~3.550)、最近6个月无男性固定性伴侣(OR=3.857, 95%CI: 2.182~6.81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同性性行为(OR=3.120, 95%CI: 1.601~6.082)、最近6个月接受过社会组织开展的安全套使用宣传(OR=2.080, 95%CI: 1.143~3.785)、目前认为自己的HIV感染风险一般或较高(OR=2.244, 95%CI: 1.304~3.860)。结论 MSM存在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交织的现象, 且无保护异性性行为发生率高。婚姻、压力、同性性行为特征、安全套使用宣传教育等因素与MSM发生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 异性性行为 HIV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浙江省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HIV检测行为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任乐 陈琳 +1 位作者 郑锦雷 柴程良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1-347,共7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HIV检测行为和影响因素, 为促进该人群HIV检测的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3—7月, 采用方便样本抽样法在杭州、宁波、金华、嘉兴和绍兴等地招募年龄≥18岁... 目的了解浙江省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HIV检测行为和影响因素, 为促进该人群HIV检测的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3—7月, 采用方便样本抽样法在杭州、宁波、金华、嘉兴和绍兴等地招募年龄≥18岁的在校大学生MS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和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包括学历、性取向、出柜、网络临时性行为、艾滋病知识、预防技能、HIV检测等。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SPSS 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671名MSM学生中, 83.9%(563/671)报告至少做过1次HIV检测, 73.6%(494/671)报告至少做过1次HIV自我检测。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 拟合指数中近似误差指数为0.05, 拟合优度指数为0.97, 修正拟合指数为0.95。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对MSM学生HIV检测行为产生直接效应的因素包括艾滋病知识、网络临时性行为和加入MSM社群年限, 总效应值分别为0.282、0.183和0.133。结论 MSM学生的检测行为有待提高, 重点关注加入MSM社群年限不长者, 为发生网络临时性行为者提供更便利高效的检测服务, 加强关键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可能有利于提升该人群检测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 男男性行为者 HIV检测 结构方程模型 艾滋病知识
原文传递
浙江省535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HIV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蒋均 潘晓红 +5 位作者 杨贪着 马瞧勤 陈琳 何林 徐云 郑锦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 了解有性行为的大学生HIV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校园艾滋病宣传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浙江省11个地市2015年在校的9 6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其中有性行为(有过阴道交、肛交或口交行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 目的 了解有性行为的大学生HIV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校园艾滋病宣传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浙江省11个地市2015年在校的9 6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其中有性行为(有过阴道交、肛交或口交行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HIV检测意愿。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推断分析。结果 共调查9 615名大学生,其中6.5%(619/9 468)有过性行为。535人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其中77.2%的研究对象愿意接受HIV检测,医疗机构、CDC为学生选择的主要检测地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中间阶段(aOR=2.618,95% CI:1.511-4.536)、知道浙江省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HIV的学生人数上升很快(aOR=1.879,95% CI:1.153-3.060)和对艾滋病有感染危险感知(aOR=1.701,95% CI:1.041-2.780)与HIV检测意愿相关。结论 建议在校园艾滋病宣传中加强警示性教育,说明并普及艾滋病在大学生中疫情的严重性和传染来源,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艾滋病危险感知和HIV检测意识;并在校园内外设立HIV咨询检测点,为学生提供便捷、保密的HIV检测服务,满足大学生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检测 大学生 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