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检察院规范执法行为的逻辑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裘霞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X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基层检察院 执法行为 实践 逻辑 法律实施 检察机关 社会主义 不规范现象 执法作风 监督能力
原文传递
论刑事禁止令的司法适用
2
作者 许小香 《办公室业务》 2014年第1S期235-235,共1页
刑事禁止令是我国刑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它的设立对刑法领域的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刑事禁止令在一年多来的实践中取得的成果,针对目前刑事禁止令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分析提出了可资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刑事禁止令 刑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论职务犯罪中的自然人主体
3
作者 裘霞 李佑喜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77-82,共6页
职务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两种。从现行法律规定看,职务犯罪自然人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三类。在司法实践中,对此三类人员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其中对以国家工... 职务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两种。从现行法律规定看,职务犯罪自然人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三类。在司法实践中,对此三类人员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其中对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的认定争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主体 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 自然人主体
下载PDF
处理受贿罪应划清的几个界限
4
作者 王晨晖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期75-75,共1页
受贿罪和贪污罪都属于以权谋私的职务犯罪,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当前很多国家工作人员在犯下受贿罪后,还大叫冤屈,说自己只是接受了他人的馈赠而已,谈不上收受贿赂。这种人是想钻空子,殊不知他已犯下受贿罪。因为受贿行为和接受馈赠... 受贿罪和贪污罪都属于以权谋私的职务犯罪,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当前很多国家工作人员在犯下受贿罪后,还大叫冤屈,说自己只是接受了他人的馈赠而已,谈不上收受贿赂。这种人是想钻空子,殊不知他已犯下受贿罪。因为受贿行为和接受馈赠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在处理受贿罪时,应该正确划清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受贿罪 贪污罪 界限
下载PDF
浅析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和合适成年人到场问题
5
作者 陈海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年第16期141-141,共1页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讯问和审判未成年人时法定代理人和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本文试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围绕该制度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合理的规范设想。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法定代理人 合适成年人 权益保护
下载PDF
检察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荣彪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41-41,共1页
检察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在长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普遍服从的一种外在表现。公信力不足是检察工作脱离人民群众的最突出表现,也是检察事业发展中最危险的信号。抓好公信力建设,就抓住了检察机关法律监... 检察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在长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普遍服从的一种外在表现。公信力不足是检察工作脱离人民群众的最突出表现,也是检察事业发展中最危险的信号。抓好公信力建设,就抓住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关键,就抓住了落实执法为民理念的根本。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信力 法律监督职能 公众信任 外在表现 人民群众 检察工作 检察事业
原文传递
构建检察预审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晨晖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21期49-50,共2页
检察预审,即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案件在立案侦查终结前,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对侦查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决定是否移送审查起诉的预先审查活动.预审机制是检查证据质量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办案程序的及时监督,也是应对翻供现... 检察预审,即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案件在立案侦查终结前,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对侦查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决定是否移送审查起诉的预先审查活动.预审机制是检查证据质量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办案程序的及时监督,也是应对翻供现象的有效途径.一、检察预审中存在的不足(一)整体制度建设不完善.当前,检察预审机制内容尚未进入法律条文和全国性规范化文件,因此不同地方的检察院在实行预审机制时都要从头开始探索,逐步落实人员、方式等相关内容.各地检察院落实预审机制固然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规章制度,合理调配人员力量,但是缺少整体的制度安排,这样不利于检察预审机制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也难以形成整体联动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 侦查终结 侦查活动 预审人员 下级检察院
原文传递
构建检察保障机制 服务金融综合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飞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2-34,共3页
民营经济发达是目前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但其存在着“两多两难”的问题,即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小微企业多、但融资难,“两多两难”引发了严重的民间借贷问题。2012年3月28日,为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 民营经济发达是目前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但其存在着“两多两难”的问题,即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小微企业多、但融资难,“两多两难”引发了严重的民间借贷问题。2012年3月28日,为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引导隐藏在“地下”的数千亿民资早日实现“阳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金融 保障 检察 改革 服务 经济发展过程 经济发达 民间资金
原文传递
延伸检察职能 服务扩权强镇
9
作者 王荣彪 《中国检察官》 2008年第11期12-13,共2页
2006年底开始,绍兴县率先在全省启动新型城镇建设,并选择钱清等7个乡镇、街道,进行强镇扩权试点,将原本由县级职能部门行使的权力下放给乡镇在辖区内行使。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在新型乡镇(街道)设立了检察联络室,派驻了检察联络员。我... 2006年底开始,绍兴县率先在全省启动新型城镇建设,并选择钱清等7个乡镇、街道,进行强镇扩权试点,将原本由县级职能部门行使的权力下放给乡镇在辖区内行使。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在新型乡镇(街道)设立了检察联络室,派驻了检察联络员。我院主要以职务犯罪预防为重点,开展下列各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职能 服务地方 改革 运行 权利 职务犯罪预防 城镇建设 权力下放
原文传递
“多次抢劫”犯罪的认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佑喜 严一鸣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基于我国刑法的行为客观主义特征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本文认为“多次抢劫”的每次抢劫都应当构成犯罪。而且,“多次抢劫”并非纯正的情节加重构成,其实质是抢劫的同种数罪,只是立法将其作为一种加重构成的情节予以规定。因此,“多次抢劫”... 基于我国刑法的行为客观主义特征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本文认为“多次抢劫”的每次抢劫都应当构成犯罪。而且,“多次抢劫”并非纯正的情节加重构成,其实质是抢劫的同种数罪,只是立法将其作为一种加重构成的情节予以规定。因此,“多次抢劫” 仅限于“多次基本抢劫”的既遂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 加重构成 罪刑相适应
原文传递
在公司改制中隐瞒国有资产应定何罪 被引量:3
11
作者 成鉴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公司改制 隐瞒国有资产行为 国有公司人员 滥用职权罪
原文传递
逃债案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司法认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胜 刘让春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3期42-43,共2页
本文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逃债案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司法认定作一初步探讨。一、逃债案件情况简要分析本文研究的"逃债",是指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无正当理由拒绝或逃避履行按照债权合同及行政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形成的义务,[1]... 本文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逃债案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司法认定作一初步探讨。一、逃债案件情况简要分析本文研究的"逃债",是指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无正当理由拒绝或逃避履行按照债权合同及行政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形成的义务,[1]该债限指债权合同和具有经济交付内容行政合同之债,不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形成的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实践 案件情况 司法认定 逃债 有为 行政合同 债权合同 经济领域
原文传递
如何搜集渎职犯罪线索
13
作者 卢雪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S期60-61,共2页
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案源线索匮乏一直制约着人民检察院的反渎职检察工作,有相当部分罪名在很多检察院属于“新罪名”,即仅仅是停留在法条上而不是诉讼程序中的实在犯罪。如何开辟案源,已成为促进反渎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犯罪线索 渎职 人民检察院 搜集 97年刑法 检察工作 诉讼程序 全面发展 案源 罪名
原文传递
从权力对称性看侦查监督职能的完善
14
作者 王荣彪 卢雪勇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S期57-58,共2页
侦查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侦查监督权和侦查权力不对称的问题,影响了侦查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亟需在刑事诉讼法再修订时予以完善。
关键词 侦查活动 监督职能 侦查权力 对称性 刑事诉讼法 侦查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