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叶玲荣 徐勤容 +1 位作者 余丽娟 余洪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6期110-111,156,共3页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复习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127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27例患...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复习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127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PICC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3.7%(119/127),置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为3~252d,平均(76.3±19.5)d;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各类并发症2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结论 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但应注意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并需高度重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正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血液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洪 余国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期90-92,96,共4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对患者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36例,采取常规治疗,在入院第二天采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进行治疗,对照组...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对患者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36例,采取常规治疗,在入院第二天采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是30例健康志愿者。观察患者的内皮素含量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者的TE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出血管痉挛患者内皮素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变,加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脑出血管痉挛 血液流变学变化 TESS评分
下载PDF
38例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姜承英 叶玲荣 +1 位作者 余丽娟 余洪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期105-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8例产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38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机械性静...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8例产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38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经相应护理后均痊愈。结论 PICC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丽芳 吴芬芝 余国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4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凝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凝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即使用长春新碱+柔红毒素+波尼松诱导治疗,治疗后予VDLP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左旋门冬酰胺酶8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注射1次。治疗3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0例、病情稳定26例、病情进展12例,总有效率达62%(62/100)。100例患者治疗期间,10例发生过敏、白细胞计数下降9例、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治疗后第1天,100例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但患者的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所有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FIB水平虽然较治疗后第1天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但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易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动态监测患者的的凝血功能,才能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应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凝血功能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抗-HBc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预防肝功能损害和hbv激活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春仙 吴芬芝 +3 位作者 郑晓燕 沈丹 姚航平 范剑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病毒激活和肝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79例hbsag(-)而抗-hbc(+)的淋巴瘤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联合化疗,期间观察肝功能损害和...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病毒激活和肝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79例hbsag(-)而抗-hbc(+)的淋巴瘤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联合化疗,期间观察肝功能损害和hbv激活情况,并用ssp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7例患者中,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Ⅰ~Ⅱ期11例(29.7%),Ⅲ~Ⅳ期2例(5.4%),hbv激活2例(5.4%),而且这2例患者均出现hbv ymdd基因变异.42例化疗时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Ⅰ~Ⅱ期19例(45.2%),Ⅲ~Ⅳ期7例(16.7%),hbv激活12例(28.6%),与拉米夫定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0、8.7和79.0,p值<0.05或<0.01).结论 hbsag(-)而抗-hbc(+)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时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可以减少肝脏损害的发生和hbv的激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mivudine in preventing liver damages and hbv dna reactivation in anti-hbc positive lymphoma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methods seventy-nine lymphoma patients who were negative in hbsag and positive in anti-hbc were enroll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lamivudine group (n=37) and control group (n=42).both groups received chemotherapy.liver damages and hbv reactiva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oftware spss 13.0.results in lamivudine group, liver damages Ⅰ or Ⅱ was observed in 11 patients (11/37, 29.7%), and liver damages Ⅲ or Ⅳ was observed in 2 (2/37, 5.4%); two patients (2/37, 5.4%) developed hbv reactivation, and both of them had hbv ymdd mutations.in control group, 19 (19/42, 45.2%) patients experienced liver damages Ⅰ or Ⅱ, 7 (7/42, 16.7%) experienced liver damages Ⅲ or Ⅳ; 12 (12/42, 28.6%) patients experienced hbv reactiv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79.0, 8.7 and 79.0, p < 0.05 or < 0.01).conclusion lamivudine can reduce liver damages and hbv reactivation in hbsag negative and anti-hbc positive patients with lymphoma during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拉米夫定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院外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叶玲荣 徐勤容 +1 位作者 余丽娟 余洪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第10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 ICC导管院外管理的模式。方法:医院通过建立系统的P ICC院外维护体系、建立完整的P ICC维护档案库、加强P ICC相关内容宣教、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P ICC相关知识培训等方式形成了相应的P ICC导管院外管理模...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 ICC导管院外管理的模式。方法:医院通过建立系统的P ICC院外维护体系、建立完整的P ICC维护档案库、加强P ICC相关内容宣教、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P ICC相关知识培训等方式形成了相应的P ICC导管院外管理模式,并对56例肿瘤患者在化疗间歇期进行了P ICC导管院外管理,将其P 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除化疗药物外导管留置期费用等与48例住院维护P ICC管的肿瘤化疗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56例肿瘤患者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该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除化疗药物外导管留置期费用显著下降(P<0.01)。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 ICC导管院外管理是一种安全可行并具较好社会及经济效益的方法,采用医院—患者—基层卫生机构相结合的无缝院外管理法为较理想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间歇期 PICC 院外管理
原文传递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宏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03-403,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 右肩胛肿块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肿瘤细胞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孔宏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0-600,共1页
患者女,14岁.因右肩胛骨处肿痛半年余,于2001-11入住本院骨科.经X线和CT检查提示右肩胛骨处横纹肌肉瘤,于2001-12-08行右肩胛骨肿块切除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粒细胞肉瘤,侵犯横纹肌.2002-02转至血液科,实验检查外周血常规... 患者女,14岁.因右肩胛骨处肿痛半年余,于2001-11入住本院骨科.经X线和CT检查提示右肩胛骨处横纹肌肉瘤,于2001-12-08行右肩胛骨肿块切除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粒细胞肉瘤,侵犯横纹肌.2002-02转至血液科,实验检查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均示正常,染色体核型46,XX.给于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强的松(HOAP)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病人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3个疗程后自行终止化疗,服用中药治疗.2003-03患者出现整个右手肿胀、疼痛、麻木,声音突然嘶哑,不到1个月右手瘫痪,赴外地医院就诊.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示:髓过氧化物酶(MPO)+,分化簇抗原(CD9)+,溶菌酶(Lyso)+/-,CD43+,CD99-/+,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20-,示粒细胞肉瘤,骨髓检查示原粒细胞0.105,早幼粒细胞0.200,头颅与鼻咽部CT示:颅内无明细病灶,左侧颞窝部团块致密影,左侧颞窝处下颌骨骨质破坏,考虑粒细胞肉瘤浸润.给于米托恩醌+阿糖胞苷+足叶乙甙(MAE)方案化疗,因患者病情恶化,化疗1 d后停止化疗,转至本院保守治疗,20余天后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 化疗 急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染色体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3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孔宏伟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常见误诊的原因。方法1994~2005年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共43例,其中误诊32例,回顾性分析这32例病人的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率为74%,病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骨痛,共28例次,发生率为87.5%,其次症状为肾脏病变,发生率7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常见误诊的原因。方法1994~2005年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共43例,其中误诊32例,回顾性分析这32例病人的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率为74%,病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骨痛,共28例次,发生率为87.5%,其次症状为肾脏病变,发生率71.9%,其他依次为贫血、感染、血小板减少等。结论被延迟诊断主要因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所以对中老年人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 首发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