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蔡毅篆刻
1
作者
蔡毅
《书法》
2001年第8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蔡毅
篆刻
原文传递
刀法传笔法
2
作者
冯立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10期173-174,共2页
从拿起刻刀到现在,也有近十年的光景了。美院的系统化学习,让我从实践到理论对篆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篆刻结下不解之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自己在篆刻上也有了一些认识与想法,在这...
从拿起刻刀到现在,也有近十年的光景了。美院的系统化学习,让我从实践到理论对篆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篆刻结下不解之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自己在篆刻上也有了一些认识与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首先是学习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
刀法
学习方法
系统化
篆刻
原文传递
创作手记
3
作者
赵鹏
《中国钢笔书法》
2017年第9期26-27,共2页
在我的篆刻创作中,我一直奉行"平中出奇,工而不板"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之下,拙作大都以工稳平正一路作派示人。需要注意的是,工稳印风最忌板滞匠气,并且很难展现个性。这就是工稳印局限所在,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多写篆书,同时要探求古...
在我的篆刻创作中,我一直奉行"平中出奇,工而不板"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之下,拙作大都以工稳平正一路作派示人。需要注意的是,工稳印风最忌板滞匠气,并且很难展现个性。这就是工稳印局限所在,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多写篆书,同时要探求古文字、借鉴吸收前贤经典作品的营养,比如字形、结字、用笔、节奏等等,使之转移到我们的篆刻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字
平中
金石文字
王福庵
取法乎上
碑版
汉印
印宗
铁线篆
篆法
原文传递
杜甫咏怀古迹选句
4
作者
张海晓
《东方艺术》
2017年第24期156-156,共1页
海晓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端肃时的精微和放纵时的激荡皆能如此动人,其精微处不事拘泥而别具匠心;纵逸时又不落狂怪,恪守了文心与风雅。同时,上述风格的两端并没有成为海晓书法实践中对立、不自然的割裂,反而为她提供了创作中广阔的弹...
海晓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端肃时的精微和放纵时的激荡皆能如此动人,其精微处不事拘泥而别具匠心;纵逸时又不落狂怪,恪守了文心与风雅。同时,上述风格的两端并没有成为海晓书法实践中对立、不自然的割裂,反而为她提供了创作中广阔的弹性空间和随机变幻的可塑性。而且这种精微和纵逸在其近作中已有了贯通的迹象,呈现出书写时的松动随机而不失匠心深沉。海晓早期赖以立足的章草创作为其之后其他书风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格局,比如北大进修期间唐楷的研习,在点画的连接处与空间的呼应上都有独到的处理,显得功深力稳而活脱生动,其中有遗貌取神的直觉。海晓是较为自觉地注意风格中'我相'的一类书家。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郁拔纵横古隶才——论吴昌硕隶书的艺术成就——从《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碑记》《辛酉题名》说开去
5
作者
冯立
阮天伦
《西泠艺丛》
2024年第8期15-25,共11页
吴昌硕以篆书名世,兼及诸体,尤其是他的《石鼓文》,一直以来都是其书法艺术实践的绝对核心。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吴氏作品及其相关文献发现,除篆书之外,他的隶书亦可谓别具一格,面目独出,且在不同时期,风格迥异,尤其与篆书关系最为紧密。...
