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叶惠雅 陈建光 余剑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65例TIA患者,将患者分为非脑梗死组119例,脑梗死组46例,均为TIA发展至脑梗死的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65例TIA患者,将患者分为非脑梗死组119例,脑梗死组46例,均为TIA发展至脑梗死的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TIA累及的脑血管系统、是否吸烟及长期大量饮酒、是否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TIA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血清各项指标(TG、TCH、HDL、LDL、FIB).结果 (1)TIA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的性别、TIA累及的脑血管系统、吸烟、长期大量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患者所占比例与非脑梗死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患者的发作频率高于非脑梗死组,而发作持续时间长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组患者的TG、LDL及FIB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患者的TCH、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率高、TG、LDL及FIB水平升高均为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提高重视程度,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性脑栓塞后华法林抗凝治疗门诊管理18例报告
2
作者 叶惠雅 魏兴海 陈建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年第4期328-329,共2页
心房颤动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而脑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主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外大量循证证据表明,随年龄增加,心房颤动患病率升高,65岁以上患病率为5.90%。心房颤动及其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已成为当今老龄化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 心房颤动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而脑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主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外大量循证证据表明,随年龄增加,心房颤动患病率升高,65岁以上患病率为5.90%。心房颤动及其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已成为当今老龄化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国内的两项研究证实,脑卒中复发的首要因素是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栓塞 华法林
下载PDF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高 盛燕红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颈动脉情况,包括IMT值、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斑... 目的:探讨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颈动脉情况,包括IMT值、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斑块面积,随访3年观察是否发生或再发脑梗塞。结果:观察组患者IMT大于对照组,CCAD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4.31%、31.00%,硬化斑块检出者斑块面积大于对照组检出者。随访3年,观察组再次脑梗塞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6.67%、8.82%,对照组脑梗塞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5.00%、2.0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简便易行、无创、可靠等优点,对脑梗塞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内-中膜 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