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文学教学的思考——基于理论与历史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雪芬 陈红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英语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传统必修课程。由于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当今英语专业的英语文学教学出现淡化的趋势。本文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英语文学课程的功能、哲学意义、选材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以期为当... 英语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传统必修课程。由于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当今英语专业的英语文学教学出现淡化的趋势。本文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英语文学课程的功能、哲学意义、选材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以期为当今英语文学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英语文学 课程 创意写作
下载PDF
柳无忌与民国时期南开大学英文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雪芬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民国时期,南开大学英文系起步晚,经费匮乏,师资紧张,但在著名学者柳无忌的主持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柳无忌提出创办英文系的三大任务,完善课程体系,规划合理的师资队伍,及提倡严格的管理制度与宽松的社团活动等等。这些举措不... 民国时期,南开大学英文系起步晚,经费匮乏,师资紧张,但在著名学者柳无忌的主持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柳无忌提出创办英文系的三大任务,完善课程体系,规划合理的师资队伍,及提倡严格的管理制度与宽松的社团活动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奠定了英文系的传统,还为当前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无忌 南开大学 英文系
下载PDF
美化之艺术——从《浮生六记》英译看林语堂的翻译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小卿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0X期157-158,166,共3页
该文将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从翻译美学出发,探讨林语堂对该文本的选择,并细读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文本,分析其中经典文化词的英译策略,阐述林语堂在四个领域—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产物和审美批判原则中体现出来的精辟独到... 该文将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从翻译美学出发,探讨林语堂对该文本的选择,并细读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文本,分析其中经典文化词的英译策略,阐述林语堂在四个领域—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产物和审美批判原则中体现出来的精辟独到的翻译见解,论述他为译论建设所提供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浮生六记》 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 审美产物 审美批判原则
下载PDF
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模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雪芬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5,共3页
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外文系以其博雅教育模式而闻名。"博雅之士"的培养目标、博专兼顾的课程体系,以及"博雅"之师汇聚等特点,至今对英语专业学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 清华大学 博雅教育模式 外文系
下载PDF
任务型学生陈述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5
作者 方小卿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2期162-163,共2页
探讨课堂10分钟的任务型学生陈述在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回顾性分析对比近两年来浙江科技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课堂陈述材料,通过搜取资料——制作课件——课堂陈述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为中心、... 探讨课堂10分钟的任务型学生陈述在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回顾性分析对比近两年来浙江科技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课堂陈述材料,通过搜取资料——制作课件——课堂陈述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翻译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注入式"的理论讲解和机械操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扮演了总指挥、协调者、促进者、资料顾问和采集者的角色,也为建立相关的翻译实践语料库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学生陈述 翻译教学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新移民作家张翎小说《余震》的叙事手法浅析
6
作者 韩晓亚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14,266,共3页
浙籍新移民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关于"地震"的故事,在叙事手法上颇具独到之处,时空主线与情感主线相互交织,展示了当代海外新移民作家在突破中西叙事传统、历史与现实等方面所作的探索,预示了海外... 浙籍新移民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关于"地震"的故事,在叙事手法上颇具独到之处,时空主线与情感主线相互交织,展示了当代海外新移民作家在突破中西叙事传统、历史与现实等方面所作的探索,预示了海外华人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张翎《余震》叙事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