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托啡诺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寒战30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进军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23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选取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哌替啶组(D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组)。记录各组在给药后5,15,30 min时的寒战预防效果、生命体征变化...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选取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哌替啶组(D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组)。记录各组在给药后5,15,30 min时的寒战预防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D组在用药5 min内寒战预防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在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D组较用药前具有显著性(P<0.05);B组较D组易发生嗜睡(P<0.05),D组较B组更易发生恶心呕吐(P<0.05);3组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布托啡诺与哌替啶对处理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后寒战均有显著效果,布托啡诺治疗效果优于哌替啶,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战 硬膜外麻醉 哌替啶 布托啡诺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进军 《海峡药学》 2012年第6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于我院行胸部手术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和芬太尼(5μg.kg-1),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于我院行胸部手术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和芬太尼(5μg.kg-1),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0μg.kg-1),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结果在镇痛、镇静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C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胸科
下载PDF
参麦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I_2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方裕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肝门阻断前30m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250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250mL中加入参麦注... 目的:观察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肝门阻断前30m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250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250mL中加入参麦注射液2mL/kg体重。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及肝门再开放60min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浓度均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min后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已降到或低于肝门阻断前水平(P<0.05)。结论:血浆TXA2/PGI2比值升高,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I2比值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参麦 血栓素 前列环素
下载PDF
2009-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亚红 张青锋 潘立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2012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非发酵菌板条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2012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非发酵菌板条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年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86.2%;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42.8%和32.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1%、5.2%、7.1%,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2%、12.5%、14.2%、15.8%,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措施,减少耐药性菌株产生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皮下潜行固定对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潘立东 盛佩池 +1 位作者 黄鹂鸣 孙建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手术后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6月手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时间>15 d的非感染择期手术患者351例,165例采用常规固定,... 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手术后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6月手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时间>15 d的非感染择期手术患者351例,165例采用常规固定,186例采用皮下潜行改良方法固定,并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管理所有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分析比较两组的留置导管日和CRBSI发病率。结果常规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2815 d,CRBSI感染率为17.6%,皮下潜行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3965 d,CRBSI感染率为6.5%,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可以降低手术后需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的CRB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潜行 颈内静脉 血流感染 发病率
原文传递
目标性干预预防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立东 孙丽韫 +1 位作者 巫香球 徐妙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目标性干预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在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8月586例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置管和管理,干预组以降低CRBS... 目的探讨实施目标性干预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在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8月586例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置管和管理,干预组以降低CRBSI发病率为目标,制定统一的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管理;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分析比较两组的CRBSI发病率和留置导管日感染率。结果对照组CRBSI例次感染率为6.1%,留置导管日感染率为10.6‰,干预组CRBSI例次感染率为1.4%,留置导管日感染率为1.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干预控制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患者术后CRBSI发病率和留置导管日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干预 预防 中心静脉 血流感染 效果
原文传递
静脉和硬膜外双路预给微量舒芬太尼预防阑尾牵拉反应效果观察
7
作者 潘立东 颜小珍 盛佩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24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和硬膜外双路预给微量舒芬太尼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按自然数随机排列法分为四组:A组(静脉和硬膜外双路预给舒芬太尼组)、B组(静脉预给舒芬太尼组)、C组[静脉预给氟哌利多、芬太尼... 目的 探讨静脉和硬膜外双路预给微量舒芬太尼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按自然数随机排列法分为四组:A组(静脉和硬膜外双路预给舒芬太尼组)、B组(静脉预给舒芬太尼组)、C组[静脉预给氟哌利多、芬太尼复合液(氟芬合剂)组]和D组(术中给药组),每组各30例,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中阑尾牵拉反应程度、进腹前和术毕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手术时间均较D组短(P<0.05);Ramsay评分进腹前A、B组低于C组高于D组(P<0.05),术毕A组低于B、C、D组(P<0.05).A组无阑尾牵拉反应率为60.0%(18/30),均高于B组(23.3%,7/30)、C组(26.7%,8/30)、D组(0)(P<0.05).A组低脉搏血氧饱和度、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均低于B、C、D组(P<0.05).结论 静脉和硬膜外双路预给微量舒芬太尼,类似于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理论,抑制阑尾牵拉反应,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硬膜外腔 舒芬太尼 阑尾牵拉反应
原文传递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皮下潜行固定的效果
8
作者 潘立东 孙建良 +1 位作者 盛佩池 黄丽鹂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4,共2页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症、重症的抢救、术中和ICU中已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皮下隧道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且可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但该项操作复杂且对...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症、重症的抢救、术中和ICU中已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皮下隧道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且可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但该项操作复杂且对机体损伤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 颈内静脉穿刺 皮下潜行固定
原文传递
末梢神经毁损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方裕民 王进军 +1 位作者 盛佩池 马振飞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第1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末梢神经毁损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经末梢神经毁损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记录患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复发的时间及并发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 目的观察末梢神经毁损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经末梢神经毁损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记录患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复发的时间及并发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情绪变化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作为诊断标准。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1周三叉神经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VAS降低优良率为83.3%(25/30),总有效率为96.7%(29/30)。患者治疗后均在注射区域出现皮肤肿胀和麻木,未经特殊处理,无其他并发症。术后2年内复发率为10.0%(3/30)。治疗前后VAS和HAMD评分(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末梢神经毁损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三叉神经痛 临床分析 疗效
原文传递
颈内静脉穿刺皮下潜行固定预防开颅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0
作者 卜文良 潘立东 +1 位作者 兰威 赖卫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08-55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应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需行气管切开手...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应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需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潜行组,每组93例,常规组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采用常规方法穿刺和固定,潜行组采用皮下潜行改良方法穿刺和固定,分析比较两组的留置导管日及CRBSI发病率。结果常规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558d,平均留置导管日6.0d,CRBSI感染率为29.0%,皮下潜行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1674d,平均留置导管日18.0d,CRBSI感染率为8.6%,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CRBSI发病率,方便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护理,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皮下潜行 中心静脉 血流感染 发病率
原文传递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一氧化氮/内皮素-1平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裕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维持分别...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HR的变化,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30min(L)和解除气腹后30min(T4)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O及ET-1。结果芬太尼组T1和LMAP分别为(92.70±10.30)、(108.30±17.52)mm Hg(1mmHg=0A33kP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T1和LMAP分别为(92.43±8.29)、(87.37±10.30)mm 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T3MAP较芬太尼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T1ET-1分别为(84.74±10.31)、(82.95±8.91)ng/L,T3ET-1分别升高为(154.57±11.62)、(102.45±8.77)ng/L,芬太尼组ET-1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T1NO分别为(77.68±9.47)、(82.37±9.48)μmol/L,T3NO分别为(108.02±10.31)、(140.26±9.28)μmol/L,芬太尼组NO升高幅度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和内源性的NO及ET-1升高。舒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CO:气腹后机体ET-1的升高,增强分泌NO的能力,从而维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机体微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腹腔镜 血液动力学现象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