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肿瘤热消融治疗的CT影像演变与疗效评价
1
作者 杨虹 江海涛 +3 位作者 刘璐璐 范林音 陈海燕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分析肺肿瘤热消融治疗的CT影像表现及演变过程,探讨早期疗效评价的最佳时期和标准。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肺肿瘤热消融治疗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完全消融组和不完全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 目的 分析肺肿瘤热消融治疗的CT影像表现及演变过程,探讨早期疗效评价的最佳时期和标准。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肺肿瘤热消融治疗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完全消融组和不完全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1、3、6、12个月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肺肿瘤热消融治疗后CT早期疗效评价的最佳时期和标准。结果 热消融术后即刻所有消融灶体积均较术前增大,病灶周围可见磨玻璃样阴影。完全消融组和不完全消融组患者磨玻璃样阴影最小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界值为3.9 mm时,AUC为0.871,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3%。随时间延长,完全消融组患者消融灶体积逐渐缩小,最终表现为纤维条索、空洞、结节;不完全消融组患者消融灶体积先缩小后增大,呈结节或肿块样。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消融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平扫CT值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3个月消融灶增强后CT强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消融组表现为轻度强化(<10 HU),不完全消融组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15 HU)。结论 热消融术后即刻病灶周围磨玻璃样阴影最小宽度对疗效评价有较大的预测意义;消融灶大小变化和强化幅度是判断病灶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像指标;术后6个月是早期评价热消融治疗效果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 热消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玉杰 杨方英 尤国美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评估应用预见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3月关于... 目的评估应用预见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3月关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探讨各研究的异质性。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降低了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腹痛、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尿潴留、不满意的发生率(P<0.001),但并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腹痛、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尿潴留、患者不满意发生率,但纳入研究分析并未表明预见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DCE-MRI联合DWI评价食管癌放疗效果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谢铁明 邵国良 +4 位作者 石磊 王准 叶智敏 朱子羽 庞佩佩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213-221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均于放疗前、第5次放疗后(放疗中)行胸部MRI平扫、DWI和DCE-MRI检查,根治性放疗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造影及...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均于放疗前、第5次放疗后(放疗中)行胸部MRI平扫、DWI和DCE-MRI检查,根治性放疗后1个月复查食管吞钡造影及胸部增强CT评价疗效。按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比较CR组与PR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比较Ktrans、Kep、Ve、ADC值对放疗效果评估的效能。结果 CR组患者29例,PR组患者11例。放疗前,CR组与PR组患者Ktra ns、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ep、V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中,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放疗前Ktra ns、ADC值,及放疗中Ktra ns、Ke p对放疗效果评估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DCE-MRI联合DWI可以更早地对食管癌放疗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放疗剂量和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经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可行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强 郑家平 +5 位作者 汝复明 张家兴 俞翔耀 童乾纲 奚顺法 顾伟中 《世界肿瘤杂志》 2006年第1期1-4,F0002,共5页
目的 评价经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效果。方法 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 目的 评价经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效果。方法 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等分为45℃、50℃、55℃(导管流出温度)3个亚组,每亚组各2头。热灌注14d,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检。结果 热灌注后2wk,12头实验猪均存活,处死实验猪,取出肝脏,实验组共取得四个热凝固灶,50℃、55℃亚组各两个。病灶局限于目标肝段,呈契形,尖端指向肝门,基底远高肝门,与邻近肝段分界清楚,由内向外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凝固坏死区、炎性反应区和纤维化区。对照组和试验组45℃亚组肝脏未见典型热凝固坏死。结论 经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高温灌注高于50℃生理盐水,并维持10min,可使目标肝段发生彻底凝固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灌注 肝癌 热凝固坏死 病理学 经动脉导管灌注 高温生理盐水 肝段热凝固
下载PDF
区域生长法结合多竞争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去除乳腺X线摄影图像中胸大肌影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元振 林伟 +1 位作者 朱玲英 张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评价区域生长法结合多竞争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去除数字乳腺X线摄影(MG)图像中胸大肌影的价值。方法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244例MG数据,对图像进行轮廓选择、增强数据特征、胸大肌边界轮廓粗定位和去噪处理;结合最小二乘法改进区域生长法... 目的评价区域生长法结合多竞争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去除数字乳腺X线摄影(MG)图像中胸大肌影的价值。方法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244例MG数据,对图像进行轮廓选择、增强数据特征、胸大肌边界轮廓粗定位和去噪处理;结合最小二乘法改进区域生长法,拟合胸大肌的边界轮廓函数,使用最优轮廓函数制作胸大肌掩膜图,计算预测图与人工勾画图交并比(IOU)及像素精度(PA),评价其去除MG图像中的胸大肌影的价值。结果基于上述方法所获胸大肌轮廓较为平滑,较少漏分割或过度分割,结果误差较小;还原胸大肌边界轮廓与手动分割结果非常接近,平均IOU为(89.76±4.28)%,平均PA为(89.98±3.91)%。结论结合区域生长法与多竞争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可用于去除MG图像中的胸大肌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最小二乘法分析 区域生长 胸肌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和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君 郑家平 +6 位作者 邵国良 文颂 郭立文 曾晖 张兰 钱超一 郝伟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CC合并PVTT患者53例,其中研究组32例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HCC合并PVTT患者53例,其中研究组32例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21例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水平、PVTT分型、肝脏肿瘤类型、肝外转移及治疗模式这8个因素行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疗效。