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伪对浙江的文化侵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永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4,共6页
抗战时期,日伪通过设立伪学校教育体系和组织成立多种伪教育文化团体,以及多种宣传手段与方法,对浙江沦陷区广大民众实施了以扑灭中华民族意识和文化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及消除抗战意识的文化侵略。虽然这种配合侵略者军事占领、政治统治... 抗战时期,日伪通过设立伪学校教育体系和组织成立多种伪教育文化团体,以及多种宣传手段与方法,对浙江沦陷区广大民众实施了以扑灭中华民族意识和文化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及消除抗战意识的文化侵略。虽然这种配合侵略者军事占领、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的侵略手段产生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广大民众的抵制,尤其是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抗战力量所燃起的抗战烽火对敌伪势力的沉重打击,日伪所实施的文化侵略最终遭遇了失败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伪 浙江沦陷区 奴化教育 文化侵略
下载PDF
永康手艺人: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特点——以口述史为视角的研究
2
作者 卢敦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143,160,共9页
浙江省永康市以"中国五金城"闻名于世,近30年经济迅速腾飞,时人皆归结为永康手艺人的基础。课题组历时两年多,采访了20多位50岁以上的永康手艺人,完成了《永康手艺人口述史》。本文在口述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归纳了其特色,并... 浙江省永康市以"中国五金城"闻名于世,近30年经济迅速腾飞,时人皆归结为永康手艺人的基础。课题组历时两年多,采访了20多位50岁以上的永康手艺人,完成了《永康手艺人口述史》。本文在口述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归纳了其特色,并细致研究了他们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艺人 永康 经营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三天子都、仙都、鼎湖,知在何方?——浅议地方史研究的一种方法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敦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以“小五金”享誉全国的浙江省永康市,目前在寻黄帝文化的根,计划在当地石城山建立黄帝文化旅游区,依据是:黄帝曾在这里炼铜铸鼎。黄帝与石城山的故事据说记载于《山海经》。《隋书·经籍志》云:“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 以“小五金”享誉全国的浙江省永康市,目前在寻黄帝文化的根,计划在当地石城山建立黄帝文化旅游区,依据是:黄帝曾在这里炼铜铸鼎。黄帝与石城山的故事据说记载于《山海经》。《隋书·经籍志》云:“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史研究 《山海经》 黄帝文化 天子 文化旅游区 永康市 浙江省 经籍志
下载PDF
近代政治文化转型中的俞明震现象
4
作者 项义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135,159,共8页
本文以俞明震诗文及相关史料为据,对其生平和思想发展状况作了考证性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俞氏一家几代寄籍宛平应试的科举文化背景,俞明震早年清寒的家庭生活背景对其心态的影响,他与清流派的思想分歧及其人事背景,在乙未保台之役、查办... 本文以俞明震诗文及相关史料为据,对其生平和思想发展状况作了考证性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俞氏一家几代寄籍宛平应试的科举文化背景,俞明震早年清寒的家庭生活背景对其心态的影响,他与清流派的思想分歧及其人事背景,在乙未保台之役、查办《苏报》案等历史事件中的政治表现以及在任江南陆师学堂总办期间倡导新学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力图还原俞明震其人其事的历史本相,并将其置于近代社会政治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他的一些逾越官员职守的行为背后的文化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明震现象 政治文化 近代转型
下载PDF
天目茶的历史回顾和发展思考
5
作者 俞为洁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天目山是浙江最早出现茶事活动的地方之一,起于汉晋,名显唐宋明清,然现代之天目山茶业却远不符其历史之地位。主要原因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定位不准。为此本文提出四个建议:建议以"天目茶"为总名,下括天目青顶、天目龙井... 天目山是浙江最早出现茶事活动的地方之一,起于汉晋,名显唐宋明清,然现代之天目山茶业却远不符其历史之地位。主要原因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定位不准。为此本文提出四个建议:建议以"天目茶"为总名,下括天目青顶、天目龙井等品牌,主打"云雾"和"野茶"概念,着重开发道教养身茶,并尝试性地恢复以天目盏为特色的宋元佛寺茶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茶 历史回顾 发展思考
下载PDF
异途并行,同道共进:蔡元培与章太炎的早期经历和思想异同 被引量:1
6
作者 项义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4-212,共9页
