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陆地 俞国峰 +1 位作者 吕铁 应利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4322-4325,4330,共5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脓毒症常规治...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脓毒症常规治疗法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C组患者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乳酸(Lac)、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I、SVRI、EVLWI、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患者CI、SVRI高于A组,EVLWI、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C组患者CI、SVRI高于B组,EVLWI、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Lac、PCT、CRP、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患者Lac、PCT、CRP、BNP低于A组,C组患者Lac、PCT、CRP、BNP低于B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无与药物或血液灌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和血液灌流,能有效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收缩能力、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加组织灌注、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参麦注射液 血液灌流 血流动力学 组织灌注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中暑患者干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尧英 王志娟 +1 位作者 林艳红 孙一勤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2期2026-2026,2056,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治疗重症中暑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预后改善的价值。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2013年度夏季重症中暑患者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治疗重症中暑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预后改善的价值。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2013年度夏季重症中暑患者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集束化护理组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组在患者入科后给予综合的护理方案。经过72 h治疗后通过观察2组的体温恢复情况、意识转清时间和APACHEⅡ评分,来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集束化护理组体温下降时间及昏迷转清醒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72 h后APACHEⅡ评分集束化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集束化护理组的医生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集束化护理组通过集束化护理后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提高中暑患者抢救成功率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对于提高中暑护理质量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集束化 护理
原文传递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钟芳芳 孙雪东 +1 位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1期1701-1701,1719,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9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31例,按病情是否进展分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9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31例,按病情是否进展分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反复TIA发作、发热、斑块和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FIB水平方面明显高于非进展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发热、LDL、FIB升高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反复发作的TIA和发热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高血压、糖尿病、发热、LDL、FIB升高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应及时合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雪东 陈建东 +1 位作者 严一核 应利君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578-579,654,共3页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综合性ICU收治的110例需要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在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留...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综合性ICU收治的110例需要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在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留置(超声组,n=58)和传统体位标志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留置(对照组,n=52),比较2组的导管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天数及相应的感染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超声组置管天数(14.2±4.5)d,对照组为(7.8±5.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导管细菌定植率为8.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置管能够显著降低局部导管相关感染和导管细菌定植,能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增加置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超声定位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