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建波 秦斐 钟瑜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1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常规关节穿刺术抽取RA患者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Treg细胞百分含量,... 目的研究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1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常规关节穿刺术抽取RA患者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Treg细胞百分含量,并研究其与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Foxp3+Treg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与DAS28评分分组、ESR、CRP、RF无相关性(P>0.05);RA组患者关节液Foxp3+Treg细胞的百分含量高于自身外周血(P<0.01),且与DAS28评分分组、ESR、CRP有负相关性(P均<0.01);RA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和关节液中Foxp3+Treg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高(P均<0.05)。结论Foxp3+Treg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外周血Foxp3+Treg细胞降低导致其负调控作用的减弱,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聚集于关节液中Foxp3+T细胞,不能抑制疾病的发生,但在控制炎症程度发挥了一定作用。监测患者外周血Foxp3+Treg细胞水平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Treg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 关节液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钦 朱芸芸 +1 位作者 钟瑜 徐再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81例,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糖皮质激素用量、疗程,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81例,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糖皮质激素用量、疗程,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使用、感染情况等。实验室指标有血常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白蛋白、病原学结果等,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及各因素对SLE感染发生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大部分感染以细菌为主,占53.4%,同时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的G-菌占绝大多数;真菌以念珠菌属最常见,且多见于50岁以上SLE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是SLE感染患者主要的病毒检出类型。(2)SLE以呼吸道感染占绝大多数,其次尿路感染在SLE患者也不少见,带状疱疹是最常见的皮肤感染表现。(3)与SLE非感染患者比较,老年患者、CRP增高、血白蛋白下降者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0岁SLE患者感染危险度是年轻患者的6.44倍,血白蛋白下降患者感染风险较正常增加1倍。而性别、ESR、血脂等因素改变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贫血对感染的发生率改变无明显影响。CRP增高与SLE的活动状态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感染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叶氏女科证治》学术特色举要 被引量:4
3
作者 施仁潮 叶新苗 +1 位作者 段玉新 刘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本文揭示《叶氏女科证治》的学术特色,详列经带胎产病证、细分缕析,兼及男子小儿相关病证、内容全面,证因方治、贯穿始终,析理中肯、影响深远。
关键词 妇科 证治 月经病 带下 妊娠 求嗣 产儿
下载PDF
唾液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慧登 韩文伦 鲁盈 《医学综述》 2013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信息。由于采集唾液安全无创、方便,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从中探索疾病生物标志物,同时为病程监控、药物监测、疗效评价等提供依据。唾液检验正成为当前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研... 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信息。由于采集唾液安全无创、方便,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从中探索疾病生物标志物,同时为病程监控、药物监测、疗效评价等提供依据。唾液检验正成为当前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总结回顾唾液检测在感染、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药物毒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检测 感染 肿瘤 风湿免疫 内分泌 药物毒物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仙珍 胡岗 +1 位作者 黄美春 鲁盈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1904-1906,1912,共4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17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采用激素+环磷酰胺(CTX)联合免疫治疗,4例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例行血浆...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17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采用激素+环磷酰胺(CTX)联合免疫治疗,4例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例行血浆置换。分析17例患者早期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总体预后。结果 17例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9例)、乏力(12例)、消瘦(6例)、关节肿痛(2例)、紫癜样皮疹(2例)等非特异性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贫血,且均有重要脏器累及,主要累及肺脏10例,肾脏10例,周围神经4例,心脏1例。14例患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3例患者胞质型ANCA、MPO-ANCA阳性。死亡5例,需维持性肾透析6例,病情稳定5例,1例失访。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早期多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漏诊、误诊,ANCA及抗原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特异度高。对于诊断明确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需积极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期待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死亡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早期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媚荫 张仙珍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性功能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65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均采用电化学法检测血中性激素雌二醇(E2)、催乳素(PRL)、促卵泡素(FSH...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性功能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65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均采用电化学法检测血中性激素雌二醇(E2)、催乳素(PRL)、促卵泡素(FSH)、睾酮(T)水平情况,且将以上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予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组34例,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其和病情活动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性激素E2、PRL、FSH、T水平和性功能指标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满意度和性交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可促使SLE患者性激素水平下降,性功能减退,在临床上应用时要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性激素水平 性功能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复发风险的中西医结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严小倩 韩梅 +1 位作者 刘琴 鲁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常规实验室指标以及尿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尿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寻找早期预测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及病房的LN患者60例,其中30例处于活动期(设为活...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常规实验室指标以及尿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尿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寻找早期预测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及病房的LN患者60例,其中30例处于活动期(设为活动组),30例处于缓解期(设为非活动组)。同时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0例非活动组患者继续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以8周为1次随访周期。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积分(SLEDAI)、英国狼疮评定组(BILAG)积分,ELISA法检测尿VCAM-1及尿Periostin水平,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是否出现肾脏活动绘制ROC曲线,分析VCAM-1和Periostin对肾脏复发的诊断效能,并找出其截断值。结果 (1)活动组患者尿VCAM-1及尿Periostin水平均高于非活动组(P<0.01),且非活动组高于对照组(P<0.01)。(2)尿VCAM-1与尿RBC、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BILAG积分、中医证候积分、ANA滴度呈正相关(P<0.05),与血ALB呈负相关(P<0.01)。尿Periostin与24 h尿蛋白定量、SCr、SLEDAI积分、BILAG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ALB呈负相关(P<0.01)。(3)根据尿VCAM-1的ROC曲线,其诊断狼疮肾炎疾病活动的特异性66.7%,敏感性96.7%。根据尿Periostin的ROC曲线,特异性36.7%,敏感性96.7%。(4)30例非活动组患者2年出现临床复发共13例(43.3%),临床复发前16、8周,尿VCAM-1及尿Periostin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P<0.01)。存在风湿内扰证候的患者更易出现肾脏疾病复发(P<0.01)。维持期服用羟氯喹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更不易出现肾性复发(P<0.05)。结论尿VCAM-1及尿Periostin与狼疮肾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并可早期预示LN肾性复发。风湿内扰证候与肾脏疾病复发密切相关。维持期服用羟氯喹及中药对预防复发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骨膜蛋白 复发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