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耗双控”转“碳双控”背景下的浙江省减煤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诚 叶津宏 +1 位作者 张天佑 黄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
以浙江省发电、供热、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用煤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自下而上”的煤炭消费预测模型,考虑未来各行业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水平提升等关键因素,对不同情景下浙江省煤炭消费量、减煤路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基... 以浙江省发电、供热、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用煤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自下而上”的煤炭消费预测模型,考虑未来各行业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水平提升等关键因素,对不同情景下浙江省煤炭消费量、减煤路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基于分析与讨论,对浙江省发电、供热、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提出了结构、技术、管理减煤的路径,并形成了调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机制、将发电供热行业作为减煤重点、削减工业行业原料用煤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碳排放双控 减煤 情景分析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以浙江省县域为例 被引量:70
2
作者 化祥雨 金祥荣 +2 位作者 吕海萍 叶娅芬 邵元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质量发...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质量发展耦合空间格局以良好耦合为主,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以中级协调为主。②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结构呈现出向环杭州湾高度集聚态势,空间耦合冷热点区变化显著,空间演化路径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空间协调冷热点区分布格局比较稳定。③高质量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作用强度自经济实力、集聚能力、政府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演化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化祥雨 《浙江经济》 2021年第2期55-57,共3页
从高质量发展来看,全省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空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加快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需全面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协调均衡发展、践行绿色低碳行动、畅通内外双循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从高质量发展来看,全省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空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加快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需全面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协调均衡发展、践行绿色低碳行动、畅通内外双循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对确保“十四五”时期浙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2019年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浙江县域 新发展理念 对策研究 双循环 发展指标体系 全面深化 协调均衡发展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效应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吕海萍 邓宏刚 +1 位作者 化祥雨 董颖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0,共8页
高等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关系国际竞争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和德国2005—2020年的样本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深入剖析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发... 高等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关系国际竞争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基于中国和德国2005—2020年的样本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深入剖析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德国,中国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发展基础薄弱,增长速度更快”的特征;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耦合度上,中国长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显著优于德国,但近年来两国差距大为缩小;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协调度上,德国优于中国,两国的协调度均呈现出“总体发展向好,协调等级提升缓慢”的特征。建议:(1)适度增加高等教育支持,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2)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提升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协调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升级协调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 耦合协调 中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