吴昌硕以篆书名世,兼及诸体,尤其是他的《石鼓文》,一直以来都是其书法艺术实践的绝对核心。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吴氏作品及其相关文献发现,除篆书之外,他的隶书亦可谓别具一格,面目独出,且在不同时期,风格迥异,尤其与篆书关系最为紧密。同时,因其隶书结体纵长、波磔不显,学界也常常冠以“篆籀法作隶”的观点。纵观吴氏学书历程,可知其习隶历时之长、眼目所及之广,虽不及其篆书作品之众,但亦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被沙孟海赞为“件数虽少,境界特高”。基于此,本文试以吴昌硕为西泠印社所作的两件隶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其隶书作品及书学观念,进一步阐释隶书对于吴氏书法的独特作用与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隶书
书势
书体
原文传递
题名
蔡毅篆刻
1
作者
蔡毅
机构
浙江省
书协
篆刻
创作
委员会
浙江省
青年
书协
篆刻
创作
委员会
宁波市
书协
出处
《书法》
2001年第8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蔡毅
篆刻
分类号
J292.47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刀法传笔法
2
作者
冯立
机构
中国美院书法系
西泠印社
浙江省青年书协篆刻委员会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10期173-174,共2页
文摘
从拿起刻刀到现在,也有近十年的光景了。美院的系统化学习,让我从实践到理论对篆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篆刻结下不解之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自己在篆刻上也有了一些认识与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首先是学习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笔法
刀法
学习方法
系统化
篆刻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创作手记
3
作者
赵鹏
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
浙江省
书法家协会会
浙江省青年书协篆刻委员会
西泠印社社友会
出处
《中国钢笔书法》
2017年第9期26-27,共2页
文摘
在我的篆刻创作中,我一直奉行"平中出奇,工而不板"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之下,拙作大都以工稳平正一路作派示人。需要注意的是,工稳印风最忌板滞匠气,并且很难展现个性。这就是工稳印局限所在,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多写篆书,同时要探求古文字、借鉴吸收前贤经典作品的营养,比如字形、结字、用笔、节奏等等,使之转移到我们的篆刻创作中。
关键词
结字
平中
金石文字
王福庵
取法乎上
碑版
汉印
印宗
铁线篆
篆法
分类号
J90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杜甫咏怀古迹选句
4
作者
张海晓
机构
中国
书协
会
浙江省青年书协篆刻委员会
温州市
书协
温州市女书法家协会
出处
《东方艺术》
2017年第24期156-156,共1页
文摘
海晓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端肃时的精微和放纵时的激荡皆能如此动人,其精微处不事拘泥而别具匠心;纵逸时又不落狂怪,恪守了文心与风雅。同时,上述风格的两端并没有成为海晓书法实践中对立、不自然的割裂,反而为她提供了创作中广阔的弹性空间和随机变幻的可塑性。而且这种精微和纵逸在其近作中已有了贯通的迹象,呈现出书写时的松动随机而不失匠心深沉。海晓早期赖以立足的章草创作为其之后其他书风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格局,比如北大进修期间唐楷的研习,在点画的连接处与空间的呼应上都有独到的处理,显得功深力稳而活脱生动,其中有遗貌取神的直觉。海晓是较为自觉地注意风格中'我相'的一类书家。
分类号
J1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郁拔纵横古隶才——论吴昌硕隶书的艺术成就——从《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碑记》《辛酉题名》说开去
5
作者
冯立
阮天伦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
出处
《西泠艺丛》
2024年第8期15-25,共11页
文摘
吴昌硕以篆书名世,兼及诸体,尤其是他的《石鼓文》,一直以来都是其书法艺术实践的绝对核心。然而,笔者通过检索吴氏作品及其相关文献发现,除篆书之外,他的隶书亦可谓别具一格,面目独出,且在不同时期,风格迥异,尤其与篆书关系最为紧密。同时,因其隶书结体纵长、波磔不显,学界也常常冠以“篆籀法作隶”的观点。纵观吴氏学书历程,可知其习隶历时之长、眼目所及之广,虽不及其篆书作品之众,但亦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被沙孟海赞为“件数虽少,境界特高”。基于此,本文试以吴昌硕为西泠印社所作的两件隶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其隶书作品及书学观念,进一步阐释隶书对于吴氏书法的独特作用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
吴昌硕
隶书
书势
书体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蔡毅篆刻
蔡毅
《书法》
2001
0
原文传递
2
刀法传笔法
冯立
《中国书法》
CSSCI
2018
0
原文传递
3
创作手记
赵鹏
《中国钢笔书法》
2017
0
原文传递
4
杜甫咏怀古迹选句
张海晓
《东方艺术》
2017
0
原文传递
5
郁拔纵横古隶才——论吴昌硕隶书的艺术成就——从《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碑记》《辛酉题名》说开去
冯立
阮天伦
《西泠艺丛》
202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