蔡元培与章太炎是浙江近代文化名人中的一对双子星座,两人一生行事多有交集,思想各有异同。本文以史料为据,对章、蔡二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异同作了分析,探讨了两人在维新运动期间的交集与互动,并对两人从维新走向革命的思... 蔡元培与章太炎是浙江近代文化名人中的一对双子星座,两人一生行事多有交集,思想各有异同。本文以史料为据,对章、蔡二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异同作了分析,探讨了两人在维新运动期间的交集与互动,并对两人从维新走向革命的思想轨迹作了比较分析。文章提出,在晚清时期从维新走向革命的潮流中,蔡元培和章太炎是知识界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殊途同归,既不无浙江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更是共和思想在新知识界逐渐成为主流的表现。这是近代中国走向共和、建立民国的思想基础,也是今人比较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思想异同的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章太炎 晚清士绅 人文教养 科举经历 维新思想排满革命
下载PDF
宋代纸质明器的盛行及其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吉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2,共8页
宋代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因此其时的丧葬风俗也较前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明器由唐代的登峰造极逐渐衰落,而纸钱、纸人纸偶、纸房屋等纸质明器,由于具有使用方便,价廉物美,防止盗墓等优点,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关键词 宋代 丧葬 明器 纸钱
下载PDF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柴氏四隐集》误收《白云庄》组诗辨正
8
作者 白效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4,共1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库本”)《柴氏四隐集》收有题为《白云庄》的组诗四首,系于柴望名下,这四首诗又见库本赵扦《清献集》。《全宋诗》的编者在整理编辑柴望诗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库本”)《柴氏四隐集》收有题为《白云庄》的组诗四首,系于柴望名下,这四首诗又见库本赵扦《清献集》。《全宋诗》的编者在整理编辑柴望诗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6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915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文渊阁 组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宋诗》 辨正 误收 1998年
下载PDF
俞明震《觚庵诗存》诗艺分析与诗史定位
9
作者 吴蓓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4,共8页
晚清俞明震诗感时伤世,摄时代风云变幻于笔底,沉郁苍凉,传达出易世之际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歌哭,笔含"杜意",耐人寻味。工写景,有庄、列高致。时有谢(灵运)柳(宗元)之姿、常(建)刘(眘虚)之趣;法追钱起,托体简斋,而结穴在于学... 晚清俞明震诗感时伤世,摄时代风云变幻于笔底,沉郁苍凉,传达出易世之际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歌哭,笔含"杜意",耐人寻味。工写景,有庄、列高致。时有谢(灵运)柳(宗元)之姿、常(建)刘(眘虚)之趣;法追钱起,托体简斋,而结穴在于学宋。接壤厉鹗浙派,与"同光体"声气相求,洵为晚清诗坛名家。俞明震诗名随"同光体"的暗淡而长期隐于文学史,评论亦处于"失语"状态。梳理"宋诗"一派的传承历史,为"同光体"溯源,找准其历史定位,重建评价体系,方能正确估量俞明震诗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明震 《觚庵诗存》 杜意 艺术渊源 诗史定位
下载PDF
汉学,宋学,抑或汉宋兼采?——试论李慈铭所属的学术营垒
10
作者 卢敦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94,共4页
晚清名士李慈铭,除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外,也做了不少学术工作。处身于汉宋兼采的学术环境,李慈铭的学术观也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然而,要判别他属何处学术营垒并非简单。本文探讨李慈铭对汉学、宋学的姿态,并引入客观化和去道德化审视... 晚清名士李慈铭,除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外,也做了不少学术工作。处身于汉宋兼采的学术环境,李慈铭的学术观也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然而,要判别他属何处学术营垒并非简单。本文探讨李慈铭对汉学、宋学的姿态,并引入客观化和去道德化审视他的学术观,见出时代大转型期学人的典型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宋学 汉宋兼采 李慈铭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封驳制度
11
作者 何勇强 卢敦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1,共4页
起始于唐代的封驳制度,至宋逐步完善成熟。封驳制度试图尽可能将皇权纳入制度规范之内,通过对皇权的监督制衡,防止君主的过失和政治上的不合法行为。虽然封驳制度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存在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丰富性和一定程... 起始于唐代的封驳制度,至宋逐步完善成熟。封驳制度试图尽可能将皇权纳入制度规范之内,通过对皇权的监督制衡,防止君主的过失和政治上的不合法行为。虽然封驳制度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存在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丰富性和一定程度的科学性,于今仍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规范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局限性 监督制衡 合法行为 科学性 丰富性
原文传递
古代中国如何使用“智库”
12
