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维军 狄小云 +1 位作者 王彬冰 白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2100-210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计划。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 7.6c计划系统,设计患侧乳腺切线方向小角...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计划。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 7.6c计划系统,设计患侧乳腺切线方向小角度展开入射的4野逆向调强计划和入射角度在患侧乳腺平面内均分的5野调强计划,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两种逆向调强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肺的V30、V20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30和平均剂量等剂量学指标。结果:通过对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逆向调强计划设计中两种计划的比较发现,4野逆向调强计划对心脏和肺保护较好,而5野逆向调强计划能够给靶区带来较佳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结论: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计划的设计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于基本状况良好且心肺功能较好且的患者,可以考虑用5野逆向调强计划;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则应优先考虑切线方向适度展开照射野入射角度的4野逆向调强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保留术 逆向调强放疗 剂量
下载PDF
Pinnacle计划系统脚本在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维军 狄小云 +2 位作者 王彬冰 白雪 祝成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应用pinnacle计划系统脚本的记录与回放功能,实现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自动执行,并分析运用脚本功能产生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研究脚本功能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 目的:应用pinnacle计划系统脚本的记录与回放功能,实现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自动执行,并分析运用脚本功能产生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研究脚本功能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7.6c计划系统,通过脚本的记录与回放功能,实现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并以体积剂量等参数评价由此产生的调强计划的剂量结果。结果:通过在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计划设计中脚本的应用研究,发现脚本功能能序贯处理调强计划设计的操作步骤,并节省计划设计的时间;与合理的调强优化参数相结合,一遍优化就能够获取满意的剂量结果。结论:脚本功能能够简化计划的操作步骤并缩短计划设计时间,对于相同部位、分期、处方剂量等临床要求相同的病种,设定相同的合理的优化目标函数,运用脚本功能能够快速完成调强治疗计划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脚本 优化参数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研究肺癌图像引导放疗的内靶区外放边界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翁邓胡 王建 +4 位作者 尹中明 刘吉平 许亚萍 陈维军 狄小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5012-5014,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4D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XVI系统配...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4D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XVI系统配合治疗床进行在线校正,并计算内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24例患者共行380次CBCT扫描,校正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值M分别为5.3 mm、8.6 mm、3.8 mm和2.2 mm、1.8 mm、1.1 mm。校正前后旋转误差数据结果显示,Rx、Ry轴向上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05;t=-3.481,P=0.001),Rz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0)。结论:肺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缩小ITV外放范围,提高放疗精度,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提升肿瘤放疗剂量,弥补手术局部复发率高的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锥形束CT 图像引导 在线配准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下载PDF
调强放疗剂量学验证方法与技术
4
作者 包虹 陈维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1Z期115-115,117,共2页
调强放疗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会导致剂量学误差的产生,为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调强放疗,有必要对每一个患者的调强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的。近年来,调强放疗剂量学验证的技术与方法均有很大的进展。文章就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多叶光栅叶片宽度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桑勇 陈维军 +4 位作者 狄小云 王彬冰 祝成龙 徐敏 翁邓胡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5240-5243,共4页
目的:评估加速器治疗机多叶光栅(MLC)叶片宽度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建立两个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模型:两个模型的剂量学参数完全一致,将多叶光栅宽度分别设置为10 mm和5 mm,其余机械参数也完全一致;将这两个治疗机模型应... 目的:评估加速器治疗机多叶光栅(MLC)叶片宽度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建立两个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模型:两个模型的剂量学参数完全一致,将多叶光栅宽度分别设置为10 mm和5 mm,其余机械参数也完全一致;将这两个治疗机模型应用于7例鼻咽癌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不同的多叶光栅叶片宽度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带来的剂量学影响。结果:使用10 mm MLC叶片宽度的模型和5 mm MLC叶片宽度的模型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其脑干最大剂量分别为54.5 Gy±3.4 9 Gy和53.5 Gy±3.67 Gy,左侧视神经最大剂量分别为43.6 Gy±15.5 Gy和42.5 Gy±15.3 Gy,右侧视神经最大剂量分别为40.8 Gy±16.3 Gy和39.6 Gy±16.4 Gy,左侧颞叶大于65 Gy的体积分别为0.58 cm3±0.57cm3和0.48 cm3±0.46 cm3。对于几例脑干受侵和视神经视交叉受侵的鼻咽癌病人,使用5 mm MLC叶片宽度相比10 mm MLC叶片宽度的机器模型,能够明显的降低其对应受侵部位的高剂量,且能带来更好的靶区剂量均匀性。结论:5 mm MLC叶片宽度治疗机相对于10 mm MLC叶片宽度治疗机,更适合对危及器官有高剂量要求的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 多叶光栅 叶片宽度
