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对神经细胞衰老和衰老相关异染色质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知忖 刘冰 周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322-323,327,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对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神经细胞衰老及异染色质聚集(SAHF)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Neuro-2a细胞株,在造模药物刺激前,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皂苷Rg1,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细胞活力检测、衰...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对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神经细胞衰老及异染色质聚集(SAHF)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Neuro-2a细胞株,在造模药物刺激前,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皂苷Rg1,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细胞活力检测、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染色、衰老相关异染色质聚集检测。结果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可改善t-BHP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此改善呈剂量依赖性;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各组,SA-β-gal染色细胞阳性数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可预防t-BHP诱导的SAHF形成,呈显著剂量依赖性。结论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预防神经细胞衰老,防止异染色质聚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2a细胞 人参皂苷RG1 细胞衰老 衰老相关异染色质聚集
下载PDF
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自然衰老大鼠骨骼肌IGF-I/Akt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温佩彤 徐平 +2 位作者 虎力 张伟波 高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探索低频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效应,以及IGF-I/Akt及其下游蛋白质合成相关通路信号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6月龄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400~450 g,饲养至大鼠12月龄,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索低频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效应,以及IGF-I/Akt及其下游蛋白质合成相关通路信号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6月龄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400~450 g,饲养至大鼠12月龄,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YC,只抓取、固定、放回,不做其他干预),电针组(YA,电针干预),运动组(YE,运动干预),电针+运动组(YEA,电针结合运动干预),自SD大鼠12月龄开始持续干预至18月龄,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自然衰老大鼠:骨骼肌湿重/体重比;光学显微镜下比目鱼肌HE染色形态;Real-time qPCR法检测骨骼肌中IGF-I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的大鼠腓肠肌中AKT、mTOR、p70S6K和p-p70S6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YC组相比,YA组、YEA组皆明显增加18月龄大鼠腓肠肌湿重/体重比(P<0.05);YEA组能明显增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高于YC组和YA组(P<0.05)。与YC组相比,各个干预组大鼠的腓肠肌IGF-I mRNA表达水平皆有上升趋势,其中YEA组IGF-I mRNA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51)。与YC组相比,电针组(YA)p-Akt,p-mTOR表达升高(P<0.05),电针+运动组(YEA)p-Akt,p-mTOR,p-p70S6K表达也显示出升高趋势(P<0.05)。结论: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可延缓18月龄自然衰老大鼠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IGF-I/Akt通路,促进蛋白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低频电针 肌萎缩 蛋白质生物合成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仲华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活动度、疼痛数字评分(NR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慢性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部活动度、疼痛数字评分(NR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慢性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腰部活动度、NRS评分、ODI评分、满意度评分及持续坐立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2组前屈、伸展、侧屈活动度及持续坐立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RS、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NRS、ODI、满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慢性下腰痛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强腰部活动度,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 温针灸 关节松动术 腰部活动度 疼痛数字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杜嘉 刘昊 +5 位作者 许静 陆春梅 周金凤 吴平花 郑丽圆 李新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验证穴位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1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分为埋线组(105例,脱落4例)和假埋线组(105例,脱落6例)。埋线组予穴位埋线治疗,穴取天枢、大横、下脘、中脘、气海、关元、大巨;... 目的:验证穴位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1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分为埋线组(105例,脱落4例)和假埋线组(105例,脱落6例)。埋线组予穴位埋线治疗,穴取天枢、大横、下脘、中脘、气海、关元、大巨;假埋线组采用假穴位埋线法,取穴、针具、操作均同埋线组,但针管里未装入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两组均2周埋线1次,共埋线4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第3~8周)周平均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及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便次数(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和排便困难程度评分。