作者 何勇强 卢敦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89,共4页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机构,在中国古代应该是没有的。但如果论向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则以下两种情况较为常见:一是某些官职具有咨询、参议与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的职能,为君主或长官决策提供服务,其职能与智库类似;二是古代知识...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机构,在中国古代应该是没有的。但如果论向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则以下两种情况较为常见:一是某些官职具有咨询、参议与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的职能,为君主或长官决策提供服务,其职能与智库类似;二是古代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为君主或长官出谋划策,这些人形成一个群体,便自然成为一个智囊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智库 咨询服务 古代知识分子 搜集整理 出谋划策 个人身份 决策者
原文传递
类比思维与一分为二:论中国古代散文写法的两种向度
13
作者 卢敦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96,共8页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 类比思维 一分为二 《过秦论》 《〈石头记〉序》
原文传递
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学术活动述评
14
作者 钱明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28,F0003,共3页
2014年1月9日是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忌日,绍兴市政府遂与浙江省社科院合作,在绍兴举办了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学术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三部分内容:学术研讨、现场祭祀与遗迹调研。学术研讨的主题是:绍兴地域文化与阳明文化的关系;阳... 2014年1月9日是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忌日,绍兴市政府遂与浙江省社科院合作,在绍兴举办了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学术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三部分内容:学术研讨、现场祭祀与遗迹调研。学术研讨的主题是:绍兴地域文化与阳明文化的关系;阳明思想对绍兴近现代思想的影响;关于绍兴王阳明遗迹的调研与考辩;东亚国家和地区阳明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活动 王阳明 逝世 纪念 述评 学术研讨 阳明学研究 阳明文化
原文传递
古代中国如何使用“智库”
15
作者 何勇强 卢敦基 《党政干部参考》 2015年第5期53-54,共2页
君主与长官对智库的使用有多种形式。朝会、奏对与上疏。朝会、奏对,自然成为皇帝使用智库最常见的方式。在这方面,处于“智库”职位的官员与其他官员并无明显区别。他们的优势是常侍皇帝左右,对军国大事比较了解,所言多能切中要害... 君主与长官对智库的使用有多种形式。朝会、奏对与上疏。朝会、奏对,自然成为皇帝使用智库最常见的方式。在这方面,处于“智库”职位的官员与其他官员并无明显区别。他们的优势是常侍皇帝左右,对军国大事比较了解,所言多能切中要害。通进奏章,是“智库”官员发挥作用的另一重要渠道。这些官员中,谏官与使臣所上章疏尤为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古代中国 官员 皇帝 谏官
原文传递
章太炎与现代中国的学术转型
16
作者 陈永忠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107,共7页
19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传统中国社会缓慢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传统中国学术也开始走向从学术宗旨、学术方法、研究对象到范式与意义的全方位转型。这一方面是由于西学的广泛传播,更为重要的则是由于传统学术自身发展理路的演变。在此学术... 19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传统中国社会缓慢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传统中国学术也开始走向从学术宗旨、学术方法、研究对象到范式与意义的全方位转型。这一方面是由于西学的广泛传播,更为重要的则是由于传统学术自身发展理路的演变。在此学术转型的历史时期,章太炎是其中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代表人物。在渊博的国学知识基础上,章太炎充分吸收西方学术的理念,分别提出了六经皆史、诸子平等以及学在求是等治学主张,从而深刻影响了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内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现代中国 学术转型
原文传递
试论方显廷的统制经济观念
17
作者 毛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第4期307-309,共3页
方显廷的统制经济观念,从抗战前局部统制,即在几个有限的行业范围内实行国家统制,发展到抗战爆发后强调全面统制,并在战后强调市场经济的回归。方显廷统制经济观念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他的统制经济观念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第二,从始... 方显廷的统制经济观念,从抗战前局部统制,即在几个有限的行业范围内实行国家统制,发展到抗战爆发后强调全面统制,并在战后强调市场经济的回归。方显廷统制经济观念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他的统制经济观念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第二,从始至终,方显廷一直对统制经济观念,即由国家完全的控制经济,存有疑虑,也就是说,即使在抗战时强调全面统制经济的方显廷,在认可政府主导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私营经济本身的作用。方显廷统制经济观念的产生与变化,一方面受到其学习的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中国具体的社会现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显廷 局部统制 全面统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