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46.64±9.71)min、(5.14±1.42)m L、(3.24±0.72)m L]均明显少于双侧组[(64.27±12.71)min、(7.29±1.78)m L、(4.38±0.9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37、2.29,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22.84±4.43)%、(15.31±3.07)°、(2.72±0.49)分、(21.73±4.12)%、(14.87±2.95)°、(2.60±0.45)分]均较术前[(35.82±6.48)%、(24.26±5.17)°、(8.16±1.37)分、(36.07±7.05)%、(23.92±4.97)°、(7.92±4.9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4、4.07、2.41、2.37、4.15,P〈0.05或P〈0.01),且两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和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 双侧椎弓根
下载PDF
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云珍 潘志军 +1 位作者 杨树清 方弘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制作保留骨和骨外周血管的上肢铸型标本2侧,观察头状骨主要滋养血管的管径、数量和位置;制作上肢的血管灌注标本2侧,解剖头状骨掌侧滋养血管。观察显示骨内滋养血管的头状骨标本5侧。结果100块头状骨标本,掌背侧、掌侧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背侧滋养血管孔数量略多于掌侧。掌、背侧血管孔径大小方面,掌侧血管孔径大于背侧血管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上肢铸型标本和血管灌注标本显示与头状骨标本血管孔的分布和数量相符。结论头状骨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掌侧滋养血管孔分布管径上优于背侧。表明保留掌侧血管蒂的头状骨近端部分转移替代坏死月骨是有其解剖学基础的,为月骨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尝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骨 月骨缺血性坏死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