结果:埋线组患者周平均CSBMs≥3次的病例数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假埋线组[91.1%(92/101)vs 43.4%(43/99),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PAC-QOL量表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埋线组治疗后周平均SBMs与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增加幅度、PAC-QOL量表与排便困难程度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假埋线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可以明显增加中风后便秘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便秘 穴位埋线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知忖 任莉莉 +2 位作者 路飞 阮晨 唐镔镔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1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8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8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绪相关指标及神经活性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NPY、5-HT、CG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NPY、5-HT、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药治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疗效 情绪 神经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Conducting qi and regulating the spirit needling method for insom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旭 杜嘉 谭克平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ucting qi and regulating the spirit needling method and regular needling method.Methods:Sixty-nine patients of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ucting qi and regulating the spirit needling method and regular needling method.Methods:Sixty-nine patients of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35 cases)and a control group(34 cases).Bǎihuì(百会GV20),Sìshéncōng(四神聪EX-HN1),Hégǔ(合谷LI4),Tàichōng(太冲LR3),Zúsānlǐ(足三里ST36)and Sānyīnjiāo(三阴交SP6)were selected in the two group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eedling method for conducting qi and regulating the spirit.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regular needling method.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every other day,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12 times.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and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score and the score of each item of PSQI as well as the result of ESS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all P<0.05).The improvements in the total score of PSQI and the result of 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both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57%(31/3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76.47%(26/34)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nducting qi and regulating the spirit needling method achieves a better effect on insomnia as compared with the regular needling method.This method achieves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sleep latency,sleep quality and daytime sleep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OMNIA Conducting-qi needling method Acupunctu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原文传递
低频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温佩彤 徐平 +2 位作者 虎力 张伟波 高原 《四川中医》 2020年第6期65-70,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20月龄自然衰老SD大鼠骨骼肌萎缩模型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干预时间(6个月,8个月),不同的干预方法(电针+运动、运动),观察低频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肌生成相关蛋白影响,讨论其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 目的:本研究以20月龄自然衰老SD大鼠骨骼肌萎缩模型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干预时间(6个月,8个月),不同的干预方法(电针+运动、运动),观察低频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肌生成相关蛋白影响,讨论其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12月龄自然衰老雄性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1)停止运动组(OSE)、停止电针+运动组(OSEA):干预周期6个月,自大鼠12月龄开始干预,18月龄时停止干预,至20月龄时处死;(2)持续运动组(OE)、持续电针+运动组(OEA):干预周期8个月,自大鼠12月龄开始继续干预至20月龄。分析不同干预方法(运动、电针)、不同干预周期(6个月,8个月)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效应。检测指标:腓肠肌、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Western blot检测肌生成相关信号蛋白MyoD、myogenin、eMyHC表达水平。结果:(1)骨骼肌湿重体重比:不同干预方法,不同干预周期对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存在拮抗效应。在电针+运动干预情况下,干预周期6个月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值高于8个月(P<0.05)。(2)肌生成因子:非参数检验显示,与OE组相比,OSE组,停止电针+运动组(OSEA)Myogen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持续电针+运动组(OEA)Myogenin表达也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1)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干预周期为6个月,可延缓大鼠增龄性骨骼肌萎缩,优于单纯电针、运动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较干预8个月更有效。(2)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可能通过激活IGF-I/Akt通路,促进20月龄自然衰老大鼠腓肠肌Myogenin表达上调,影响成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性骨骼肌萎缩 有氧运动 低频电针 成肌分化
原文传递
microRNA与外泌体参与肌肉萎缩调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温佩彤 徐平 +2 位作者 虎力 张伟波 高原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外泌体是一种特异性细胞外囊泡,微小RNA(microRNA)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运输、调控靶细胞功能间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外泌体与内部microRNA作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使,参与了各种疾病的发生。肌肉萎缩就是其中一种,该病患者涉及microRN... 外泌体是一种特异性细胞外囊泡,微小RNA(microRNA)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运输、调控靶细胞功能间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外泌体与内部microRNA作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使,参与了各种疾病的发生。肌肉萎缩就是其中一种,该病患者涉及microRNA调控,在临床中microRNA是诊断肌肉萎缩的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靶点。本文主要对microRNA与外泌体参与肌肉萎缩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外泌体 肌肉萎缩 调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