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8个月和11个月。研究组对于PVTT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χ^2=6.448,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于PVTT的客观缓解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于HCC原发肿瘤病灶的DCR为50.0%,低于对照组PVTT的66.7%,P=0.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患者HCC原发肿瘤病灶进展情况:Child-Pugh为A级的患者对比B级[风险比(HR)=0.236,P=0.003];无肝外转移对比有肝外转移(HR=0.258,P=0.002);以及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对比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HR=0.37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患者总生存期:AFP〈400ng/ml对比AFP≥400ng/ml,HR=0.389,JP=0.030;Child-Pugh为A级对比B级,HR=0.263,P=0.006;无肝外转移对比有肝外转移,船=0.30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病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治疗结果 预后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 索拉非尼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和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径路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俞炎平 江海涛 +4 位作者 姚征 夏启荣 洪凤鸣 曾辉 李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和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径路及其安全性。方法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5例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患者,病变位于胰腺头部9例,体部20例,尾部6例。病变长径1.2—6cm,平均3.7cm。所用穿刺针直径16~21G,...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和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径路及其安全性。方法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5例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患者,病变位于胰腺头部9例,体部20例,尾部6例。病变长径1.2—6cm,平均3.7cm。所用穿刺针直径16~21G,穿刺径路分别为前径路、左侧径路和后径路等。结果35例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术,共用43针次完成穿刺操作。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31例,炎症性病变2例,疑似肿瘤2例(1例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1例为假性胰腺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4.3%。有14例患者再行胰腺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共用65针次完成操作。35例患者108针次穿刺过程中,直接穿入肿块而不需要穿过重要器官者18例,穿过肝脏2例,穿过胃4例,穿过肠壁10例,穿过肠系膜血管1例。全组行穿刺活检35例43针次,其中胃、肠间隙出血1针次,发生率为2.3%(1/43);而在行穿刺植入的14例65针次中,胃、肠间隙出血4针次,发生率为6.2%(4/6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采用16—18G活检针穿刺18例86针次,其中胃、肠间隙出血4针次,发生率为4.7%(4/86);而20—22G活检针穿刺17例22针次,其中胃、肠间隙出血1针次,发生率为4.5%(1/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胰腺病变穿刺活检或穿刺植入治疗胰腺肿瘤技术方法可行,且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组织间植入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俞炎平 邵国良 +2 位作者 郑家平 蒋立明 庞伟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临床疑鼻咽癌咽旁区侵犯或咽旁区复发患者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术.对前、中、后咽旁间隙病灶,分别选取上颌窦外后侧脂肪间隙、下颌切迹、乳突前3条不同...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临床疑鼻咽癌咽旁区侵犯或咽旁区复发患者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咽旁区经皮穿刺切割术.对前、中、后咽旁间隙病灶,分别选取上颌窦外后侧脂肪间隙、下颌切迹、乳突前3条不同穿刺路径,采用16~18 G切割针,经皮穿刺直达咽旁病灶区,行切割活检,95%无水酒精固定标本,送病检.结果 32例均1次穿刺成功,并获得足够的组织用于病理诊断.其中30例阳性,鳞癌21例,未分化癌5例,腺癌4例;另外2例阴性患者,经临床随访证实为放疗后纤维化.诊断准确率为100%.1例患者术中穿刺点出血较明显,压迫20 min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术后出现痰中带血,经止血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全部穿刺活检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在CT引导下,根据病灶部位不同选取不同路径行咽旁区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安全、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穿刺 活检 病理学诊断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伟远 邵国良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4-767,共4页
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后,常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而影响肿瘤的复发及治疗效果,继而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因此,抗病毒... 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后,常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而影响肿瘤的复发及治疗效果,继而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因此,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十分重要,能够减少病毒再激活,减轻肝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疗法
原文传递
经皮肺动脉埋泵化疗治疗难治性双肺转移瘤
10
作者 郑家平 邵国良 +2 位作者 陈玉堂 俞炎平 钱超一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2期817-819,共3页
目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肺动脉埋植化疗泵(PA-PCS)行化疗治疗双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埋泵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15例双肺多发转移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13例,颌下腺腺癌和口底鳞癌肺转移各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 目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肺动脉埋植化疗泵(PA-PCS)行化疗治疗双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埋泵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15例双肺多发转移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13例,颌下腺腺癌和口底鳞癌肺转移各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行PA-PCS,将导管头端留置于肺总动脉分叉处。术后采用 FPA 方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柔比星(ADM)]、FPM 方案[5-Fu+DDP+丝裂霉素(MMC)]、GP 方案[吉西他滨(GEMZ)+DDP],每4~6周重复。结果 15例中,PA-PCS 成功14例,成功率为93.3%,失败1例,造影证实为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4例,左侧1例。患者共接受2~7个疗程化疗,平均5个疗程。随访2~43个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无变化(SD)8例,恶化(PD)2例,近期有效率28.6%(4/14)。并发症主要为创口长期不愈合1例。结论 PA-PCS 行化疗对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肯定,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输注泵 植入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