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被引量:6
1
作者 郭耿仁 应延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胸部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并发症 X线检查 CT检查 诊断
下载PDF
CT在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明贵 张榕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9期625-626,共2页
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具有高度精确、高度适形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再次传统外科手术多有困难或疗效欠佳,而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操作较简便,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25I放射性粒子 恶性肿瘤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诊断肝局灶结节样增生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翁敏强 庄丁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局灶结节样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局灶结节样增生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CT平扫显示其中单发4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局灶结节样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局灶结节样增生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CT平扫显示其中单发47例,多发3例,共计55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其中位于右肝36例,位于左肝14例;病灶大小为2.3cm×1.7cm×1.3cm^7.5cm×6.0cm×5.2cm。CT平扫发现46个病灶为稍低密度,9个病灶为近似等密度。动脉期所有肝局灶结节样增生患者均有明显的高密度,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密度,其中45个密度均匀,10个密度不均匀,并且病灶内均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所有肝局灶结节样增生患者中有26个病灶为稍高密度,23个病灶为等密度,中央瘢痕仍为低密度,6个病灶为低密度。延迟期所有肝局灶结节样增生患者中有32个病灶为等密度,23个病灶为低密度。FNH患者病灶部位的平扫及动脉CT值与正常肝实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6.52、11.32,P<0.05)。而在门脉期和延迟期,FNH病灶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t=0.69、1.03,P>0.05)。FNH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大病灶与小病灶的密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4、0.68、1.15、0.85,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中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结节样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来东升 李忠学 +2 位作者 高智琴 张联合 蔡吉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5596-5598,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3种肺部真菌感染(肺念珠菌病、侵入性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7月医院确诊8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肺念珠菌病、41例侵入性肺曲霉病(IPA)、20... 目的比较分析3种肺部真菌感染(肺念珠菌病、侵入性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7月医院确诊8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肺念珠菌病、41例侵入性肺曲霉病(IPA)、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比较3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结果肺隐球菌病患者单纯性病变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以及IPA患者(P<0.05),肺隐球菌病患者聚集性结节、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以及IPA患者(P<0.05),IPA空洞发生率高于肺念珠菌病、肺隐球菌病患者(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结节主要以聚集型分布、支气管充气征为特点,而IPA结节则以空洞尤其是空气半月征为特点,肺念珠菌病磨玻璃影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念珠菌病 侵入性肺曲霉病 肺隐球菌病 肺部真菌感染 CT
原文传递
60例原发性肝癌MRI影像特征分析
5
作者 翁敏强 李忠学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3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肝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以金华市广福医院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病理确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43...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肝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以金华市广福医院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病理确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43例(71.68%),T1WⅠ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Ⅰ呈稍高信号,静脉血栓12例(27.91%),肝内转移20例(46.51%),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1例(25.58%);结节型肝癌8例(13.33%),T1WⅠ呈略低或等信号,T2WⅠ呈稍高或高信号,静脉血栓1例(12.5%),肝内转移1例(12.5%),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12.5%);小肝癌7例(11.67%),T1WⅠ呈低信号,T2WⅠ呈高信号,静脉血栓0例,肝内转移0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0例;弥漫型肝癌2例(3.3%),T1WⅠ呈略低或等信号,T2WⅠ呈略高或高信号,静脉血栓2例(100%),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50.0%)。结论:MRI影像学特征可准确判断原发性肝癌,MRI增强扫描利于病灶的发现,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核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