下载PDF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潘林飞 王彬冰 +3 位作者 单国平 陈维军 杨双燕 袁淑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95-98,F0004,共5页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对于宫颈癌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的2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应用TOMO和VMAT两种照射技术,比较两种照射技术之间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对于宫颈癌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的2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应用TOMO和VMAT两种照射技术,比较两种照射技术之间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有效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跳数。结果应用TOMO治疗技术患者,肿瘤靶区的适形指数为(0.895±0.013),均匀性指数为(0.051±0.010),均优于应用VMAT[(0.860±0.021)、(0.079±0.010)](P<0.01)。对于正常组织,TOMO同样具有剂量学优势,但是TOMO所需要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48±44)s,远大于VMAT所需要的平均时间[(136±5)s](P<0.01);同时,TOMO需要更多的治疗跳数(7862±647),而应用VMAT的平均治疗跳数为(533±2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OMO技术能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但是实施TOMO技术的有效治疗时间和治疗跳数多于VMAT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剂量学
下载PDF
等效均匀剂量的数理基础及在调强放疗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夏东 狄小云 +3 位作者 王诚 朱远 陈维军 马胜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 对等效均匀剂量(EUD)的数理特征在调强放疗(IMRT)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用数学方法和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对d值趋向+∞、-∞、0、1情况下EUD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随机选取的两组IMRT病例计划中,分别用基于DVH和EUD的... 目的 对等效均匀剂量(EUD)的数理特征在调强放疗(IMRT)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用数学方法和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对d值趋向+∞、-∞、0、1情况下EUD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随机选取的两组IMRT病例计划中,分别用基于DVH和EUD的优化方法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逆向设计,对两者在计划剂量分布、优化效率、约束条件、复杂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利用数学分析结果考察基于EUD优化中α不同取值对计划结果的影响。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α取值与EUD表达有直接关系,两种分析结果一致。用EUD方法优化时,当靶区和危及器官α值分别设置在-∞α〈0、α=1、0〈α〈+∞(α≠1)时,该器官EUD分别表现为接近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当α:0时,EUD收敛于吸收剂量的几何平均值,其临床意义和用途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两组病例IMRT计划研究表明,在f用EUD优化过程中调整权重W和α值可使优化系统用较少次数迭代计算得到满意剂量分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EUD在不同α值下表达不同。结论 EUD数理特征的研究使EUD优化IMRT计划对不同组织设置α值提供了数理依据,α的赋值能较大影响靶区和危及器官中EUD的表达,对计划结果、优化重点、优化效率都有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均匀剂量 数理特征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白雪 杜向慧 +3 位作者 王升晔 陈维军 王彬冰 狄小云 《中国辐射卫生》 2013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仰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接受治疗的调强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体位。方法随机选取1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两种...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仰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接受治疗的调强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体位。方法随机选取1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两种体位扫描,应用Pinnacle9.2计划系统,设计患侧乳腺切线方向小角度展开入射的4野调强计划,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两种体位的调强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肺的、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39和V40平均剂量等剂量学指标。结果通过对1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计划设计中,仰卧位、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扫描的计划比较发现,两组计划在靶区适形性及心脏受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仰卧位调强计划靶区均匀性优于俯卧位,而俯卧位使肺得到较好的保护。结论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体位可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状况选择仰卧位或俯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俯卧位 调强放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