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8个家系64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胜 俞美萍 莫善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8个家系6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个家系64例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1.8(20-71)岁,共有大肠...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8个家系6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个家系64例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1.8(20-71)岁,共有大肠癌85处,其中85.9%为结肠癌,72.9%位于脾曲近侧结肠,21.9%有多原发大肠癌。结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垂直传播特征,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病 遗传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右半结肠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钟金瑞 李建胜 莫善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右半结肠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29例,应用促胃动力药(胃动力药组)9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素或能全力施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20例。比较两组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右半结肠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29例,应用促胃动力药(胃动力药组)9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素或能全力施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20例。比较两组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及氮平衡,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胃动力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7±20)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长4.5kg,氮平衡平均升高6.15g/天。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术后 胃排空障碍肠内营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6个家系60例报告
3
作者 陈会林 李建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4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家系 LYNCH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散发性大肠癌 HNPCC
下载PDF
85例70岁及以上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胜 俞美萍 莫善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直肠癌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大肠癌的50%左右。近年来,虽然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据国内外报道老年人依然是直肠癌的好发人群,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高龄直肠癌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 直肠癌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大肠癌的50%左右。近年来,虽然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据国内外报道老年人依然是直肠癌的好发人群,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高龄直肠癌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怎样处理围手术期问题,是外科医生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收集85例经手术治疗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患者 临床分析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发病年龄 围手术期 外科医生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处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胜 俞美萍 莫善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5-648,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外科处理和预后.#方法对3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letcher肿瘤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将其分为极低度恶性、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四组,... 目的 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外科处理和预后.#方法对3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letcher肿瘤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将其分为极低度恶性、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四组,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结直肠间质瘤发生在结肠4例(13%),直肠20例(67%),肛管6例(20%).免疫组化C-kit阳性表达率为87%.30例结直肠间质瘤全部行手术切除.29例(97%)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4~130个月.3年生存率为73%,5年生存率为53%.Fletcher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B=4.226,P=0.02).结论 外科手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是结直肠间质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Fletcher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对具体术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结直肠手术3种机械肠道准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敏 李建胜 周惠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2-33,共2页
目的比较采用磷酸钠盐(sP)、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与甘露醇3种肠道准备剂进行机械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6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P组、PEG组和甘露醇组各20例,分别用口服磷酸钠盐溶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目的比较采用磷酸钠盐(sP)、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与甘露醇3种肠道准备剂进行机械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6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P组、PEG组和甘露醇组各20例,分别用口服磷酸钠盐溶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行术前肠道准备,观察各组患者血清学指标、肠道清洁程度、药物耐受性及围手术期一般情况。结果3组血清学指标、肠道清洁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甘露醇组的腹泻次数明显多于SP组及PEG组,且药物耐受性较低。结论磷酸钠盐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机械肠道准备是安全的、可靠的,较甘露醇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手术 肠道准备 磷酸钠盐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2个家系4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28-30,共3页
为掌握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对12个家系4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肿瘤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家系中共42例患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2.2(20... 为掌握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对12个家系4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肿瘤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家系中共42例患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2.2(20-71)岁,42例共有大肠癌60枚,其中83.3%为结肠癌,66.7%位于脾曲近侧结肠,18.3%有多原发大肠癌。结果表明,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的特点,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因素 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染色体 大肠次全切除术 子宫附件切除术
原文传递
老年人结直肠手术磷酸钠盐肠道准备法临床观察
8
作者 徐林佑 李建胜 +1 位作者 俞美萍 莫善兢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1年第8期45-48,共4页
为探讨磷酸钠盐肠道准备法对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将80例75岁以上的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磷酸钠盐溶液(试验组)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时照组)行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并观测每组肠道准备前后... 为探讨磷酸钠盐肠道准备法对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将80例75岁以上的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磷酸钠盐溶液(试验组)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时照组)行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并观测每组肠道准备前后的血清学指标、粪便厌氧菌含量、腹泻次数、肠道清洁程度、药物耐受性及围手术期患者状况等。结果显示,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患者血清学指标、肠道清洁程度(z=1.43,P〉0.05)、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t=1.73,P〉0.05)、术后排气时间(t=1.61,P〉O.05)等方面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在术前腹泻次数(t=9.13,P〈0.001)、术后腹泻次数(t=8.93,P〈O.001)、肠道准备后大便厌氧菌计数(t=10.21,P〈0.001)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服药不适程度评分(t=15.82,P〈O.001)及药物口感欠佳度(x^2=80.0,P〈0.05)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磷酸钠盐肠道准备法对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是安全、可靠的,相比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具有史佳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直肠手术 肠道准备 磷酸钠盐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6个家系6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会林 李建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报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16家系60例,10家系发生多原性大肠癌16例,伴其他癌7家系,其中2家系8例属Lynch综合征Ⅱ型。大肠癌大部分发生于近端结肠至脾曲结肠。HNPCC与散发性大肠癌(SCRC)相比,年龄低,〈50岁者分别为70... 报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16家系60例,10家系发生多原性大肠癌16例,伴其他癌7家系,其中2家系8例属Lynch综合征Ⅱ型。大肠癌大部分发生于近端结肠至脾曲结肠。HNPCC与散发性大肠癌(SCRC)相比,年龄低,〈50岁者分别为70%和8.6%(P〈0.01),患第一癌平均年龄低于SCRC。为及早发现HNPCC,建议对患者家族成员行肠镜检查,自20-25岁始,每1~2年1次,随访至60岁。有条件者可行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家系调查 临床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