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骨骼超声评估偏瘫后肩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永祥 施爱群 王大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2-1155,共4页
偏瘫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早年报道发病率不一,范围为5%—84%^([1—2])。近年报道HSP患者占到脑卒中幸存者总数的22%—23%,其住院康复期间的发病率为54%—55%^([3])。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病理生理机制 超声评估 肌肉骨骼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幸存者 住院康复期 发病率
下载PDF
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估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
2
作者 宋杰 王大明 +2 位作者 李永祥 李莉 张梦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4期165-168,共4页
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卒中后运动障碍,卒中后步行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及其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如弥散张量成像)已成为预测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复习脑... 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卒中后运动障碍,卒中后步行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及其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如弥散张量成像)已成为预测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复习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临床评估方法及相关神经功能影像学文献。总结卒中后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估方法,主要有足印目测法、录像法、量表评定法、三维步态分析。并重点讨论如何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预测卒中后步行功能,从而为脑卒中后步行康复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脑重塑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偏瘫后肩痛患者肌肉骨骼超声及理学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施爱群 李永祥 +4 位作者 胡兴越 王福生 赵瀛 晏正梅 王大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偏瘫后肩痛(HSP)患者不同时期理学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脑卒中(均为首发)后HSP患者43例,于恢复早期(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晚期(卒中后6个月)对患侧肩部进行理学检查... 目的观察偏瘫后肩痛(HSP)患者不同时期理学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脑卒中(均为首发)后HSP患者43例,于恢复早期(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晚期(卒中后6个月)对患侧肩部进行理学检查,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被动关节活动度(ROM)检测及Brunnstrom分期评定等,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超声扫查患侧肩关节,超声扫描区域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锁关节、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等部位。结果脑卒中恢复早期HSP患者疼痛VAS评分与Brunnstrom分期(r=-0.39,P=0.01)、肩关节被动外展(r=-0.56,P〈0.01)、被动外旋(r=-0.36,P=0.02)、被动前屈(r=-0.37,P=0.02)均具有负相关性,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r=0.32,P=0.04)、肩胛下肌腱病变(r=0.31,P=0.04)、冈上肌腱病变(r=0.53,P〈0.01)均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患者疼痛VAS评分与肩部Brunnstrom分期(r=-0.45,P〈0.01)、被动外展(r=-0.60,P〈0.01)、被动外旋(r=-0.41,P〈0.01)、被动前屈(r=-0.52,P〈0.01)均具有负相关性;与肌肉痉挛程度(r=0.34,P=0.0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r=0.45,P〈0.01)、肩胛下肌腱病变(F=0.33,P=0.03)、冈上肌腱病变(r=0.56,P〈0.01)均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病情较恢复早期严重,恢复晚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肩胛下肌腱病变发生率较恢复早期更高(P〈O.05),恢复早期、晚期冈上肌腱病变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41.86%,46.51%),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晚期HSP患者疼痛病情均与Brunnstrom分期、肩关节ROM具有负相关性,与肌肉骨骼超声异常结果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患者疼痛病情与肌张力具有正相关性;HSP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肩袖组织容易发生损伤,且以恢复晚期更容易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肌肉骨骼超声 Brunnstrom分期 被动关节活动度 肌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